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从民族认同看新时期凉山彝学发展

发布时间:2018-04-03 17:40

  本文选题:民族认同 切入点:凉山 出处:《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摘要】:凉山彝学在民族认同的推动下席卷整个区域,同时凉山的发展也促进了凉山彝学的蓬勃态势。从民族认同的角度可以发现整个凉山的彝学事业大发展的部分原因。
[Abstract]:Liangshan Yi School swept the whole area under the impetus of national identit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Liangshan Yi School also promoted the vigorous situation of Liangshan Yi study.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ional identity, we can find part of the reasons for the great development of Yi study in Liangshan.
【作者单位】: 西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研究院;西南民族大学彝学学院;
【基金】:西南民族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经费专项资金资助(09SZVZJ14)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C95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常永才,孟雅君;中国比较教育研究方法的革新:文化人类学视角[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12期

2 杨孔炽;教育理论创新的“他山之石”——从人类学研究的几个特征谈起[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4期

3 林琳;米德的文化传播观对我国高师音乐教育教学改革的启示[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4 李丽华;失衡的学校教育情景对女大学生未来发展的影响——对江西一所师范学院女大学生校园生活的民族志研究[J];妇女研究论丛;2004年06期

5 文江涛;;耕读传家与文化濡化——以广西灵川县江头洲村文化教育习俗为例[J];桂海论丛;2006年02期

6 陈婷;浅谈“参与式”扶贫模式[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7 陶庆;;地方政府与民间组织“正当妥协”的宪政维度——南方市福街草根商会的“民族志”视角[J];国际政治研究;2006年03期

8 张正河;中国牧区村庄决策权研究——以新疆和甘肃为例[J];管理世界;2004年01期

9 徐维群;中国家族企业管理信任观剖析[J];管理现代化;2005年01期

10 万辅彬,韦丹芳;科技应用:科技人类学本土化的新走向[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鲁亚;神话与传说—论人类学文化撰写范式的演变[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2 李学良;文明的历史脚步——建国以来滇南少数民族农地利用模式的变迁[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3 陈育琴;中国家族企业制度变迁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4 王铁志;德昂族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5 陈立鹏;中国少数民族教育立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6 艾菊红;傣族水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7 李闻戈;工读学生攻击性行为社会认知特点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宋晔;校园伦理智慧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9 申仁洪;论教育科学:教育研究科学取向及其在中国的合理性建构[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10 张兵;家族企业代际传承模式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洪更强;论替代性的纠纷解决机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2 陈明义;嬗变的村庄[D];福州大学;2003年

3 赵仁勇;我国家族企业经营者信任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4 吴晓;《搜神记》中的民间文学作品研究[D];湘潭大学;2003年

5 庚文;试论北京地区覆钵式佛塔[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6 张荣;从理性选择到感性体验[D];吉林大学;2004年

7 金凤;蒙古族植物饮食文化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8 程艳;侗族传统建筑及其文化内涵解析[D];重庆大学;2004年

9 蓝岚;联村壮族人生礼仪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10 李慧;村落视野中的民族教育嬗变与区域文化适应[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翠玉;;现代性视野中的民族认同[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2 佟春霞;;从宗教意识的淡化管窥民族认同——以湖南桃源县回维村翦姓维吾尔族为例[J];西北民族论丛;2010年00期

3 徐黎丽;;论多民族国家中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冲突——以中国为例[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4 阿达莱提·塔伊尔;;中国柯尔克孜族的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调查研究[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5 李紫烨;;浅析喀什维族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年07期

6 黄光健;;从近代民族认同看佤族社会的人文共建[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11期

7 覃乃昌;;从族群认同走向民族认同——20世纪中后期广西的民族识别研究之三[J];广西民族研究;2009年03期

8 曹淑瑶;;马来亚独立前当地华族的民族认同之研究[J];南洋问题研究;2011年01期

9 陈茂荣;;“民族”与“民族认同”问题研究述评[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1年04期

10 杨学恩,商拉批;凉山州高度重视灾后重建工作[J];中国民政;2003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宫玉宽;;我国少数民族民族认同中的宗教因素[A];宗教与民族(第五辑)[C];2007年

2 史慧颖;张庆林;范丰慧;蒋立松;;中国西南民族地区少数民族民族认同特点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龙藜;;藏族锅庄舞的教育人类学分析[A];和谐共生:2007年全国博士生(教育类)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王欣;;试论民族认同的相对性——以民族学田野调查为例[A];第九届中国世界民族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5 徐黎丽;;国家认同——影响西北少数民族地区民族关系的核心因素[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4集)[C];2009年

6 张践;;论复合性民族与多元文化认同[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5集)[C];2009年

7 胡云生;;构想与现实:三重关系互动中的回族认同[A];第十四次全国回族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8 贾东海;;新世纪民族意识研究新动向新观点述评[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5集)[C];2009年

9 宫玉宽;;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新进展——学习胡锦涛同志《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的体会[A];宗教与民族(第四辑)[C];2006年

10 金柄珉;;试论跨国民族的多重认同——以对中国朝鲜族认同研究为中心[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族群交往与宗教共处”社会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朱军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多民族国家的民族认同与民族整合[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记者 魏武 卫敏丽 傅双琪;中华民族已成中国各民族认同的统称和归属[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3 青海省发展中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 执笔 吴玉敏;实现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相统一[N];人民日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赵蕾;荫泽凉山一片天[N];凉山日报(汉);2006年

5 本报记者 沈虎子;鲜艳的红色 温暖的关怀[N];凉山日报(汉);2005年

6 唐大万;凉山州政协提案助推法律援助[N];四川政协报;2005年

7 樊红敏;民族认同感如何建构[N];郑州日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李U,

本文编号:17062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17062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d1b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