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壮族生态研究与壮学构建

发布时间:2017-12-31 12:05

  本文关键词:壮族生态研究与壮学构建 出处:《广西民族研究》2015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壮族 壮学 生态研究 民族生态学


【摘要】:壮族生态研究就是对壮族社会群体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研究。从学科进路的角度来看,壮族生态研究大多是民族学人类学的研究成果,即或偶尔有民族生态学、历史地理学、生态伦理学的学者参与其中,其研究成果也仅占较少的部分。作为一个边缘的、交叉的研究领域,壮族生态研究需要在壮学中确立自己的学术地位。而壮学仍在持续构建之中,需要壮族生态研究的参与,因为壮族生态研究不仅可以拓展壮学的研究领域,填补研究空白,而且可以提供科学的研究视角,增强深度和广度,从而进一步扩大壮学的学术影响力,增强其统摄性。
[Abstract]:Zhuang nationality ' s ecological research is the research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Zhuang nationality ' s social group and nature .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iscipline approach , Zhuang ' s ecological research is mostly the research result of ethnology anthropology , that is , the study of Zhuang ' s ecological research needs to establish its own academic status in Zhuang . As a marginal and cross research field , Zhuang ' s ecological research needs the participation of Zhuang ' s ecological research .

【作者单位】: 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广西民族问题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岭南民族传统生态知识与生态文明建设互动关系研究”(13BMZ053)
【分类号】:C95
【正文快照】: 壮学是以壮族社会群体及其文化为对象,进行历史性、现实性和整体性的系统研究的综合性学科。[1]从这一理论概括可以看出,壮学研究的内容十分广泛,涉及壮族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和层面。其中,壮族生态研究必然是极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不仅因为壮族社会群体及其文化的存续与发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凯·米尔顿;多种生态学:人类学,文化与环境[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1998年04期

2 曾杰丽;;壮族民间信仰的和谐生态伦理意蕴[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3 凌春辉;;论《麽经布洛陀》的壮族生态伦理意蕴[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4 苏仕林;马博;黄珂;;民歌古籍《欢木岸》传统民族植物学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5期

5 蓝岚,罗春光;广西壮族的生态文化与可持续发展[J];河池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6 覃彩銮;;壮族自然崇拜简论[J];广西民族研究;1990年04期

7 覃彩銮;壮族称村落为“板”的由来及其含义考释──壮族干栏文化研究之一[J];广西民族研究;1998年01期

8 张声震;壮族历史文化与《壮学丛书》——《壮学丛书》总序[J];广西民族研究;2003年01期

9 付广华;;关于开展壮学生态研究的设想[J];广西民族研究;2007年01期

10 付广华;;气候灾变与乡土应对:龙脊壮族的传统生态知识[J];广西民族研究;2010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汤夺先;;略论学科意义上的生态人类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2 王宏;;水文化发展探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05期

3 翟鹏玉;“那”生态文化圈与主体际交往实践[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4 张黎;张茂林;;阿拉善蒙古族传统生态文化与近年草原政策比较[J];草业科学;2010年03期

5 唐钱华;;文化发展坐标中的壮族文学——读《壮族文学发展史》[J];东方丛刊;2009年03期

6 方仁;;浅论壮族傣族村寨名称的相似性[J];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1期

7 冯孟钦;试论文化人类学对文化相似性的解释[J];东南文化;1991年05期

8 段兴凤;宋维峰;李英俊;高松奇;;湖南紫鹊界、云南元阳及广西龙脊古梯田研究进展[J];亚热带水土保持;2011年01期

9 薛定刚;;浅谈八大公山社区居民环境意识与行为研究[J];消费导刊;2009年22期

10 齐学红;李云竹;;空间转向的人类学意义[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翟鹏玉;;壮族的神灵谱系与民族生态审美场[A];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京;云南兴蒙蒙古族婚姻家庭的变迁[D];云南大学;2010年

2 沈洁;和谐与生存[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戴嘉艳;达斡尔族农业民俗及其生态文化特征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4 李建华;西南聚落形态的文化学诠释[D];重庆大学;2010年

5 孔德政;荷花的民族植物学及河南地区品种资源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1年

6 丁石庆;双语族群语言文化的调适与重构[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7 许思安;汉族、壮族、蒙族、纳西族人格结构的比较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8 王福昌;生态·社会·共同体[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9 吴丽娟;环境意识的组织基础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10 苗红;基于文化生态学的庆阳农耕文化与区域环境关系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志学;壮语语词视野中的农耕文化观念[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2 罗波;壮族当代乡规民约与乡村整合:以龙脊村为例[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3 黄宇;南宁市道路绿地特色化植物景观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4 王浩;旅游影响下的元阳哈尼梯田传统生态文化保护研究[D];西南林业大学;2010年

