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基于X射线CT技术研究Ni-YS阳极内部结构和气体扩散反应

发布时间:2017-07-13 10:28

  本文关键词:基于X射线CT技术研究Ni-YS阳极内部结构和气体扩散反应


  更多相关文章: X射线成像 格子 Boltzmann方法 复合阳极 三维结构 有效三相界面


【摘要】:伴随经济社会的发展,传统化石能源的紧缺以及使用中产生的污染使得如何清洁高效地利用能源显得十分有必要。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是一种高效低污染的能量转换装置。由于电池运行温度较高,电极微结构在电池运行期间发生改变。基于硬X射线纳米CT技术,我们可以无损地获取Ni-YSZ阳极的精细三维结构,并发展了一些可取的方法对电池结构的一些参数定量分析。在精细结构的基础上,采用格子Boltzmann方法对阳极内气体扩散和反应进行了模拟,分析影响电池性能的一些关键因素,帮助我们理解电池长期运行后性能损失的机理,为优化电极材料制备提供建议。本文主要进行了以下工作:1.调研硬X射线纳米CT技术的基本原理,了解其他成像方法,X射线成像的优势。利用X射线CT技术得到Ni-YSZ复合阳极样品投影数据,通过三维重构软件Xradia和三维渲染软件Amira得到样品的三维结构以及内部Ni、YSZ和孔隙各相的三维分布。介绍格子Boltzmann方法的基本原理,在演化方程中添加源项同时将测量的有效三相界面作的真实分布为反应位点添加到模型中。2.研究了Ni-YSZ复合阳极经过20小时2.5 A.cm一2运行电流密度测试与未经运行测试的三维微结构变化。基于X射线纳米CT技术重构了未测试和测试后的阳极样品的微结构,对比了两者的断层投影图像以及用Amira软件对两组样品结构进行渲染图。采用“特征射线”的方法分析了未测试和测试后Ni颗粒尺寸大小分布;通过划分体素的方法,统计计算了两组样品中各相体积分数、连通性以及三相界面密度等阳极结构的关键参数。可发现测试后,小尺寸Ni颗粒的移动聚集导致结构的变化,如连通性下降、三相界面密度下降等,而长期运行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内,三相界面密度的下降是导致性能损失的一个主要原因。3.用热循环来模仿电池运行的情况,基于由硬X射线成像方法重构得到的不同循环次数电极的三维结构,利用格子Boltzmann方法模拟不同次数热循环后阳极内气体扩散反应的情况,得到气体消耗与产生的三维分布。观察到有效三相界面区域内产物的聚集和燃料的消耗,这种局部的差异会阻碍继续进行的气体扩散和反应的进行。同时发现有效三相界面密度大小是表征电池性能一个重要参数,但是其分布以及Ni-YSZ阳极的内部结构(比如孔隙率)也比较重要。
【关键词】:X射线成像 格子 Boltzmann方法 复合阳极 三维结构 有效三相界面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814;O434.1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绪论10-28
  • 1.1 引言10
  • 1.2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10-14
  • 1.2.1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发展历史10-11
  • 1.2.2 存在的优势和不足11-13
  • 1.2.3 应用前景13-14
  • 1.3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机理14-19
  • 1.3.1 电化学机理14-17
  • 1.3.2 结构材料17-18
  • 1.3.3 输出功率影响因素18-19
  • 1.4 气体输运过程模拟19-23
  • 1.5 本文主要工作和内容安排23-24
  • 参考文献24-28
  • 第二章 样品三维结构重构和模拟分析28-42
  • 2.1 样品结构成像手段28-30
  • 2.2 X射线成像系统30-33
  • 2.3 格子Boltzmann方法33-38
  • 2.4 本章总结38-39
  • 参考文献39-42
  • 第三章 研究电池测试后Ni-YSZ阳极三维结构变化42-52
  • 3.1 样品制备和阳极测试42-43
  • 3.1.1 阳极制备过程42
  • 3.1.2 电极测试过程42-43
  • 3.2 研究样品测试前后三维结构的变化43-47
  • 3.2.1 样品图像分析43-45
  • 3.2.2 粒径分布和样品的计算参数45-47
  • 3.3 本章总结47-49
  • 参考文献49-52
  • 第四章 模拟经热循环Ni-YSZ阳极内气体扩散反应52-62
  • 4.1 Ni-YSZ复合阳极微结构52-54
  • 4.1.1 经热循环阳极样品的处理制备52-53
  • 4.1.2 Ni-YSZ复合阳极微结构参数53-54
  • 4.2 模拟阳极内气体扩散反应54-58
  • 4.2.1 含反应过程气体输运54-55
  • 4.2.2 模拟经不同热循环阳极样品内气体扩散55-58
  • 4.3 本章总结58-59
  • 参考文献59-62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62-64
  • 致谢64-66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取得的研究成果6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振泮;钌钛阳极电解海水制氯的研究[J];海洋与湖沼;1985年01期

