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2011年SCI源刊针灸临床研究报告分析

发布时间:2016-07-10 17:09

  本文关键词:2011年SCI源刊针灸临床研究报告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4年

2011年SCI源刊针灸临床研究报告分析

郝洋  

【摘要】:收集了2011年在SCI数据库发表的非中国作者的针灸RCT报告,将其具体内容根据“临床试验报告的统一标准(Consolidated Standards of Reporting Trials,CONSORT)"和“针刺临床试验干预措施报告标准’'(Standardsfor Reporting Interventions in Clinical Trials ofAcupuncture,STRICTA)进行了详细提取,进而分析了这些临床试验报告在方法学上和临床操作层面上的特点,以期为针灸临床试验设计和操作提供建议。 研究背景 循证医学兴起后,国内外进行了为数不少的针灸临床疗效的评价工作,但国外的针灸临床研究结果常常与国内有所不同。国内报道的针灸临床研究几乎100%为阳性结果,但国际上有的临床试验却证明针灸无效或等同于安慰剂效应。很多学者对SCI源刊发表的针灸临床研究文章的总结分析多集中在文章形式、发表国家、治疗病种、治疗结果、穴位选择、治疗方法等方面,虽然有的文章关注到了国内外针灸临床研究结果不同的问题,但是并没有全面、深入、系统地分析其原因。也有学者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质疑和反思,但关注点大多数局限在安慰针刺对照的合理性层面。 因此,系统、全面地总结国内外针灸临床研究结果差异产生的原因,是目前国际上针灸临床评价研究中的一个空白。而从针灸临床研究的各个层面系统地整理、总结国内外针灸临床研究结果差异的原因,分析国内外针灸临床研究各自的优缺点,无疑对于建立符合我国针灸医学理论特色的疗效评价体系,科学、有力地证明针灸理论的合理性和疗效的真实性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研究目的 对如何改进国内外针灸临床研究方法提出建议,为建立既符合针灸学自身特点又被国际学术界所认可的规范化的针灸临床研究方法学体系提供参考。 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调研法,收集2011年发表于SCI源刊上的针刺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报告(除外中国的研究)。以“临床试验报告的统一标准(Consolidated Standards of Reporting Trials,CONSORT)"和“针刺临床试验干预措施报告标准”(Standardsfor Reporting Interventions in Clinical Trials ofAcupuncture, STRICTA)为基准,设计数据采集表,将收集到的文献进行数据提取,填入数据采集表。进而从3个层面逐步分析2011年发表于SCI源刊上的针刺临床研究文献:①对收集到的94篇针刺临床研究文献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了解国外针灸临床研究的大致情况;②对其中的33篇针灸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依据CONSORT和STRICTA进行评价,了解国外临床研究文献的规范撰写情况;③对10篇阴性或安慰剂结果的随机对照试验中的干预措施细节以及安慰对照设置情况进行分析,试图寻找国内外针灸临床试验产生不同结果的原因。 研究结果 依据检索式,经过筛选后,得到针灸临床研究文献94篇,其中针灸RCT试验报告33篇,33篇RCT试验报告中有10篇为阴性或安慰剂结果。 