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离株的分子分型及耐药性分析
本文关键词: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离株的分子分型及耐药性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 流行病学 分子分型 多重耐药 药敏试验
【摘要】: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简称金葡菌,不仅是医院内获得性感染的重要病原菌,而且在社区获得性感染中,金葡菌也是引起皮肤、软组织等感染的主要原因。金葡菌的致病作用多样,可引起多种感染性疾病,从轻度的皮肤、软组织感染到危及生命的败血症、心内膜炎、肺炎等,严重危害人类健康。金葡菌除可以表达多种毒力因子致病外,更为人们所忌惮的是其对抗生素耐药的快速形成能力。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特别是广谱抗生素的使用,金葡菌的耐药形势日益严峻,耐3种以上抗生素的多重耐药菌检出比例越来越高。以往的研究大多关注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aureus,MRSA),然而仍然有相当部分的感染是由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susceptible S.aureus,MSSA)引起,在我国MSSA感染约占金葡菌感染的40%,但是对于MSSA的分子特征还缺乏了解。在分子型别上,与MRSA相比,MSSA表现出更高的遗传多样性。在特定地区,MSSA的流行无明显的优势克隆,常常多种分子型别的菌株并存,我国不同的研究中报道的主要MSSA型别也存在差异。研究发现,MSSA携带的多种毒力因子,如肠毒素、杀白细胞素等的表达水平比MRSA高。此外,MSSA菌获得SCCmec耐药盒后即转化为MRSA,是MRSA的重要来源。一般认为,MSSA对除青霉素外的大多数抗生素敏感,然而近年来的研究发现MSSA的耐药水平逐年升高,多重耐药菌株检出率持续上升。分析MSSA临床菌株的分子特征和耐药表型对于鉴定菌株间亲缘关系、有效控制MSSA的感染和传播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在我国,MSSA感染仍然占金葡菌感染的40%左右,然而,现有的研究报道常与对MRSA的分析同时进行,以MRSA为主,尚未见专门针对MSSA的研究报道,对MSSA的分子特征所知有限。本研究对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集于重庆和乌鲁木齐两座城市的115株MSSA临床菌株进行了研究,综合运用多种分子分型方法,分析菌株的分子特征,在此基础上对菌株的抗生素耐药谱进行检测,探讨菌株分子特征与耐药表型之间的关系。所得结果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揭示我国MSSA的流行现状,探讨其分子特征与耐药表型的关系,也可以丰富我国金葡菌的分子流行病学资料,为进一步研究金葡菌耐药机制,指导临床抗生素合理应用,防控金葡菌感染提供重要实验依据。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结果如下:1.MSSA的分子分型研究(1)葡萄球菌A蛋白基因多态性分析(spa分型):用PCR方法扩增spa基因的X区,测序后获得连续的24bp重复序列,从数据库(http://spaserver.ridom.de/)中得到每个24bp重复序列相对应的编号,再根据编号和排列顺序确定菌株的spa型别。结果115株MSSA菌株共获得45个spa型别,主要型别有t11413(8.7%,10株)、t571(6.1%,7株)和t7164(6.1%,7/115),这三种型别占所有菌株的20.9%,另有11株可能为新的spa型别。(2)多位点序列分析(MLST分型):根据金葡菌7个管家基因(arc,aro E,glp F,gmk,pta,tpi,yqi L)的多态性确定其型别。首先分别PCR扩增每株菌的7个管家基因,测序后提交数据库(http://saureus.mlst.net/)获得每个管家基因的序号,然后按顺序依次排列,获得其ST型别,与已知的金葡菌流行株进行比较。115株MSSA菌可分为26个ST型,其中主要型别有ST121(11.3%,13株)、ST15(11.3%,13株)、ST7(10.4%,12株)、ST22(10.4%,12株)、ST398(7.0%,8株)、ST188(6.1%%,7株)以及ST88(5.2%,6株),占所有MSSA菌株的61.7%。(3)金葡菌附属基因调节子(agr)分型:金葡菌agr位点的可变区包含编码Agr D的基因序列、编码Agr B的C末端2/3的序列和编码Agr C的N末端的部分序列。不同金葡菌菌株的agr位点可变区呈现出多态性,利用这一点可将金葡菌分为4种不同的agr型别。115株MSSA菌株共检出agr I型71株(61.7%)、agr II型17株(14.8%)、agr III型13株(11.3%)、agr IV型14株(12.2%)。(4)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先将金葡菌包埋于琼脂中,然后用适当的内切酶在原位对细菌的整个染色体进行酶切,电泳时通过不断交替变换电场方向和脉冲时间,使酶切片段在电泳系统中得到较好的分离,最后电泳结果进行聚类分析。结果107株MSSA分离株可分为10个聚类组,依次命名为A-J,其中A型(26.2%,28/107)、B型(26.2%,28/107)和F型(23.4%,25/107)为优势型别,占所有MSSA菌株的75.8%(81/107)。8株ST398型菌株无法分型。(5)杀白细胞毒素毒力基因(pvl)检测:115株MSSA中有33株显示pvl基因阳性,阳性率为28.7%。