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我国少数民族文献研究的现状及展望

发布时间:2016-09-29 20:36

  本文关键词:我国少数民族文献研究的现状与展望,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研究生课程论文及评阅书
(2014—2015 学年第一学期)

论文题目: 我国少数民族文献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课程名称: 任课教师:

文献学研究 饶圆

授课时间: 2015 年 9 月 16 日至 2016 年 12 月 24 日 学 姓 号: 名: 2014120503462 肖时胜

档案学 管理学院

专业名称: 所在学院:

课程论文格式要求
1.课程论文一律使用标准 A4 复印纸打印,以左侧为准装订成册,本页装订在封面 的背面。 2.课程论文格式按照《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论文的格式要求实行。 3.论文打印的格式要求: (1)论文标题(使用黑体二号加黑;一级标题、二级标题、三级标题分别使用宋 体三号、四号及小四号并加黑); (2)摘要、关键字(需使用宋体小四号); (3)正文(使用宋体小四号,行距 23 磅); (4)参考文献(使用宋体五号)。 4.“任课教师的评语”放在最后,单独一页。

我国少数民族文献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摘要】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除汉族外,还有 55 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中 53 个有本民族的语言,21 个有本民族的文字,各民族都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传统文 化,产生了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献。少数民族文献是民族文化的结晶,是中华民族文 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少数民族文献研究,大力开发利用少数民族文献资源, 对繁荣我国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增进民族团结和民族文化交流,发展民族地区经济建设 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分析了少数民族文献研究存在的问题,即:少数民 族文献研究尚未完全形成成熟的基本理论;研究方法有待突破;亟需一支少数民族文献 研究的专业队伍;研究方法具体操作的规范性欠佳。并对未来少数民族文献研究提出建 议与对策:加强少数民族文献的理论研究;注重研究方法的多元化;建设一支高水平的 少数民族文献研究队伍。

【关键词】少数民族文献研究;统计分析;定性分析;文献综述;发展趋势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博大精深、一体多元的华夏文明。 与世界曾经璀璨的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印度文明相比,只有华夏文明五千年 一以贯之,几经跌宕而经久不息。人类的文明,通过世世代代在人们心理中的积淀而延 绵不断,同时又籍以丰富的文献得以发扬光大。文献在人类文明史上功不可没。 在中国这个古老文明的国度中,丰富的文献是令人骄傲的一大财富。浩如烟海的文 献中,少数民族文献犹如一块瑰宝熠熠发光。少数民族文献是我国各族人民聪明智慧的 结晶,是各族人民社会历史的总结、文明的描绘,是我国文献资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面对如此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献, 早在我国古代时期, 就引起有关专家、 学者的关注。 他们在历史、 书史和金石著录中介绍了民族古文字的情况, 记录了关于民族古文字创制、 使用的经过,搜集了一些有关的文献资料。他们的劳动成果为以后研究工作提供了重要 的线索和有价值的资料。 解放前,我国的有识学者、专家对少数民族文献倾注了更大 的热情,他们不惧艰辛,千方百计地对流失于国外的少数民族文献进行了调查、复制, 对国内尚存的大量少数民族文献进行了有效保护和搜集整理。 为我国少数民族文献事业 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我国少数民族文献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解放后,少 数民族文献事业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时期。新版少数民族文献不断大量涌现,民族古籍