对94篇临床类针灸试验报告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后发现,国外针灸临床类文献呈稳定增长趋势;经济、科研实力发达的欧美国家以及具有针灸传播文化地域优势的亚洲的针灸临床试验发文量比较多;文章多分布在四大补充和替代医学类杂志上,并且涉及了多个医学领域的期刊;研究的病种数量繁多,以神经系统疾病最为多见;对照设计中,以假针刺对照设计最多;研究结果中有14%的阴性结果文章,阴性结果文章多分布在非针灸临床优势病种中。 根据对2011年发表在SCI源刊的33篇针灸RCT试验报告的数据采集,可以看出国外针灸RCT试验在方法学质量层面和临床干预措施层面的特点。首先,根据CONSORT条目的要求,有近一半的文章忽略了利益冲突的申明,这无疑会损害他们从事研究和判断结果的客观性、临床研究的真实性,破坏公众对于临床研究的信任;试验注册方面,文章中表明已经注册的RCT试验有12篇,仅占全部文章的三分之一,这会严重影响产生证据的可信度;样本量计算方面,有17篇文章即50%的试验报告没有提及样本量计算,这无疑会影响试验结果的精确度,给后期生成临床证据造成一定隐患;同时,也有17篇文章没有提及随访;只有12篇文章采用了ITT分析,大多数的试验并不能保证数据的完整性;80%的文章都详细记录了该临床试验的局限性,国外学者严谨、客观的治学态度,是值得中国临床研究者学习的;不良反应方面,33篇试验报告出现的不良反应状况极少,也证明了针灸是一种不良反应少的绿色疗法;疗效评价标准方面,33篇文章的情况也比较乐观,31篇采用了易于量化、重复性高的国际通用的客观标准;试验措施大多数为针剌、针刺加西医常规疗法,此外还有电针、指针、穴位注射、艾灸、拔罐等,对照措施则分为无干预、与西医常规疗法对照、与假针刺对照(非经非穴、假针刺仪等)和与无关穴位进行对照等方式;针灸师资历方面,将近一半的针灸师是有资质并且经验丰富的,但是剩下一半的资历却让人担忧,加强针灸操作者的管理迫在眉睫;33篇文章中,有9篇文章只选用单穴进行治疗,而这9篇文章没有任何一篇应用了辨证论治;进针方向则很少有试验报告者提及;33篇文章中,只有9篇提及了得气,而得气与疗效显著与否关系十分密切;留针时间方面,除了对婴儿的点刺治疗外,其余治疗均留针20~30分钟,这与国内的留针时间是一致的。总的来说,根据CONSORT和STRICTA报告规范条目来看,2011年SCI源期刊中33篇针灸RCT试验报告的总体质量偏低,规范设计、撰写针刺临床试验报告仍然是全世界范围内的针灸研究工作者亟需重视的问题。 对其中的10篇阴性或安慰剂结果文献进行分析后,发现阴性和阳性结果的试验研究报告的方法学(Jadad)评分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阴性或安慰剂结果的研究在干预措施细节上存在着以下的不足:①有些研究干预措施不太合适;②未遵循辨证论治的原则;③有些研究的选穴不尽合理;④针刺操作忽视得气;⑤忽视了对操作者水平的要求;⑥治疗中针刺频次过低;⑦安慰针刺设置不尽合理。 研究结论 国外针灸临床类文献呈稳定增长趋势,但国外针灸RCT试验报告的总体质量偏低,规范设计、撰写针刺临床试验报告仍然是全世界范围内的针灸研究工作者亟需重视的问题。国外研究中阴性或安慰剂结果的研究在干预措施细节上和安慰对照的设计上存在着很多不足,直接影响了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各国针灸研究人员应注意根据CONSORT和STRICTA条目来进行规范研究、规范撰写,并且注意临床操作层面的正确性,才可以得到正确、公允的试验结果。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245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肖少卿,杨兆民,方正,李佩根;试论留针的意义及其应用[J];江苏中医杂志;1981年05期

