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彝族家支文化中的女性地位

发布时间:2018-04-08 12:09

  本文选题:彝族 切入点:家支 出处:《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5年11期


【摘要】:彝族女性在家支生活中承担着许多的责任,并被寄予生育传承的厚望,然而她们并没有获得足够的尊重和应有的地位。在家支文化中包含着对女性的矛盾情结:既被需要,又被排斥;既被赞美,又被贬抑;既被神化,又被丑化。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她们的地位和处境有所改善,但是要获得更加充分的权利和更加平等的地位,仍然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过程。
[Abstract]:Yi women bear a lot of responsibilities in their home lives and are expected to carry on fertility. However, they do not have enough respect and status.The culture of home support contains contradictory feelings towards women: it is both needed and rejected; it is praised and deprecated; it is deified and vilified.With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heir status and situation have been improved, but to obtain more full rights and more equal status, it is still a long way to go.
【作者单位】: 西南民族大学研究生院;
【基金】:国家民委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彝学研究中心项目“凉山彝区社会综合治理研究”(YXJDY1506) 西南民族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家支文化中的彝族女性地位研究”(2015SZYQN178)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C91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阿哲阿依;;从彝族“乐比”看女性的传统教育[J];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2 刘小幸;;彝族社会历史中的母系成分及其意义[J];民族学刊;2013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徐睿;凉山毕摩教和彝族女性——宗教对性别角色的塑造[D];四川大学;2004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褚蓓娟;;海勒笔下的女性[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2 左文娟;;媒介中女性形象的偏见描述和尴尬定位——由一位母亲致媒体的公开信引发的思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5期

3 张颖;;《呼唤》对当代女性形象的重构——析内尔·金罗斯的独立与自我[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4期

4 田利红;;解读戏剧《美狄亚》[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3期

5 张梅;;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余华笔下的女性形象[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04期

6 林巧云;;一个不自觉的刽子手——探究《第二十幕》中“尚达志”的男权意识[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7 袁岚;;从对立到共存:女性主义者的一次反思之旅 评《探戈课》之女性主义审美特征[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8 朱玉霞;;女性生存的审视与超越[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9 陈莉;;父权制车轮下的牺牲者——析《野草在歌唱》中的玛丽和迪克[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10 李玉艳;;从《恋爱中的女人》看劳伦斯的两性意识[J];长城;200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徐庆;;《家庭教师》中女性形象塑造之“性政治”[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九辑)[C];2011年

2 温辉;;女性的弱势群体地位及其消除——一种平等权的视角[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吴艳平;;女性的幻象与镣铐——儿童剧中的女性形象分析[A];第二届华中地区新闻与传播学科研究生学术论坛获奖论文[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卢玲;我国竞技体育女性参与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许庆红;性、政治与诗歌理念[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陈丽琴;制度分析框架下的女县长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雁;新时期文学中的乌托邦精神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军;想象性书写与边缘性阅读[D];吉林大学;2011年

6 詹焱;社会性别视角下的法律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7 周敏;中国参政、就业政策中的性别平等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徐雁;艰难的言说[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王萌;禁锢的灵魂与挣扎的慧心[D];河南大学;2003年

10 于东晔;女性主义文学理论在中国[D];苏州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岩;跋涉在路上—女性视域下的李少红影视剧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何淼;他(她)与他(她)的舞台[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陈娟;用后殖民主义理论解析《野草在歌唱》[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敏;怪异理论视角的文学批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邢月梅;当代港台言情小说的女性主义叙事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谢玲;《查特莱夫人的情人》的生态批评解读[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星;谭恩美自传性长篇小说的性别意识与心理学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8 耿群芳;英国叙事文学中的“乱伦”母题[D];河南大学;2011年

9 顾尔伙;彝族“克智”传承机制及其教育学意义[D];西南大学;2011年

10 车宝琴;“知识误我”与新女性的生存困境[D];暨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广利;制约女性发展的结构性因素[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2 肖惠华;从彝族史诗、神话和民俗中看彝族女权[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3 孙戎;妇女地位变迁研究的理论思路[J];妇女研究论丛;1997年04期