—1—

文献收集整理硕果累累。特别是 1982 年国务院批准了《古籍出版规划》;1983 年国家 民委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工作座谈会”后,少数民族文献得到了 重新认识和重视,少数民族文献事业又步入了一个繁荣发展的新时期。伴随少数民族文 献事业的不断发展,其理论研究逐步开展起来,尤其近十几年一些致力于少数民族文献 研究的专家、学者,运用文献学、民族学等相关学科理论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各少数 民族文献,特别是将各少数民族文献作为一个整体进行了理论研究,取得了可喜成果。 为今后广泛深入地开展少数民族文献研究起到了奠基和引路作用。 随着人们对民族、文化、经济问题研究的不断加强,我国的少数民族文献正以其 独特的魅力为世人所瞩目,对少数民族文献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也正逐步深入。然而,如 今对少数民族文献的研究到底发展到了什么样的程度?研究的理论水平处于什么层 次?研究者的群体结构如何?有哪些相关学科及关系等?目前的研究还存在哪些问题 以及今后的发展策略等等。 这一系列问题都是每一位少数民族文献研究者或与少数民族 文献有关的人所关心的。同样是出于对这些问题的关心,对有关少数民族文献研究的论 文进行分类和统计,从“量”的角度分析统计结果,用定性的方法剖析少数民族文献研 究的主题内容。采用定量与定性研究方法相结合,目的正是为了解答上述问题,从总体 上对少数民族文献研究进行回顾, 从中了解少数民族文献研究取得的成就以及存在的问 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进而寻求少数民族文献研究的一般规律和解决问题的 途径。 通过以上的分析研究, 使少数民族文献研究者对少数民族文献研究的现状有个总体 把握和了解,对深入开展少数民族文献的各项理论研究、开辟少数民族文献研究的新领 域、科学管理和有效利用少数民族文献、加快少数民族文献数字化建设步伐、弘扬民族 传统文化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我国少数民族文献研究的定性描述
随着少数民族文献研究的逐步深入, 研究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少数民族文献的理论研 究少数民族古籍研究、少数民族文献信息资源研究、少数民族文献学科建立研究、少数 民族文献目录学研究、少数民族文献数字化研究等。对这些研究状况进行梳理,将有助 于我们对少数民族文献研究的现状有个总体把握和了解, 科学地预测少数民族文献研究 的发展趋势。 一、少数民族文献基本理论研究 少数民族文献基本理论研究包括少数民族文献概念界定、少数民族文献的范围、特

—2—

点和价值。 (一)少数民族文献概念界定 对少数民族文献概念进行科学界定, 使其有一个科学的较为固定与公认的内涵与外 延,是搞好少数民族文献理论研究的重要前提,也是少数民族文献理论研究中遇到的首 要问题,多年来围绕这一课题,一些学者著文立说,各抒己见,进行了有益的研究与探 讨。主要论点如下: 1“民族文献是记录有关少数民族在不同时期、不同学科、不同地域以不同方式进 行社会实践的知识和经验总结的所有载体。” 2.“民族文献是指文献中涉及少数民族, 以不同形式与少数民族产生相连的那一部 分。”即:“凡记录存贮和传播少数民族知识和信息的一切载体,只要内容、著者、文 字(或语言)有一要素与民族有关,均可称为民族文献。” 3.“民族文献是指记录除汉族以外, 55 个少数民族知识或用民族文字书写的一切载 体。它不受文种限制,也不受文献类型制约。” 4.“民族文献概念是指一切有关民族的知识信息载体。” 5.“民族文献可归纳为狭义与广义二说。所谓狭义民族文献,是指记录有关少数民 族在各个时代,在各个学科领域创作和整理的知识与信息的一切载体。所谓广义民族文 献,是指记录有关少数民族作者为主体在各个时代,各个学科领域所创作和整理的以及 其他作者有关民族研究的知识与信息的一切载体。” 6.“民族文献是指除汉族以外,研究和记载我国各少数民族的政治、经济、历史、 地理、教育、文化生活等方面的文献。” 7.“民族文献是指不受载体、形式、出版方式限制的,反映一个民族历史、地理、 政治、经济、科学、文教、卫生等方面,具有重复性使用价值的历史和现代文献”。 8.“民族文献是以民族区域为单位,按一定比例综合记载一个民族有史以来经济、 政治、科学、文化以及所在区域自然环境的沿革、发展及其现状的总和”。 综合以上观点,我们认为,少数民族文献除符合文献的一切特性外,还要具有与一 般文献不同的特性,这就是民族性。在这个方面,我们不妨从纵横两个方面去分析。从 纵的方面讲,少数民族文献是在不同历史时期形成,揭示了少数民族的历史和现状;从 横的方面讲,少数民族文献记录了有关少数民族在各个学科领域的丰功伟绩,展现了民 族文化的绚丽多彩。所以,从现实基础的角度来审视少数民族文献,我们将其归纳成这 样的认识,即“少数民族文献是记录有关少数民族在不同时期、不同学科、不同地域,

