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双能量CT在颈部淋巴结病变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22 21:19

  本文关键词:双能量CT在颈部淋巴结病变中的临床应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1、分析颈部坏死淋巴结能谱曲线特征,探究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在颈部坏死鳞癌转移淋巴结与淋巴结结核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2、通过双能量CT技术的多参数分析,探究标准化碘浓度(NIC)在颈部鳞癌转移淋巴结分化程度中的应用价值。3、探讨双能CT对甲状腺乳头状癌在颈部中央区(Ⅵ区)小淋巴结转移评估中的临床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94例共263枚经病理证实的颈部淋巴结病变患者的双源CT双能量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颈部常规平扫及动脉、静脉双期双能量扫描,得到Sn140kV、80kV及加权线性融合120kV图像。之后在MMWP后处理工作站上利用双能自配后处理软件“Liver VNC"软件处理得到动静脉碘图,测量病变淋巴结的碘浓度及标准化碘浓度,"Mono Energetic"软件处理得到60-180kev单能谱图像,观察能谱曲线变化趋势,比较不同病理性质淋巴结能谱曲线斜率。分别对颈部鳞癌转移淋巴结、淋巴结结核及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小淋巴结进行研究,探讨碘图及能谱衰减曲线对区分不同病理性质淋巴结的价值,具体如下:1、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并行双能量增强扫描的25例患者共81枚颈部坏死肿大淋巴结,其中鳞癌坏死淋巴结共42枚,淋巴结结核坏死淋巴结共39枚,并将图像资料在MMWP后处理工作站上通过双能自配后处理软件"Mono Energetic"得到能谱曲线。分别观察两种淋巴结实质区域及坏死区域能谱曲线变化趋势,比较两种不同病理性质淋巴结坏死区及实质区斜率。2、将29例共105枚经病理证实颈部鳞癌转移淋巴结根据病理分化程度分为低分化鳞癌转移淋巴结和中高分化鳞癌转移淋巴结,均行双能量双期增强扫描,测量动脉期及静脉期不同分化程度淋巴结实质部分碘浓度及标准化碘浓度,比较两种不同分化程度淋巴结的碘浓度及标准化碘浓度差异。3、经双能量扫描并经病理证实的43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共119枚VI区颈部小淋巴结(1cm)纳入研究,测量甲癌转移淋巴结及非转移淋巴结的短径,并测量双期碘浓度、标准化碘浓度(NIC),计算能谱曲线斜率,比较两组间短径、双期碘浓度、标准化碘浓度(NIC)及能谱曲线斜率的差异。[结果]1、在81枚颈部坏死淋巴结中,鳞癌转移性淋巴结42枚,淋巴结结核39枚。鳞癌转移淋巴结与淋巴结结核对比,在实质区在60-180keV范围内,随着单能keV值的升高,其CT值逐渐递减,且随keV值越高,CT值降低的幅度越小,其能谱曲线在60-180keV下均呈“下降型”。鳞癌转移淋巴结坏死区呈“下降型”,淋巴结结核坏死区能谱曲线呈“上升型”。鳞癌转移淋巴结与淋巴结结核实质区及坏死区曲线斜率存在不同,实质区斜率分别为0.75±0.23和0.58±0.33,坏死区斜率分别为0.16±0.20和一0.02±0.29其差异具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动脉期与静脉期,低分化鳞癌转移性淋巴结与中高分化鳞癌转移性淋巴结标准化碘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以低分化鳞癌转移性淋巴结的标准化碘浓度为高(P0.05);动脉期两组间碘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期两组碘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淋巴结55枚,非转移淋巴结64枚,两者的淋巴结短径平均值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动脉期、静脉期甲状腺癌转移淋巴结平均碘浓度、NIC均高于非转移淋巴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期碘浓度及NIC的ROC下的AUC分别为0.623、0.729;静脉期碘浓度及NIC的ROC下的AUC分别为0.606、0.627。动脉期能谱曲线斜率平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静脉期曲线斜率平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双源CT动脉期能谱分析对颈部鳞癌坏死转移淋巴结与淋巴结结核影像鉴别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2、应用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的标准化碘浓度测量对于不同分化程度的鳞状细胞癌转移淋巴结的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价值。3、双能CT动脉期及静脉期碘浓度、NIC及动脉期曲线斜率在不同性质的VI区小淋巴结存在差异,双能量CT技术对于鉴别VI区甲状腺癌转移及非转移小淋巴结存在一定价值。
【关键词】: 淋巴结 碘浓度 能谱曲线 双能量CT
【学位授予单位】:昆明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30.44
【目录】:
  • 缩略词表6-7
  • 中文摘要7-9
  • 英文摘要9-13
  • 前言13-16
  • 第一部分 坏死性鳞癌转移淋巴结和结核淋巴结的双能量能谱分析16-26
  • 材料与方法16-20
  • 结果20-24
  • 讨论24-26
  • 第二部分 标准化碘浓度在颈部鳞癌转移淋巴结分化程度中的诊断价值26-32
  • 材料与方法26-28
  • 结果28-30
  • 讨论30-32
  • 第三部分 双能CT对颈部Ⅵ区甲状腺乳头状癌小淋巴结转移的应用价值32-39
  • 材料与方法32-33
  • 结果33-36
  • 讨论36-39
  • 本研究不足之处39
  • 全文结论39-40
  • 参考文献40-46
  • 综述46-54
  • 参考文献50-54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54
  • 获奖情况54-55
  • 在读期间参与课巧题55
  • 学术会议论文收录情况55-56
  • 致谢56-58
  • 附件5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解好群,金远林,王兰娣,牟玉兰;胸片、CT对恶性弥漫性胸膜间皮瘤的诊断价值[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0年S1期

