电针刺激对机械通气重症患者镇痛镇静疗效观察
本文关键词:电针刺激对机械通气重症患者镇痛镇静疗效观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观察对于入住ICU的机械通气重症患者,在西医常规镇痛镇静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电针刺激的方法能否较单独应用西医药物治疗,减少疼痛及躁动的发生,增加镇痛镇静的深度,减少镇痛镇静药物的使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自2015年5月至2016年2月间入住ICU并满足实验标准的患者共60例(33男,27女),按照随机数字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8例(实验组2例,对照组6例)在治疗过程中因符合剔除标准脱落。最后共计52例参与完成研究,其中实验组28例,包含男性16例,女性12例;对照组24例,包含男性12例,女性12例。两组患者均常规给予抗感染、液体复苏、对症及呼吸、循环功能等重要脏器功能支持治疗。对照组予常规西医镇痛镇静药物治疗(芬太尼0.7-10ug/kg. h静脉泵入:右美托咪定以负荷剂量lug/kg静脉泵注l0min,然后以0.2-0.7ug/kg. h静脉维持)。实验组分别在开始镇痛镇静治疗时及接受镇痛镇静治疗24小时后加用电针刺激:以2HZ/100HZ交替频率(各持续3s)电针刺激合谷、足三里等穴位,每次持续30分钟,直至2次电针刺激治疗全部结束。期间实验组与对照组均根据患者镇静深度调整用药剂量。如对于异常躁动的患者必要时可联用丙泊酚或者咪达唑仑联合镇静,但对于此病例不纳入实验。实验数据分析采用SPSS 22.0版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若两个独立样本的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采用t检验;若不符合则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记录患者治疗开始后开始第1小时(1H)、25小时(25H)患者的CPOT、 SAS评分,以及24H内、48H内镇痛镇静药物的使用总量,24H内、48H内心率下降、血压下降、躁动、谵妄等不良事件发生次数。结果: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因病情需要均予插管上机及镇痛镇静治疗(此时两组患者CPOT评分≥3分,SAS评分≥5分),且两组间年龄、体重、Apache Ⅱ评分、CPOT评分、SAS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分析显示,实验组在24H内、48H内镇痛药物的使用量小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对照组在患者接受电针治疗后第1小时(1H)、25小时(25H)患者的CPOT、S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48H内心率下降、血压下降、躁动、谵妄等不良事件发生次数亦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通过电针刺激合谷、足三里等穴位对于机械通气重症患者镇痛镇静疗效的临床观察,证实对于机械通气重症患者,在西医常规镇痛镇静治疗基础上联合电针刺激能起到加强镇痛镇静的作用,减少镇痛镇静药物的使用剂量,有助于ICU患者的镇痛镇静。
【关键词】:镇痛镇静 电针 机械通气 ICU 重症医学
【学位授予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459.7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ABSTRACT5-10
- 引言10-12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12-20
- 1.1 危重症患者镇痛镇静治疗的重要性12
- 1.2 疼痛评估12-13
- 1.3 躁动评估13-14
- 1.4 镇痛镇静药物选择及具体治疗14-16
- 1.5 针刺镇痛机理及研究进展16-17
- 1.6 针刺镇痛的技术参数选取17-19
- 1.6.1 针刺镇痛穴位选取17-18
- 1.6.2 针刺镇痛方法选取18
- 1.6.3 电针治疗频率选取18
- 1.6.4 电针治疗强度选取18
- 1.6.5 电针治疗时长及频度选取18-19
- 1.7 总论19-20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20-26
- 2.1 研究对象20
- 2.1.1 病例来源20
- 2.1.2 纳入标准20
- 2.1.3 排除标准20
- 2.1.4 剔除标准20
- 2.2 研究方法20-21
- 2.2.1 实验设计20
- 2.2.2 实验分组20-21
- 2.2.3 实验方法21
- 2.2.4 实验成功标准21
- 2.2.5 观察指标21
- 2.2.6 统计学处理21
- 2.3 结果与分析21-23
- 2.3.1 两组一般情况比较21-22
- 2.3.2 两组24小时内、48小时内分别使用的镇痛、镇静药物总剂量比较22-23
- 2.3.3 两组患者自治疗开始后第1小时、25小时患者的CPOT、SAS评分比较23
- 2.3.4 两组治疗期间发生不良事件的次数比较23
- 2.4 讨论23-26
- 2.4.1 结果分析24-25
- 2.4.2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体会25-26
- 结语26-27
- 参考文献27-31
- 附录31-35
- 致谢35-36
- 统计学审核证明3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陈怿,胡军,蔡云彪;电针刺激参数的研究进展[J];中国针灸;2003年08期
2 高荣慧;电针刺激对大鼠生理功能的影响[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2003年05期
3 王祥瑞;郑拥军;王震虹;肖洁;;老年手术患者电针刺激循环信息智能化系统的开发和应用[J];广东医学;2008年08期
4 王频;杨华元;胡银娥;;电针刺激量量化方案探讨[J];中国针灸;2009年05期
5 王泳;马素英;;单纯电针刺激对大鼠行为的影响[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6 王复周;司徒丽明;金嘉步;刘天全;;电针刺激对动物周围血液成分的影响实验报告 电针刺激对家兔白血球吞食能力的影响,白血球数量影响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关系[J];人民军医;1956年09期
7 练汉文;;电针刺激运动点治疗瘫痪528例[J];人民军医;1984年07期
8 ;不同刺激参数和刺激方式对同神经电针刺激效应的影响[J];针刺研究;1978年02期