—3—

以不同方式进行社会实践的知识和经验总结的所有载体。” (二)少数民族文献的范围 根据以上对少数民族文献概念的阐述,可以进一步明确少数民族文献的范围。从狭 义的观点看,凡是涉及到少数民族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风情、教育、宗教等方 面的知识载体,都属于少数民族文献,这其中就包括我们所熟知的一些民族古籍。凡是 少数民族文字撰写的知识载体,也属于少数民族文献,这其中包括少数民族闻名于世的 经典佳作。从广义的观点看,凡是论述各少数民族政治、经济、文化、史志、风情、地 理、医药、教育、科技、人物、宗教等方面的知识载体,,无论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无 论是中文还是外文,都属于少数民族文献的范畴。国内的暂且不说,国外所存的少数民 族文献就不少,在美国、英国、德国、法国、俄罗斯、日本等许多国家的图书馆、博物 馆收藏着许多通过不正当途径流失出去的珍贵的中国少数民族文献,而这些文献的流 失,也激发了国外一些汉学家们对中国民族问题的热情,进而也形成了外文的少数民族 文献。凡是以少数民族文字撰写或出版的各种知识载体,不论其论述那种学科门类,也 不论其文字是否仍在使用,都属于少数民族文献的范畴。少数民族籍人物所撰写的各类 著述,无论作者古今、无论学科范围,也应算在少数民族文献的范畴之中。 少数民族文献的界定,不仅需要探讨性的研究,更需要科学性的划分。目前,有三 种少数民族文献的划分标准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同:( 1)按内容确定。即内容涉及少 数民族各个方面的,皆为少数民族文献。(2)按族籍确定。即作者是少数民族的,其 作品皆为少数民族文献。(3)按语言确定。即凡用少数民族文字撰写的作品,皆为少 数民族文献。三种划分标准可以说是覆盖了整个少数民族文献的范畴,但它们在许多方 面需要互补方可使少数民族文献的整体更趋完善。

三、我国少数民族文献研究的发展趋势、问题与对策
(一)少数民族文献研究的发展趋势 源远流长的少数民族文献和上世纪 90 年代少数民族文献研究成果的丰厚积淀,使 中国少数民族文献研究在新世纪里取得了比较大的成就。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等现代 技术应用于文献工作引起少数民族文献研究的迅速发展并促使少数民族文献研究新领 域的产生。丰厚的研究基础,现代技术的应用,使我们不难预见少数民族文献研究的发 展趋势。 1.少数民族文献研究向学术化发展趋势明显, 对少数民族文献学科基础理论和学科体系 建设的研究不断深化。

—4—

1994 年以后, 随着少数民族文献理论与实践研究领域的扩展与深化, 少数民族文献 学科体系内容与研究方法得到进一步完善。近十几年来,一些专家、学者对少数民族文 献学的概念、少数民族文献学科的研究对象、研究特点、研究任务与该学科的学科性质 与学科体系等理论问题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如《少数民族文献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体 系》、《少数民族文献学刍论》等,研究向学术化方面发展显著。在新世纪之交,作为 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的大力发展,社会的各方面都直接或间接的受其影响,少数民族 文献研究领域也出现了顺应历史和时代发展的趋势。 在学术理论上最直接和明显的表现 就是各种新兴少数民族文献学子学科的产生、建立和发展,如少数民族文献管理学、少 数民族文献目录学等。 2.少数民族文献研究领域进一步扩展。 少数民族文献研究领域不仅涉及到了少数民族文献学、少数民族文献管理学、民族 古籍管理学、民族目录学等理论方面,而且还涉及到了少数民族文献与少数民族文献工 作、少数民族文献的源流与发展、少数民族文献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少数民族文献数 字化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批重大科研成果。除有大量的研究论文面世外,少数民族文 献研究者们还完成了国家哲学、 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中国少数民族文献学概论》 等课题, 而且出版了《中国少数民族文献管理学》、《中国少数民族古籍管理学概论》、《中国 少数民族文献学概论》、《少数民族文献探研》等系统论述少数民族文献的专著。这些 论著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丰富了中国少数民族文献的研究内容,扩大了少数民族文献 的研究领域。可概括为几个方面:(1)探讨了“少数民族文献”的定义、范围。并从 不同方位论述了少数民族文献的历史源流、学科内容、文献类型、版本情况、校勘注疏 及收藏整理等情况。(2)研究了少数民族文献的特点、价值及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的 方法和途径。(3)研究了少数民族文献学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对少数民族文献、少 数民族文献工作、少数民族文献学及其研究对象和内容、体系等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 (4)研究了少数民族文献管理活动及其规律,在少数民族文献搜集、整理、存储等方 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3.我国少数民族文献研究已逐渐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 与国际的交流和合作也日益频 繁。 18 世纪以来,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国少数民族文献通过各 种渠道流入欧、美、日等国家和地区,伴随时间之推移,几经辗转,散布世界各地,为 不同图书馆、 档案馆、 研究机构及私人所收藏, 并成为这些机构藏品之特色及珍贵部分。