5 王宁;旅游者环境意识与环境行为的关系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6 周小华;岭南山地梯田环境下的生产与生活[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颖;端午节文化精神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8 孔丽波;壮族服饰文化的审美意蕴论析[D];云南大学;2011年

9 赵杨;古村落的生态文明[D];广西民族大学;2011年

10 陈海霞;马山壮族三声部民歌的人文生态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覃文波,庞声航;壮医毒论学说初探[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2 钟鸣;王柏灿;;壮药现代研究现状与发展思考[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06年04期

3 宋涛;广西壮汉民族相互融合现象探析[J];桂海论丛;1999年04期

4 付广华;;新桂系对桂北瑶民起义的善后政策[J];桂海论丛;2007年01期

5 付广华;;论新桂系政权的民族同化政策[J];桂海论丛;2008年05期

6 凯·米尔顿;多种生态学:人类学,文化与环境[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1998年04期

7 成官文,王敦球,秦立功,孔运铎,严启坤,秦国辉;广西龙脊梯田景区生态旅游开发的生态环境保护[J];桂林工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8 B.科兹洛夫 ,王友玉;民族生态学的基本问题[J];国外社会科学;1984年09期

9 曹伯纯;;大力推进富裕广西文化广西生态广西平安广西建设 为实现构建和谐广西历史任务而努力奋斗[J];广西党史;2006年01期

10 黄钟警;龙脊上的偶耕[J];南方国土资源;2004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崇旺;明清时期自然灾害与江淮地区社会经济的互动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2 吴媛媛;明清时期徽州的灾害及其社会应对[D];复旦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田千来;清康雍乾时期云南自然灾害及其应对机制[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小康;;文化生态与文艺生态研究[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应建;宁建有;秦常玉;;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獭的生态研究[A];中国动物科学研究——中国动物学会第十四届会员代表大会及中国动物学会65周年年会论文集[C];1999年

2 曾菊平;周善义;梁艳丽;李常春;覃琨;;金斑喙凤蝶蛹的生态研究[A];当代昆虫学研究——中国昆虫学会成立60周年纪念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3 刘力;;地理区域产业生态研究的理论与方法[A];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4 刘志霄;盛和林;;马麝隔离种群的生态研究[A];中国动物科学研究——中国动物学会第十四届会员代表大会及中国动物学会65周年年会论文集[C];1999年

5 赵心宪;;新世纪初国内期刊文化生态概念的阐释过程——巴蜀作家群生态研究理论依据的文献整理之一[A];巴蜀作家与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论文集[C];2006年

6 曾治高;;3S技术在有蹄类动物生态研究中的运用与思考[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53:3S技术与野生动物生境评价的结合——优势、问题和未来[C];2011年

7 徐兆礼;王云龙;陈亚瞿;;长江口浮游动物生态研究[A];中国海洋与湖沼学会甲壳动物学分会、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与湖沼学会生态学分会200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8 庆宁;林岳光;张宝;;广西防城港东湾红树林滨螺的生态研究[A];贝类学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一次学术讨论会摘要[C];2003年

9 冯伟松;余育和;;鄱阳湖原生动物生态研究[A];中国原生动物学学会第十一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1年

10 邹波;宁振东;王庭林;常文英;侯玉;张慧娣;;晋西退耕还林区花鼠生态研究[A];中国动物学会兽类学分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李洁尉 徐海 邱大俊;珠江口浮游生态研究引起国际同行关注[N];广东科技报;2010年

2 徐海 邱大俊;珠江口浮游生态研究引起国际关注[N];中国海洋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彭德倩;林子大了 鸟儿多了 身心畅了[N];解放日报;2012年

4 记者 戴恩国 丁义浩;东北大学一矿山生态研究项目通过鉴定[N];中国冶金报;2008年

5 特约记者 王峻 通讯员 曹疆峰;阿瓦提麻雀防治虫害技术申请国家专利[N];阿克苏日报;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金鑫;中国电视相亲类栏目的生态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

2 于晶晶;辽宁省沈阳獾子洞白鹤的停歇生态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3年

3 马强;小神农架川金丝猴的行为和生态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3596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13596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ab6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