2 黄龙祥;黄幼民;;从三个著名案例看针灸临床研究的复杂性[J];科学通报;2012年14期

3 张忠山;蒲守林;;膝关节炎针灸疗法[J];内江科技;2012年10期

4 张承舜;代晓琴;余曙光;;2008-2011年SCI收录的针灸文献特征分析[J];中医药导报;2013年01期

5 杨家玥;郭义;郭永明;;2006年SCI源期刊发表的有关针灸论文的总结分析[J];新中医;2008年03期

6 陈汉平;韩锺;林文注;;影响针灸效应因素的研究[J];上海针灸杂志;1990年01期

7 何金森;关于新世纪针灸临床教学的几点探讨[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2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毛文超;疼痛类疾病安慰针刺效应的关键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3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珊;孙国平;权循凤;陈先平;刘祝明;;食管癌根治性放射治疗联合放射增敏剂研究文献分析[J];安徽医学;2011年07期

2 张振伟;李梅;袁军;薛维华;;头体针择时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年11期

3 梁繁荣;;关于针灸临床研究的思考[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4 蒋中秋;陈荣平;刘立新;毕永生;;关于针刺治疗的刺激量问题的探讨[J];中国医药导刊;2010年12期

5 归稚虹;;捻转补泻的起源及现状[J];光明中医;2009年10期

6 吴新贵;周元成;;针灸治疗脑梗塞的时效量效关系研究进展[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7 杨唐柱;黄晓琳;;表面肌电描记术在神经肌肉损伤评测中的应用[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09年05期

8 张计臣;;对浮针疗法与反阿是穴疗法的思考[J];国医论坛;2007年02期

9 李洪权;张计臣;;经络与结缔组织相关性探讨[J];国医论坛;2009年02期

10 白小侠;田小平;;国内针灸临床研究现状与展望[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莹;黄文静;王君南;王瑾;梁繁荣;;循证针灸方法学在我国的研究概况[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2 杨晶;;针刺留针时间探讨[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3 何金森;;针灸临床辨证论治的思考[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4 闵友江;严振国;杨华元;;基于氢化可的松动物模型的针刺效应影响因素的定性定量化初步研究[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5 何文菊;赵雪;陈泽林;郭义;;SCI及Medline源期刊有关针灸不良事件文献的总结分析[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6 张雄;贾天贵;冯子驹;王钊德;岳良明;欧昌坤;李小林;;分期顺势针刀、针灸治疗肩周炎的对比研究[A];第四次全国民间传统诊疗技术与验方整理研究学术会论文集[C];2011年

7 许建阳;宋开源;杨介宾;刘志诚;;择时电针不同“体质”大鼠创伤痛痛阈及下丘脑PENKmRNA表达的比较研究[A];全国时间生物医学学术座谈会论文汇编[C];2001年

8 关卫;;关于留针时间的探讨[A];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第三届全国代表大会暨全国针灸临床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5年

9 王海;东贵荣;;近年来腧穴研究的回顾和思考[A];中国针灸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10 许建阳;王发强;王梅康;刘庆安;宋开源;杨介宾;;择时电针对“阳虚”、“阴虚”大鼠创伤痛其下丘脑Fos蛋白表达的研究[A];中国针灸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秀年;卫气昼夜运行速度季节性变化对留针时间影响的理论文献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2 孙悦榕;《神应经》捻转补泻法特色的探讨[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3 王芳芳;消渴病古代文献研究及近30年用柴胡类方治疗资料的分析[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4 王升强;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疗效综合评价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5 周欣;中医药国际化的发展及趋势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6 朱宏;补肾活血法对AD模型小鼠行为学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7 李淑荣;浅刺针法治疗颈椎病的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8 于洪丽;磁刺激穴位脑电特征信号提取及分析[D];河北工业大学;2011年

9 刁利红;电针、口服中药、针药结合对心肌缺血临床疗效及心肌能量代谢的实验研究[D];湖南中医学院;2004年

10 李先涛;生脉胶囊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来;穴位埋针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对肺功能的影响[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公春荣;针刺单穴与组穴治疗原发性痛经即刻镇痛作用时效规律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韩健;针刺鱼际穴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9年

4 谢扬;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及辣椒碱软膏用于缓解火针疼痛的临床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5 刘炜;捻转补泻手法对应激性高血压大鼠Ach-NO-cGMP信号转导通路影响的机制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6 刘波;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对急性期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活动能力的影响[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7 许安萍;针刺提插补泻法对血虚证模型家兔RBC、Hb的影响[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8 田昕;不同留针时间电针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9 郭彦;中医针刺手法量化研究及其测量系统开发[D];广东工业大学;2011年

10 王凡宁;透天凉针刺手法古今文献探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庆道;扬皮部理论 倡浅刺疗法[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3年03期

2 陈雪琴;周围性面瘫针灸治疗时机之我见[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3 王跃秀;针刺镇痛机制的研究进展[J];北京中医;2004年01期

4 汪德瑾;王军;刘存志;;针刺镇痛临床评价指标的选择[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8年12期