—5—

例如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所藏纳西文文献、 美国国会图书馆所藏藏文文献及满文文 献、日本东洋文库所藏满藏蒙文文献,以及德国、俄国、法国等国家所收藏的大量中国 少数民族文字文献。国外对我国少数民族文献的研究高潮迭起,研究成果不断涌现。 2005 年春季由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二十世纪中国少数民族文献分布及研究成果— —国际性书目之书目》由美国匹兹堡大学东亚图书馆中国研究馆员张海惠等编纂。这题 解书目共收录 2000 年(个别出版于 2000 年以后)在中国大陆和香港、台湾地区以及日 本、印度、美国、英国、法国、俄国、澳大利亚及欧洲、北美洲其他国家编纂出版的中 国少数民族研究的各类书目索引共计 674 种,包括在这些国家和地区图书馆、档案馆 及其他研究机构收藏的中国少数民族文献的各种馆藏目录。这本书目的完成,向我们揭 示了中国少数民族文献在国外的广泛分布和国外中国少数民族文献研究的累累硕果, 值 得我们深入探讨和借鉴。 4.研究方法的跨学科性趋势。 从研究性质来看,少数民族文献研究与文献研究一样,包括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 同时注重基础性研究和应用性研究。一方面,少数民族文献研究遵循着文献研究的基本 原则;另一方面,少数民族文献学作为一门分支学科,它与文献学和民族学这两门学科 关系最为密切,是一门跨学科、综合性的边缘学科。由于少数民族文献研究对象的特殊 性,在研究过程中,研究者需要运用多学科的研究方法来进行研究。这种事实促成了少 数民族文献研究方法的跨学科性的特点。 国内有不少学者在他们的研究中己经提出少数 民族文献研究的跨学科性的特征,如包和平的《民族文献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体系》中 指出:“民族文献学作为文献学的分支学科,它与文献学的相关学科都有密切的联系。 如图馆学、目录学、情报学、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经济学、计算机科学、 统计学、科技学、数学等。除此之外,由于民族文献学的民族性,民族文献学还与有关 民族学科有密切的联系,如民族信息学、民族文化学、民族教育学、民族语言学、民族 经济学、民族心理学、民族社会学、民族图书馆学等等。

(二)少数民族文献研究存在的问题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少数民族文献研究已积累了丰富的研究 成果,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这对于我国少数民族文献资源建设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但是 由于我国少数民族文献研究底子薄,起步晚,现仍明显滞后于文献学和民族研究的其他 领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通过对少数民族文献研究论文的统计分析和研究内容分 析,我们可以看出存在于少数民族文献研究中的几个比较集中的问题:

