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Ⅰ类整合子和ISCR1耐药性及流行病学分析
本文关键词: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Ⅰ类整合子和ISCR1耐药性及流行病学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CRKP KPC-2 ERIC-PCR MLST 整合子 ISCR1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分离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CRKP)Ⅰ类整合子及插入序列共同区(Insertion sequence common region,ISCR)分布情况和耐药基因盒类型,分析我院CRKP耐药机制与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运用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对临床分离的44株CRKP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以改良Hodge试验检测碳青霉烯酶,以乙二胺四乙酸(Ethylenediaminetetraacetic acid,EDTA)协同法分析金属β-内酰胺酶,运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方法鉴定细菌携带的耐药基因;以肠杆菌基因间重复性共有序列(Enterobacterial Repetitive Intergenic Consensus,ERIC)PCR和多位点序列(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分型技术分析耐药菌株同源性。以PCR技术检测CRKP中整合酶基因IntⅠ/Ⅱ/Ⅲ、Ⅰ类整合子可变区、ISCR1、ISCR1可变区及Ⅰ类整合子与ISCR1关系,并对可变区进行测序分析。结果临床44位CRKP感染者的平均年龄(65.3±25.6岁),且伴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和颅脑外伤。44株CRKP中痰液标本的占70.4%,分离自ICU和神经外科的CRKP居多,其构成比分别为22.7%(10/44)、29.5%(13/44)。分别有88.6%(39/44)和47.7%(21/44)的患者使用过β-内酰胺酶类和碳青霉烯类药物。体外药敏实验显示所有菌株对培南类药物耐药,95.0%以上菌株对头孢类药物耐药。所有菌株均检出KPC-2基因,未检出NDM-1、SME、IMP、OXA-48、VIM和GES基因;40株携带CTX-M-9基因,36株携带TEM基因,10株携带SHV基因。通过ERIC-PCR将菌株分为13型,Ⅰ型为主要流行型(38.6%,17/44);MLST分型结果,CRKP被分为10个ST型,其中以ST11型为主(59.1%,26/44)。44株CRKP中Ⅰ类整合酶基因阳性32株,阳性率为72.7%,其中29株检出可变区结构,阳性率65.9%,序列分析为耐药基因盒aad A,未检出Ⅱ/Ⅲ类整合酶基因。ISCR1阳性6株,1株检出ISCR1可变区,序列分析为耐药基因盒sul1。1株CRKP中的ISCR1直接与Ⅰ类整合子3'保守区下游串联。结论(1)临床分离44株CRKP均为产KPC-2酶菌株,且携带其它耐药基因。(2)我院CRKP同源性较高,可能与分子克隆有关,临床应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阻止其传播。(3)Ⅰ类整合子广泛分布于CRKP中并携带add A耐药基因盒;ISCR1分布较少,携带sul1耐药基因盒;Ⅰ类整合子和ISCR1可以以串联形式存在于CRKP中,可能介导了耐药基因在不同CRKP克隆株间的水平传播,导致CRKP耐药性呈现复杂化和多样化。
【关键词】:CRKP KPC-2 ERIC-PCR MLST 整合子 ISCR1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446.5
【目录】:
- 英文缩略词表6-8
- 中文摘要8-10
- Abstract10-12
- 第一部分 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I类整合子和ISCR1的检测及耐药性分析12-42
- 1 前言12
- 2 材料与方法12-20
- 3 结果20-34
- 4 讨论34-38
- 5 结论38
- 6 参考文献38-42
- 第二部分 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流行病学分析42-55
- 1 前言42-43
- 2 材料与方法43-46
- 3 结果46-50
- 4 讨论50-51
- 5 结论51-52
- 6 参考文献52-55
- 附录55-56
- 致谢56-57
- 综述57-65
- 参考文献62-6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小龙;陈群;;嗜麦芽窄食单胞菌Ⅰ类整合子相关基因的检测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08年18期
2 李立艳;魏殿军;门昆;曹阳;陈锦英;;Ⅰ类整合子与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机制探讨[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3 穆玉姣;许玉玲;陈端;杜艳;;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与Ⅰ类整合子的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2年07期
4 黄震;陈文胜;余治健;阳晋;邓启文;;Ⅰ类整合子与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相关性研究[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2年03期
5 王欢;包其郁;孙爱华;赵金方;葛玉梅;严杰;;肠道杆菌耐药性及其耐药相关Ⅰ类整合子可变区结构与进化[J];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年02期
6 郑海晓;敖沛然;王军荣;余军平;陈文娴;武迪;张妮娜;徐莹珂;;多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Ⅰ类整合子结构与功能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3年12期
7 廖伟娇;江洁华;易建云;徐韫健;潘思争;;多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Ⅰ类整合子的检测[J];热带医学杂志;2006年06期
8 程曦;杜宝中;范红;陶传敏;刘梅;张磊;谢轶;贾文祥;;产金属酶铜绿假单胞菌携带Ⅰ类整合子的研究[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7年06期
9 高迎春;魏秀青;魏秀丽;庞晓飞;都业良;肖永霞;刘兴莉;王燕;张传津;苏梅;;100株住院儿童大肠埃希菌Ⅰ类整合子研究[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11年02期
10 黄永茂;吴志鹃;陈枫;王旭;钟利;向成玉;陈庄;邹永胜;;大肠埃希菌Ⅰ类整合子与多药耐药的相关性探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年1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凌华志;;革兰阴性杆菌中Ⅰ类整合子特征及其菌株间同源相关性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成立30周年庆典大会资料汇编[C];2009年
2 许景峰;徐琳;;产ESBLs菌株Ⅰ类整合子分布与耐药基因的研究[A];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0年
3 范建华;卜仕金;徐步;刘学贤;赵宝华;王晓泉;;禽源大肠杆菌多重耐药性和Ⅰ类整合子[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药理毒理学分会第十次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储雯雯;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Ⅰ类整合子和ISCR1耐药性及流行病学分析[D];安徽医科大学;2016年
2 方梅;健康人肠道大肠埃希菌耐药性与Ⅰ类整合子关系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3 李春红;烟台地区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Ⅰ类整合子与耐药性的研究[D];青岛大学;2012年
4 穆玉姣;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与Ⅰ类整合子的相关性研究[D];昆明医学院;2009年
5 高静华;革兰氏阴性菌中Ⅰ类整合子的检测[D];大连医科大学;2011年
6 吴志鹃;Ⅰ类整合子在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中的作用探讨[D];泸州医学院;2010年
7 蔡淑静;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性与Ⅰ类整合子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7278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linchuangyixuelunwen/7278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