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世胡风:明代社会中的蒙元服饰遗存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9 21:09
本文关键词:汉世胡风:明代社会中的蒙元服饰遗存研究
【摘要】:蒙古族所建立的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缔造的大一统帝国。大量实物、图像和文献史料表明,在其统治时期,蒙古族具有鲜明北方游牧民族特色而迥异于唐宋以来汉族衣冠制度的服饰式样对当时的中国社会服饰行用状况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元朝虽然国祚短暂,但其衣冠服饰却并没有随着元帝国的崩溃而在汉地销声匿迹,相反却以不同形式在明代社会上下不同阶层人群中广泛传播流用,有的还延续到了清代。本文不揣浅陋,在大量考察图像与文字史料基础上,对蒙元服饰的诸种样式在明代的行用状况进行深入考索。作为一篇概说,希冀勾勒出蒙元服饰在明代的行用以及演变之脉络,并做出若干具体个案研究。 本文收集史料范围不仅包括传统的历史文献,还包括考古发掘成果、古籍版画插图、古代绘画、宗教水陆画以及古代建筑壁画等。本文首先对以往的服饰史研究成果进行了详细的梳理,发现本文所探讨的题目以往论著虽有涉及,但都是只言片语的简单介绍,十分零散化。这暴露了目前服饰史研究中“长时段”研究视野的缺乏,多是局限于某个朝代的隔离化研究,对于前后朝代服饰上的联系关注较少。此外,本文还看到目前的服饰史研究还多限于“考证形制”的工艺美术史研究范式,而未能充分发掘古代服饰背后大量有价值的历史信息。因此本文除了考证“蒙元服饰在明代的存废与形制上的变化”等服饰史研究的传统问题外,还将在社会史视野下进行一系列考察。如对明代各种蒙元服饰遗存的行用阶层人群、职业划分、行用原因以及对明代社会心理之影响重要问题进行初步的考辩。并且本文试图从“服饰”这一具体角度窥视金元以来北方民族大量内迁所致中国社会的变迁,这是本文最终的“问题意识”。
【关键词】:明代 元代 蒙古 服饰 遗存
【学位授予单位】:首都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C95;K248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7
- 一、前言7-11
- (一) 绪论7
- (二) 学术研究概况述评7-8
- (三) 本文研究的基础和方法8-9
- (四) 明代服饰受蒙元影响状况概述9-11
- 二、明代的蒙元服饰遗存案例分析11-30
- (一) 钹笠帽11-14
- (二) 直檐大帽14-16
- (三) 从元代“腰线袄”到明代“曳撒”袍和“褶子衣”16-22
- (四) 瓜皮帽22-24
- (五) 卷檐帽24-25
- (六) 瓦楞帽25-27
- (七) “质孙”服27-29
- (八) 比甲29-30
- 三、结论30-31
- 四、附录:明代的蒙元服饰遗存对清代服饰的影响浅谈31-33
- (一) 清代的“暖帽”31
- (二) 瓜皮帽31
- (三) 直檐大帽31-32
- (四) 清代皇帝浅谈32-33
- 五、参考文献33-40
- (一) 论著33-34
- (二) 论文34-37
- (三) 图册及古代绘画37
- (四) 古代文献37-40
- (1) 辽宋金时代37
- (2) 元代37-38
- (3) 明代38-40
- (4) 清代及民国40
- (5) 外国文献40
- 六、本论文相关成果发表情况40-41
- 七、致谢41-4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邢宇新;趣谈明清时期的官服“补子”[J];北京纺织;2002年03期
2 赵世瑜;;明清史与宋元史:史学史与社会史视角的反思——兼评《中国历史上的宋元明变迁》[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3 胡继芳,韩光明;浅析清代的补服制度[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4 ;苏州虎丘苏州博物馆明墓清理简报[J];东南文化;1997年01期
5 苏力;;原本《老乞大》所见元代衣俗[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6 李英华;清代冠服制度的特点[J];故宫博物院院刊;1990年01期
7 陈娟娟;明代的丝绸艺术[J];故宫博物院院刊;1992年01期
8 姜淑媛;顾平;;早期中国官服补子与日本和服家徽的比较研究[J];国外丝绸;2005年06期
9 周玲,张连举;元杂剧中的服饰风俗文化遗存[J];贵州文史丛刊;2004年04期
10 苏日娜;蒙元时期蒙古族的服饰原料──蒙元时期蒙古族服饰研究之一[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和平;;明初讳元说析辨[A];明史研究第1辑[C];1991年
,本文编号:11146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111466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