—6—

1、少数民族文献研究尚未完全形成成熟的基本理论 从总体上看,少数民族文献理论研究水平不高,在研究的内容上倾向于政策、经验 总结和现状调查,侧重于对少数民族文献资源的阐释。对研究论文的分析表明,在所有 研究中总论类文章较多。 少数民族文献基本理论方面的文章数量较少而且缺乏突破性和 建树性。具体来讲,对少数民族文献概念的界定与划分标准有待于深入地探讨研究。关 于“民族文献”这一概念的使用与界定目前较为混乱,出现了“少数民族文献”、“中 国民族文献”、“中国少数民族文字文献”等多种称谓。实际上除个别概念的内涵是指 中国 56 个民族的民族文献外,其余的含义则均指中国少数民族文献,这就造成了“民 族文献”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不确定性,从而给少数民族文献研究的深入开展和少数民 族文献学的界定带来了困难。因此,很有必要对民族文献的内涵、外延及其划分当做一 个重要课题加以研究,使之内涵与外延相一致,称谓相统一,有一个较固定的科学的公 认的界定,以利于今后少数民族文献的发展和理论研究的深入开展。 2、研究方法有待突破 方法(Methodology)是指为了实现一定的目的,按一定程序所采取的行为方式的总 和,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各种具体方式、手段的通论。研究(Research)是指人们有意识 地收集有关资料,分析和概括事实,以便揭露事物本质,发现支配事物规律的一个认识 和改造过程。在通常意义上,研究即指科学研究,规范意义上的研究必然与运用科学方 法有关。通过少数民族文献研究的统计分析和主题分析,研究方法主要采用经验的定性 的描述性方法,定量研究占比例很小。而且,定性研究的概括性、抽象性较差。另外定 量研究主要采取描述统计法,没有真正解决所研究的问题。与其他研究领域相比,少数 民族文献研究由于其显著的跨文化性、语言、地理等方面的困难,要迅速产生有相当深 度的研究成果,的确不容易。因此,今后我国的少数民族文献研究在研究内容上,应以 建立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为目标, 从方法论的角度很好地控制和把握少数民族文献研究 的内容,因为一个学科成熟的重要标志就是必须建立起自己的独特的理论体系,失去了 独特性,也就没有存在的价值了。也唯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少数民族文献中的各种 问题。彻底改变以往偏重于现象描述、利用别的学科的理论来阐述少数民族文献理论的 状况。 现在对少数民族文献的研究虽然多了起来, 但多数学院式的研究不适合中国少数民 族文献的基础研究和理论体系的构建。纵观国内外,凡是在科学研究领域有所建树、取 得重大研究成果的研究者都有长期、艰苦的实地调查研究的经历。少数民族文献的研究

—7—

更应如此,研究者应该走出书斋,对少数民族文献资源状况作以深入细致的实地调查, 将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使少数民族文献研究掷地有声。 3、亟需一支少数民族文献研究的专业队伍 任何一个学科都有一个稳定的著者群体, 并且长期从事这一学科研究的著者一般都 有比较稳定的科研成果发表。 如果一个从事少数民族文献研究的学者在十年中只有一篇 相关文章发表,我们很难断定他的研究兴趣和研究方向就在少数民族文献方面。整个少 数民族文献的研究队伍是极其不稳定的,这就要求加强整个学科的队伍建设,尽快形成 稳定的成熟的著者群体,以利于少数民族文献研究的开展。 4、研究方法具体操作的规范性欠佳。 表现在文献的引用方面,在引文数量上,论文的平均引文量均低于国内外科学论文 的平均引文率,零次引用率偏高,有引率远远低于其他研究领域的引文比率。在引文类 型上,引用期刊和图书较多,对会议论文、研究报告、网络资源等引用较少。在引文语 种方面,外文文献基本没有涉及。这种情况说明,少数民族文献研究起步较晚,是该领 域文献引用不足的原因之一。但是从另一个方面讲,上述状况反映了少数民族文献研究 人员习惯于引证定型的成熟理论,注重权威的观点和专家定论,对新知识、新理论的吸 收能力较差,不善于对新观点,新见解进行争鸣,而这些在某种程度上阻碍着少数民族 文献研究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在某些方面加以改进。 5、对国外少数民族文献研究缺乏深入探讨 由于历史的原因,国外收藏有不少中国少数民族文献,特别是进入 20 世纪 80 年 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国内民族研究的蓬勃开展,国外对中国民族的研究也越来越 广泛、深入,积累了大量宝贵的成果,其独特的视角、理论、方法、先进的技术、丰富 的田野调查实践很值得我们去借鉴与利用。其有效方法之一,就是编制目录。在信息社 会,目录被认为是人们控制文献、传递文献信息的最好的办法。然而目前查的外文少数 民族文献目录专题研究的论文非常有限, 有崔莲的 《日本出版的中国民族文献目录概述》 《外文民族文献目录研究》 ; 包和平的《国外出版的中国少数民族文献目录概况》、 《国 外对中国少数民族文献的收藏与研究概述》 。 时代的发展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社会环境, 要求我们把外文少数民族文献目录工作提到议事日程上。当务之急 ,是要编制高水平的 外文少数民族文献目录,其中包括汉文、民族文字和外文多文种混合目录。编制外文少 数民族文献目录,比编制汉文少数民族文献目录或民族文字文献目录难度要大得多。首 先要过文字关;其次要疏通收集资料渠道;第三要有一批既熟练掌握外语、又具有民族