9 王友京;张文安;伍洁;王双坤;;两种不同电针刺激强度和频率对大鼠脑内单胺类神经介质影响的比较[J];针刺研究;1985年01期
10 金百仁;;也谈电针刺激时电极位置安放问题——与王光群同志商榷[J];针刺研究;198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祥瑞;郑拥军;周密;杨华元;朱训生;;电针刺激对老年手术病人循环信息智能化的研究[A];第九届全国针刺麻醉针刺镇痛及针刺调整效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倪育飞;张维峰;李军;连庆泉;;电针刺激穴位对肠镜检查病人脑电双频指数和β内啡肽的影响[A];2009年浙江省麻醉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3 涂江义;高小青;萧洪文;陈波;杨朝鲜;;电针刺激对外源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脑出血大鼠脑内分化的影响[A];第三届全国解剖学技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4 倪育飞;张维峰;李军;连庆泉;;电针刺激穴位对肠镜检查病人脑电双频指数和β内啡肽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第八届年会暨CASP成立二十周年论文集[C];2009年
5 周杰芳;靳瑞;;不同体质群体对电针强度偏好的调查分析[A];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第三届全国代表大会暨全国针灸临床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5年
6 王旭阳;;电针刺激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A];2007浙江省神经外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7 霍则军;田贵华;孙凯;李志刚;韩晶岩;;百会、足三里的长期电针刺激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和心肌肥大的改善作用及其机理[A];第十二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微循环学术会议会议指南及论文摘要[C];2012年
8 胡志苹;黄志华;王昊;王韵;黄诚;;不同频率电针对正常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第九届全国代表大会及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10年
9 吴华;顾旭东;吴彩虹;姚云海;李岩;李辉;尹汉逵;马勤卫;;电针刺激头皮感觉区对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A];2013浙江省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学术年会暨第八届浙江省康复医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3年
10 程晓东;吴根诚;姜建伟;杜莅娜;曹小定;何球藻;;持续电针刺激调节创伤大鼠脾淋巴细胞体外增殖反应的动态观察[A];第十一届针灸对机体功能的调节机制及针灸临床独特经验学术研讨会参考文献汇编[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霍则军;百会、足三里的长期电针刺激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和心肌肥大的改善作用及其机理[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2 孙静;电针对+Gz所致人体意识丧失防护作用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1年
3 马路遥;电针刺激在慢性心衰大鼠中通过抑制交感兴奋改善心脏功能和重建的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4年
4 熊繁;不同电流强度电针刺激效应的比较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5 许娟娟;电针刺激对糖尿病大鼠结肠动力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6 王秀女;电针刺激合并中药制剂床治疗单纯性肥胖症之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7 高立明;单纯性肥胖者胃排空、近端胃功能、胃电活动、胃肠激素和电针刺激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8年
8 余玲玲;腧穴敏化和电针镇痛的量效关系[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2年
9 王津存;电针刺激百会穴治疗锂—匹罗卡品诱导性大鼠癫vN发作的实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6年
10 胡炜;人骨髓干细胞特性及电针诱导其向成骨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苗苗;前扣带皮层神经元μ阿片受体介导电针刺激缓解痛情绪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5年
2 郭辉;沿视觉传导通路电针刺激对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模型干预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3 李磊;4周单侧电针刺激对人脑运动皮质兴奋性的适应性变化影响的研究[D];天津体育学院;2016年
4 宁怡乐;电针刺激对机械通气重症患者镇痛镇静疗效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年
5 杨挺伟;电针刺激对脓毒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机械通气患者肌无力的影响[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6 向珩;早期电针刺激训练实验性局灶性脑缺血大鼠健侧肢体康复效果研究[D];天津体育学院;2008年
7 刘f
本文编号:4669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linchuangyixuelunwen/4669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