4 韩凤鸣;宗教历史中的女性地位[J];广西社会科学;2002年04期

5 韩贺南;文化变迁与女性人格[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4年01期

6 马东平;论回族妇女在社会劳动参与中的性别隔离——以甘肃省临夏市八坊回族妇女为个案[J];开发研究;2003年05期

7 叶舒宪;发现女性上帝──20世纪女性主义神话学[J];民间文化;2001年01期

8 陈忠贵,王树国;凉山彝族人名[J];民族团结;1994年04期

9 巴且日火;凉山彝族非血缘亲属称谓试析[J];民族语文;2000年05期

10 文华,杨国才;佤族女性气质与女性角色的建构[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S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启仁;禄劝彝族家支制度与“做斋”大典[J];民族工作;2000年07期

2 苏静;论甘孜彝族家支的特点与作用[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4期

3 刘正发;;凉山彝族家支文化特性初探[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4 罗利群;张洁;;试析凉山彝族家支文化中的和谐教育内涵[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1年03期

5 刘东旭;;流变的传统: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彝人家支再造[J];开放时代;2013年02期

6 徐铭;社会主义时期凉山彝族家支问题探索[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年04期

7 瓦渣克己;凉山彝族新旧社会家支的特征和社会作用[J];四川文物;1999年04期

8 张德元;凉山彝族家支制度论要[J];贵州民族研究;2003年04期

9 赵声馗;;多中心治理视角下凉山彝族家支治理经验研究[J];前沿;2009年12期

10 宋经同;;彝族传统家支观念对凉山新农村建设的影响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冯敏;伍精忠;;凉山彝族传统家支功能的现代调适[A];民族学研究第十二辑——中国民族学学会第六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2 胡金鳌;米正国;;试论彝族谱牒的特点及功能[A];民族学研究第十一辑——中国民族学学会第五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见习记者 苏向杲;下半年中小险企神扩张:日均新开6家支公司[N];证券日报;2014年

2 对话人 庄孔韶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关凯 《中国民族报》特约记者;“虎日”:一项关于戒毒模式的人类学研究[N];中国民族报;2007年

3 吴一 阿尤石哈;村规民约辟新径 普治并举促和谐[N];凉山日报(汉);2008年

4 中央民族大学宗教系 冯娣;彝族祭祖习俗与社会功能探析[N];贵州日报;2008年

5 二台;春天的盛典[N];光明日报;2013年

6 曲比兴义;央古书博谱[N];乐山日报;2006年

7 晓夫邋沈虎子;瓦乌村蜕变记[N];凉山日报(汉);2007年

8 证券时报记者 孙晓霞;速汇金国际与中国银行签署合作协议[N];证券时报;2010年

9 ;《九龙县彝族谱系文化》·前言[N];甘孜日报(汉文);2011年

10 记者 张世敬;市商行首推“延时服务”新举措[N];大同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正发(阿里瓦萨);凉山彝族家支文化传承的教育人类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2 严文强;凉山彝族习惯法的历史流变[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恒;旧凉山彝族家支制度与当下凉山家支问题的关系研究[D];西南民族大学;2010年

2 赵君;社会转开进中的家支:彝族的民间权威、规范与秩序[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3 邱翎;“家支”观念对小凉山彝族地区村级民主选举的影响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4 刘正海;彝族家支制度在小凉山基层社区行政管理中的作用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4年

5 张滨;家支、身份认同与彝族习惯法的实践逻辑[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6 吉古五呷;家支文化背景下凉山彝族婚姻中的者果[D];西南大学;2013年

7 全海燕;清末以来云南小凉山彝族农村家庭家支通婚的历史考察[D];云南大学;2013年

8 张志强(瓦扎·务谦·尔铁);“无需法律的秩序”何以可能[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9 赵声馗;“家支”观念对凉山彝族村级治理的影响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10 叶康杰;凉山彝族谱牒编修调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7215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17215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cf8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