—8—

学科、目录学专业知识、又热心于目录工作的一批高素质的编辑队伍;第四要获得社会 对目录工作价值的认同;第五要解决经费问题等等。

三、少数民族文献研究的建议与对策
(一)加强少数民族文献的理论研究 如前文所述, 大多数研究还停留在现象的描述和对经验的总结, 蜻蜓点水似的研究、 重复的低水平研究占据了论文数量的大部分。 在检索到的文章中探讨少数民族文献学理 论建设的文章非常有限,少数民族文献研究者的理论素养还有待提高。要完善少数民族 文献学理论体系,就要求研究者不断加强民族学和文献学的理论修养,加强对国外研究 成果的消化和吸收,同时结合我国少数民族文献的基础研究,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的少 数民族文献学理论体系。 (二)注重研究方法的多元化 少数民族文献研究来源于实践,又在实践中不断接受检验。所以,研究者必须注重 调查法。 研究者要深入少数民族地区, 直接考察了解当地少数民族文献工作的实际情况, 在调查过程中,可以根据所研究课题的需要,采用问答、问卷、观察、体验、统计、抽 样调查等多种手段和方法,以获得第一手调查资料。同时,还要运用历史研究法。少数 民族文献研究之所以较一般文献学研究更复杂, 就是因为不同的民族具有不同的文化背 景,每个民族特有的文献往往有其深刻的历史渊源。因此,研究少数民族文献不能仅着 眼于现实,而且还要研究其历史。所以,历史研究法是少数民族文献研究不可缺少的一 种方法。还有比较法也是少数民族文献研究中经常运用的一种方法。由于各少数民族均 有其不同的文化背景,因此,各少数民族文献都是呈现出不同的民族性,有其各自不同 的特点。在研究中采用比较方法,可以更好地把握各少数民族文献的特点,鉴别优劣, 以便更好地加以继承和创新。最后我们还应运用系统研究法,少数民族文献研究是一项 综合性研究,涉及到众多学科,诸如文献学、民族学、信息科学等。因此,应用系统研 究方法,采用以少数民族文献研究为中心的多学科横向联合攻关,是研究少数民族 文献行之有效的一种现代化研究方法。 (三)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少数民族文献研究队伍 要使少数民族文献研究充分发挥其功能,达到现代化水平,关键在于有一支数量足 够、结构合理、素质良好、协作配套的少数民族文献专家队伍。就专职少数民族文献研 究队伍而言,应由操作型、研究型、管理型三部分组成。后两种类型的人应当是T型人 才。 一方面是横向通才, 对少数民族文献各个学科及相关学科的知识都应当了解, 是 “百

—9—

科全书”式的人才;另一方面又要在少数民族文献学的某个领域或某一方面、某个学科 有较深的造诣。只有由这些专家组成的少数民族文献研究队伍,才能创造出深层次的少 数民族文献研究成果。除了专职少数民族文献队伍外,还需要请一大批具备良好信息素 质的学者兼任少数民族文献专家, 由他们提供少数民族文献工作前期的专题定向的深层 信息,这是专职少数民族文献工作人员所难以做到的。少数民族文献信息专家除了应该 具备必需的专业知识外,还应有较强的社会能力(触角要伸展到社会各个角落)、人际 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包括民族文字水平)及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要熟炼掌握一至二 门外语)。为了使我国少数民族文献事业在新世纪有更快的发展,必须在造就少数民族 文献研究队伍上下功夫。为此,我们应该做到:(1)对现有的少数民族文献研究队伍加 以充实调整,不合要求的,或改行,或加以培训。(2)要拓宽现有民族地区高校图书情 报专业的专业面,并招收有一定少数民族文献工作经验的青年加以培养。(3)与国外图 书情报机构互换访问人员或共同培训少数民族文献研究人员。(4)要提高少数民族文献 工作者的社会地位和工资待遇,吸引一批头脑灵、能力强、素质好的青年来从事少数民 族文献研究工作,造就一批高水平的少数民族文献专家队伍。 可以说,少数民族文献研究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目前,少数民族文 献研究理论水平较为成熟,研究队伍初步形成,受国内外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笔者认为 从少数民族文献研究的发展趋势来看,该领域的研究前景广阔。在今后的研究中,研究 应注意扬长避短, 吸收前人成果, 加强学科间的交流, 增强少数民族文献研究的开放性, 唯有如此,少数民族文献研究的发展才能更上一层楼。