5 陈晓红,韩济生,袁毓,严尚成,Lars Terenius;2~15Hz电刺激促使人体脊髓中同时释放甲七肽和强啡肽A[J];北京医科大学学报;1992年01期

6 许伟,田令华,张伟,,韩济生;孤啡肽在脑内对抗电针镇痛在脊髓加强电针镇痛[J];北京医科大学学报;1996年05期

7 王覃,吴泰相,刘关键;关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中医药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质量的评价[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8 梁繁荣,刘雨星,罗荣,赵纪岚,余曙光,夏晓红,陈瑾;不同针法镇痛后效应与下丘脑β-内啡呔机制研究[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9 赵金生;袁安;董琦;赵玉生;潘兴芳;郭义;高晓瑜;刘建卫;;颈臂穴定位标准化方案研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10 陈燕南;;针刺条口穴治疗肩凝[J];福建中医药;1981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郭楠楠;铜在针灸中的应用及其相关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佳;对比分析针灸临床研究与国际接轨差距[J];中国针灸;2004年01期

2 李晓昱,苏莉;针灸临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J];青岛医药卫生;2004年02期

3 齐红;刘稀伟;刘贵秀;;循证医学在针灸临床研究中的意义[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4 柳芳;徐兰凤;;循证医学与针灸临床研究之我见[J];上海针灸杂志;2006年06期

5 王千怀;王杰;武峻艳;;基于循证医学的针灸临床研究探讨[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0年11期

6 陈昊;徐斌;顾一煌;张佳佳;;循证医学模式指导下的针灸临床研究现状[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7 胡超;针灸临床研究中设置对照的几个问题[J];四川中医;1996年06期

8 黄巍;王菊英;;学习《针灸临床研究指南》 解决针灸临床研究方法问题[J];上海针灸杂志;1996年01期

9 杜巍,庄鼎,刘炜宏;针灸临床研究规范[J];中国针灸;1998年08期

10 杜巍,庄鼎,刘炜宏;针灸临床研究规范(续1)[J];中国针灸;1998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如飞;董超;董明凯;吴俊梅;;循证医学指导针灸临床研究概述[A];2010年中国针灸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中国针灸学会循证针灸专业委员会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赖新生;;针灸临床研究的基本设计方法[A];'97中医药博士论坛:中医药现代研究与未来发展[C];1997年

3 李瑛;梁繁荣;赵凌;吴曦;;针灸临床研究的质量控制[A];中国针灸学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下集)[C];2009年

4 陈姣;梁繁荣;;从循证医学角度思考针灸临床研究发展的机遇与挑战[A];2010年中国针灸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中国针灸学会循证针灸专业委员会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5 陈莹;梁繁荣;;循证针灸临床研究初探[A];2010年中国针灸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中国针灸学会循证针灸专业委员会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6 徐世芬;;浅析针灸临床研究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与对策[A];中国针灸学会全国中青年针灸发展论坛论文汇编[C];2003年

7 王明陵;;医学影像学在针灸临床研究中的应用[A];第八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交流大会暨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研究进展学习班论文集[C];2005年

8 吴曦;李瑛;郑晖;任玉兰;蒋可;梁繁荣;;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对针灸临床研究设计的启示[A];中国针灸学会第九届全国中青年针灸推拿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任玉兰;吴曦;梁繁荣;;基于循证医学的针灸临床研究证据评价体系的初步构建[A];中国针灸学会第九届全国中青年针灸推拿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0 郭义;罗汀;;略论针灸临床研究的总体思路[A];中国针灸学会全国中青年针灸发展论坛论文汇编[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熊昌彪;[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2 左常睿;[N];科技日报;2004年

3 记者 夏姗姗;[N];北京商报;2014年

4 本报记者 周颖;[N];中国中医药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郝洋;2011年SCI源刊针灸临床研究报告分析[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4年

中国知网广告投放

相关机构

>中国中医科学院

相关作者

>郝洋

2011年SCI源刊针灸临床研究报告分析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京ICP证040441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9993 010-62982499
服务热线:010-62985026 010-62791813
在线咨询:
传真:010-6278036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475号



  本文关键词:2011年SCI源刊针灸临床研究报告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686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linchuangyixuelunwen/686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61c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