2.MSSA的耐药性分析检测了115株MSSA对13种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结果所有菌株对苯唑西林,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都敏感;仅有1株对利福平中介耐药;对复方新诺明(28.7%,33/115)、四环素(18.3%,21/115)、庆大霉素(7.8%,9/115)、环丙沙星(5.2%,6/115)、左氧氟沙星(2.6%,3/115)呈不同程度的低水平耐药;而对青霉素(83.4%,96/115)、红霉素(60.0%,69/115)和克林霉素(51.3%,59/115)呈高水平耐药。通常将对3类以上(含3类)抗生素耐药的细菌定义为多重耐药菌(multidrug-resistant,MDR)。我们的检测表明47.8%(55/115)的MSSA菌株为MDR菌株,其中大多数(89.1%,49/55)至少对青霉素、红霉素和克林霉素3种抗生素耐药。用PCR方法检测所有MSSA菌株这3种抗生素耐药基因的携带情况,结果青霉素耐药基因bla Z的携带率为91.3%(105/115),红霉素、克林霉素耐药基因erm A、erm C携带率分别为30.4%(35/115)、92.2%(106/115)。结合MSSA菌株的分子特征来看,4株ST943型菌都为MDR菌株;13株ST121型菌中有9株为MDR菌株(69.2%),而且大多数(88.9%,8/9)有共同的耐药谱(PEN-ERYCLI);3株ST398型MDR菌株都对至少4类抗生素耐药。此外,大多数(76.0%,19/25)PFGE F型菌株属于多重耐药菌,其中包含一株(ST45-t1081)对7种抗生素耐药。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分子分型分析揭示了我国重庆及乌鲁木齐地区MSSA的主要种群结构,通过耐药性分析发现了较高的MDR检出率。所分析的MSSA临床菌株具有高度的遗传多样性,优势流行克隆不明显,除国内经常存在的t571外,t11413和t7164也占据一定地位。具有高毒力、高耐药性的ST121克隆在我国以往的报道中少见,在本研究中具有一定优势,值得高度关注。上述结果为了解MSSA的流行病学特征提供了重要实验依据,尽管MRSA仍然是金葡菌感染的主要问题,但是MSSA因为其较强的毒力和日益增长的耐药性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关键词】: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 流行病学 分子分型 多重耐药 药敏试验
【学位授予单位】:第三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446.5
【目录】:
- 缩略语表4-6
- 英文摘要6-10
- 中文摘要10-13
- 第一章 前言13-17
- 1.1 选题缘由13
- 1.2 研究背景13-14
- 1.3 研究意义14-15
- 1.4 研究内容15
- 1.5 方法15-17
- 第二章 MSSA临床分离株的分子分型17-43
- 2.1 材料与方法18-30
- 2.2 结果30-40
- 2.3 讨论40-43
- 第三章 MSSA临床分离株的耐药性分析43-52
- 3.1 材料与方法43-46
- 3.2 结果46-50
- 3.3 讨论50-52
- 第四章 全文总结52-54
- 参考文献54-60
- 文献综述 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子分型研究现状60-80
- 参考文献73-80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参与的课题80-81
- 致谢8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邢进;岳秉飞;贺争鸣;;绿脓杆菌分子分型方法研究进展[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12年08期
2 何秋莹;陈渡波;曾华;黄彬;张智贤;蔡壬辛;江晓冰;;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子分型研究进展[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4年05期
3 梁未丽;王洪霞;周海健;李志锋;许学斌;李勤;张代涛;陈春霞;于礼;闫梅英;章丽娟;冉陆;阚飙;;沙门菌监测点汤卜逊沙门菌分离株的分子分型和耐药性分析[J];疾病监测;2009年06期
4 潘宏升;荀凤娇;田素飞;年华;褚云卓;;社区相关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子分型研究[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2年02期
5 于振行;王德平;;“十一五”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重大疾病的分子分型和个体化诊疗”重大项目布局及实施情况分析[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12年06期
6 罗芸;叶菊莲;程苏云;许锋华;陆群英;孟真;;浙江省134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的分子分型研究[J];疾病监测;2005年11期
7 杨洋;刘秀梅;;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分子分型研究进展[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8年02期
8 丁水军;;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及其在病原菌分子分型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9年04期