—10—

结语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少数民族文献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尤其是近几 年研究论文的数量在增加,从事这项研究的人员在增加,多年从事这项研究开辟了少数 民族文献研究专栏或者开始登载少数民族文献研究方面的论文。 有些学者开始涉猎外文 少数民族文献的研究,也有的学者把外国少数民族文献的研究成果介绍到国内。 同时我们也发现,少数民族文献研究有着广泛的研究领域,包括少数民族文献的基 本理论; 少数民族文献学科的建立; 少数民族古籍; 少数民族文献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少数民族文献目录学;少数民族文献数字化;少数民族文献信息检索;少数民族文献与 民族文化等方面。这些研究领域有的研究人员多一些、研究队伍层次比较高、研究内容 也更深入一些,比如在少数民族文献的基本理论、少数民族文献学科的建立、少数民族 古籍、少数民族文献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有的研究领域涉足的人员还少,研究层 次也不够深入,比如在少数民族文献目录学、少数民族文献数字化、少数民族文献信息 检索等领域。 本文运用定量和定性的研究方法, 在对少数民族文献研究的现状作总体描述的基础 上,预测了少数民族文献研究的发展趋势:少数民族文献研究向学术化发展趋势明显; 对少数民族文献学学科基础理论和学科体系建设的研究不断深化; 少数民族文献研究领 域进一步扩展;我国少数民族文献研究已逐渐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研究方法的跨学 科性趋势。分析了少数民族文献研究存在的问题,即:少数民族文献研究尚未完全形成 成熟的基本理论;研究方法有待突破;亟需一支少数民族文献研究的专业队伍;研究方 法具体操作的规范性欠佳。并对未来少数民族文献研究提出建议与对策:加强少数民族 文献的理论研究;注重研究方法的多元化;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少数民族文献研究队伍。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在选取论文和分析研究的过程中都是把“少数民族文献”作为一 个整体进行的。实际上,就具体民族而言,专门少数民族文献,诸如蒙古族文献、藏族 文献、维吾尔族文献、壮族文献等更是异彩纷呈,研究成果也异常丰富。但限于篇幅限 制, 本文在这里没有具体涉及。 本人工作在民族高等院校, 对民族工作怀有深厚的感情。 这次论文的完成也仅仅是自己从事少数民族文献研究的一个新起点。学无止境,在今后 的工作和学习中,还将对专门少数民族文献作进一步的研究。

—11—

参考文献:
[1]吕桂珍.民族文献研究述评[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2000(3):28~33,83. [2]中国民族年鉴社.中国民族年鉴(2004)[M].北京:中国民族年鉴社,2004.12. [3]娄策群.社会科学评价的文献计量理论与方法[M].武汉:华中范大学出版社,1999.2. [4]李晓菲等.中国民族文献导读[M].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1999.5:4. [5]邱均平.文献计量学[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6]丁学东.文献计量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7]李晓菲,包和平.试论民族文献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J].情报资料工作,1996(4):16-17. [8]包和平.少数民族古籍的科学管理和开发利用[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1(1):28-30. [9]包和平,王学艳.中国少数民族文献数字化建设研究[J].情报杂志,2002(2):32-34. [10]包和平,王兰.民族文献目录学刍议[J].中国民族图书馆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1996.8:439. [11] 罗康泰.让民族文献从历史深处走向现实与未来[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78-82. [12]包和平.民族文献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体系[J].情报资料工作,2002(2):24-26. [13]刘维英.论建立民族文献检索学科体系[J].图书馆学研究,1998(4):87-88. [14]谭厚锋.民族文献发微[J].民族论坛,1994(3):68-74,55. [15] 纳勇.试论民族文献[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1):66-69. [16] 李玲玲.试论民族文献的价值与利用[J].平原大学学报,2004(1):163-164

—12—

任课教师的评语
1.简要评述论文的学术水平,包括选题意义、文献资料的掌握、所用资料和实验 结果和计算数据的可靠性等; 2.分析文章的创新之处; 3.指出论文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4.论文格式是否符合要求,参考文献的引用是否规范。

成绩

任课教师签字 年 月 日

—13—



  本文关键词:我国少数民族文献研究的现状与展望,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267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1267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c4f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