2 王帆;;用反应性指标评定阳极的质量[J];科技资讯;2012年18期

3 杨光棣;汪大成;;电解锰用新型阳极的研制[J];贵州科学;1991年03期

4 张国庆;江克铮;;原子吸收法测定碱性电池阳极材料中高含量镍[J];山东科学;1991年01期

5 朱嘉符;脉冲保护仪[J];海洋科学;1985年02期

6 池忷书;张永祥;陈永心;;铝在氯化锌和氯化铵溶液中的阳极特性及Al/MnO_2电池放电性能[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6年01期

7 于洁;陈秀华;贺韬;张徐民;马文会;王华;;固相法和甘氨酸-硝酸盐法合成LSCM阳极材料性能比较(英文)[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S2期

8 电解海水制氯研究组;二氧化铅阳极电解海水施氯防除管道内附着贻贝(Mytilus edulis L.)的研究[J];东海海洋;1985年01期

9 连锦明;朱财善;张其昕;;铅合金阳极电解二氧化锰的研究(Ⅰ)——电解条件的确定及成品的理化性能[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5年04期

10 何洋洋;张贵锋;侯晓多;孙兆明;保安佳;;电化学沉积类金刚石薄膜阳极材料影响研究[J];材料导报;2014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乔金硕;孙克宁;张乃庆;周德瑞;;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直接氧化阳极研究进展[A];2006年全国功能材料学术年会专辑[C];2006年

2 吴瞳;鞠克江;刘长瑞;;空气电池阳极材料及制备工艺对性能的影响研究[A];第二十八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黄拔帆;殷京瓯;李明利;;铌基铂复合阳极在我国的应用[A];2000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进展(下)——2000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4 蒋汉祥;林琳;黄祖平;;PbSnAgCa四元阳极材料研制技术[A];2009(重庆)中西部第二届有色金属工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9年

5 杨俏;王鑫;刘延坤;冯玉杰;;MFC阳极材料预处理方法与电子传递机制影响机制研究[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6 张景德;王树礼;安涛;刘雪峰;邢丽娟;刘亚磊;;NiO/YSZ多孔阳极材料制备与性能[A];第十七届全国高技术陶瓷学术年会摘要集[C];2012年

7 汤琪;龚江宏;;Ni/YSZ多孔阳极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A];第十七届全国高技术陶瓷学术年会摘要集[C];2012年

8 刘江;Scott A. Barnett;;直接碳氢化合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阳极研究进展[A];第十二届中国固态离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9 尹艳红;朱威;郭勇;夏长荣;孟广耀;杨书廷;;钙掺杂的氧化铈用于中温SOFCs阳极材料研究[A];第十二届中国固态离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10 刘江;Scott A Barnett;;直接碳氢化合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阳极研究进展[A];第十二届中国固态离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稀土专辑[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记者  邰举;韩开发出纳米材料阳极涂布技术[N];科技日报;2007年

2 墨梅;中科院研制燃料电池新阳极材料[N];中国化工报;2008年

3 记者 王小龙;美开发出稳定的金属锂阳极电池[N];科技日报;2014年

4 杨裕生;“电极”与“电池”存储的能量别混淆[N];科技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付仁春;导电聚苯胺复合阳极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2 杜志鸿;钙钛矿基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电极材料结构及性能的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6年

3 张磊磊;双钙钛矿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阳极材料的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王涵多;管式阳极支撑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制备和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5 张永春;铝基铅合金复合阳极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4年

6 贺贝贝;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新型阳极材料的制备和性能表征[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7 李晓斌;阳极焙烧系统的检测、建模与控制[D];西安理工大学;2007年

8 彭新红;铁(Ⅲ)氧化物修饰微生物燃料电池阳极及其电容特性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9 丁冬;以碳氢化合物为燃料的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阳极和电解质的制备和性能表征[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10 丁姣;低成本阳极支撑型膜电解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帅;铝基铅银合金的电化学性能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2 蒋国祥;新型析氧阳极制备及性能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3 宁慧利;含石墨烯钛基金属氧化物阳极性能改进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4 付弋珊;具有Fe过渡层的新型燃料电池阳极的制备和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5 亓振莲;聚苯胺改性阳极海底微生物燃料电池及电池性能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6 杨会苗;兼具电磁屏蔽与声隐身功能的柔性复合阳极材料[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7 曲斌;Ni基阳极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8 詹海林;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共掺杂CeO_2电解质和掺杂SrTiO_3阳极的研制[D];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

9 胡志敏;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Ni基复合阳极性能研究[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5年

10 明小祥;基于激光拉曼光谱的硅—玻璃阳极键合界面应力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5365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linchuangyixuelunwen/5365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35d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