9 宋红梅;徐保红;;沙门菌快速检测与分子分型技术的研究进展[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0年07期
10 叶蕊;石丽媛;王鹏;宋志忠;;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简介及其在细菌分子分型中的应用[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邢进;岳秉飞;贺争鸣;;绿脓杆菌分子分型方法研究进展[A];第十届中国实验动物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2年
2 陈经雕;邓小玲;柯碧霞;刘美真;谭海玲;柯昌文;李柏生;;羊种布鲁氏菌菌株分子分型研究[A];新发和再发传染病防治热点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来茂德;;从形态学分类走向分子分型[A];浙江省第二十次肿瘤防治学术年会暨首届浙江肿瘤学术周论文汇编[C];2006年
4 谭蔚泓;;核酸适配体在肿瘤分子分型中的应用(英文)[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9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5 饶贤才;程航;袁文常;;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子分型研究[A];2012年第五届全国微生物遗传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6 谭蔚泓;;核酸适配体在肿瘤分子分型中的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3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7 巩向丽;侯水平;张颖;陈守义;;广州市公共场所中央空调冷却塔水中嗜肺军团菌三种分子分型方法的应用和评价[A];2013年全国寄生虫学与热带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8 陈宗波;郭华;;临床标本中肠道病毒VP1序列的分子分型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四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9 李凡;;人类肠道病毒基因组条形码可视化技术及在分子分型中的应用[A];2012全国临床微生物与感染免疫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10 胡亚萍;王林波;;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病理分子分型特点及预后分析[A];国家级“乳腺癌诊治新进展”学习班暨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记者 郑灵巧;拉网搜索未见O104∶H4踪影[N];健康报;2011年
2 广东省肺癌研究所所长 吴一龙;肺癌个体化治疗 现实还是梦想[N];健康报;2010年
3 时仲省;食管癌分子分型和个体化诊疗项目获科技部资助[N];科技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高荟乔;子宫内膜癌预后相关因素分析及蛋白质分子分型研究[D];首都医科大学;2016年
2 王颖硕;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监测分析[D];浙江大学;2016年
3 郭丹;两种重要食源性致病菌O血清型分子分型系统的建立、两株不同宿主来源的大肠杆菌比较基因组学和转录组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贞艳;2013-2014年山东省A群链球菌分子分型与耐药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2 赵燕;腋窝淋巴结阴性乳腺癌与分子分型的相关性及其预后因素探讨[D];四川医科大学;2015年
3 王明龙;维吾尔族女性乳腺癌不同分子分型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15年
4 邱秀娟;新疆1006例维吾尔族与汉族乳腺癌不同分子分型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15年
5 杨利利;乳腺癌不同分子分型的临床病理特征及Ki67表达的意义[D];新疆医科大学;2015年
6 卢中一;牛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子分型和毒力基因分布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5年
7 汪满金;NQO1基因C609T多态性、环境暴露与乳腺癌遗传易感性及分子分型关系的研究[D];桂林医学院;2015年
8 韦常宏;乳腺癌分子亚型及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6年
9 王世健;乳腺癌DCE-MRI影像特征与分子分型的关联性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10 杨延成;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离株的分子分型及耐药性分析[D];第三军医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6699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linchuangyixuelunwen/6699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