2 高相伟,张育德;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CT显示的出血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关系[J];洛阳医专学报;2000年03期

3 孙西河,王滨,周茂义,常光辉,李丽新;腰椎后缘软骨结节的CT探讨[J];潍坊医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4 张兰玉;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CT表现[J];镇江医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5 吕庆才,段成州,袁永方,蒋明;巨大腔外型胃平滑肌瘤的CT表现[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0年01期

6 曹相华,王会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征象[J];山东医药;2001年07期

7 王进铨,陈启展;52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与CT表现[J];福建医药杂志;2001年02期

8 何健垣,吴晓媚;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脑CT[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9 张流忠,杜涛,余可恩;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临床与CT[J];贵州医药;2001年04期

10 刘红,杨德琪;2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CT表现分析[J];浙江临床医学;2001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明国;;新CT 新技术 新思考[A];2010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八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葛培林;刘仁忠;易伟;杨振兴;连海伟;邵灵敏;;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临床特点及首次CT的影像学特征分析[A];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九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3 李惠章;潘纪戍;方芳;李威;李伟;姜蕾;陈启航;周诚;;良性转移性平滑肌瘤的CT表现[A];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第八届全国心胸影像学术大会暨河南省第十二次放射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4 孙灿辉;李子平;孟悛非;范淼;冯仕庭;彭振鹏;;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和超声双期增强的比较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6年

5 关建中;;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CT表现[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6年

6 舒艳艳;韩志江;孙承;;CT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中的诊断价值[A];2012年浙江省放射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7 周海生;许崇永;郑汉朋;邱乾德;;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肺内浸润CT表现[A];2013年浙江省放射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8 赵峰;何健;王高峰;江峰;徐霁;章士正;;隐源性机化性肺炎31例CT征象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16次全国放射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9 姚志文;唐立勇;滕红;贾天舒;张帆;;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表现及治疗方法[A];第十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暨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研究进展学习班资料汇编[C];2010年

10 张琳;汤光宇;陈云燕;刘勇;姚建华;;腮腺基底细胞腺瘤的CT表现[A];第十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暨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研究进展学习班资料汇编[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竹;欧洲CT市场逆流而动[N];医药经济报;2012年

2 敢言;医院滥用CT病人可能致癌[N];广东科技报;2004年

3 通讯员 贾洪涛;市区出租车牌照全部使用吉CT专用号段[N];四平日报;2009年

4 中国医保商会 蔡天智;今年1~4月CT出口反弹[N];医药经济报;2010年

5 本版编辑邋韩其成 游敏常 闫铮;水泥行业“CT”报告:美好与现实的反差[N];证券日报;2008年

6 祁鸣邋曾强 周宇;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给人体基因组做“CT”[N];中国医药报;2007年

7 张小磊 陈辉 廖怀凌;医院滥用CT病人可能致癌[N];中国消费者报;2004年

8 记者 刘如春 通讯员 刘文祥;地震CT技术洞悉岩溶变化[N];地质勘查导报;2008年

9 记者 胡其峰;胡大一(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主任):中青年女性过度做CT是花钱买风险[N];光明日报;2011年

10 李旭;医院滥用CT风当刹[N];市场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广丽;非小细胞肺癌CT能谱成像与VEGF、MVD及Ki-67表达的相关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2 张智栩;640层CT全肿瘤灌注成像在直肠癌灌注测量及生物学行为评估中的应用研究[D];郑州大学;2014年

3 杨亮;能谱CT在喉及下咽鳞癌诊断及疗效评估中的价值[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6年

4 李斯琴;高频超声及三维CT、MRI在不同月龄婴幼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诊断、随访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6年

5 陈月芹;双源CT前门控大螺距扫描在小儿法洛四联症诊断中的应用研究[D];青岛大学;2016年

6 尤小芳;CT对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诊断及疗效评价的临床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2年

7 左一智;肺段间平面的解剖学实质与CT表现[D];山东大学;2013年

8 蔡肯;基于双源CT的全心脏图像配准与自动分割算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9 陈俊;多功能CT/荧光纳米分子探针的制备以及其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10 李国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评估新方法及肺气肿表型的CT肺功能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娟;超声、CT对卵巢原发性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D];新疆医科大学;2011年

2 王锐;能谱CT在中心气道原发肿瘤诊断中的应用研究[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3 王玉婕;宝石CT能谱成像在诊断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状态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

4 车传东;CT与MRI诊断急性期缺血性脑梗塞的比较[D];泰山医学院;2014年

5 宋娟;双低扫描技术联合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技术在能谱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5年

6 赵瑜;锥形束CT技术在肝癌介入诊断治疗中的应用[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7 高继平;腰椎行双源CT连续动态扫描评价腰椎不同曲度对椎间孔和椎间盘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8 杜鹏;CT引导下纳米刀消融血管周围组织安全性及有效性评价的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5年

9 万正国;能谱CT动态增强在肝硬化分级中的临床应用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5年

10 任东;胰十二指肠手术病人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CT评估[D];东南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双能量CT在颈部淋巴结病变中的临床应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731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linchuangyixuelunwen/4731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bc2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