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心的凝聚:容美土司国家认同研究
本文选题:容美土司 + 国家认同 ; 参考:《广西民族研究》2014年05期
【摘要】:作为"边缘族群"与"华夏中心"良性互动的典型,容美土司认同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与经验至今为后人赞赏与称道。容美土司国家认同本质上是对多民族国家的认同,文化认同是根基、身份认同是核心、政治认同是表征,三者表现出统一性与矛盾性的变化;在土司与王朝的良性互动中,容美土司实现了族群认同与国家认同的有机结合,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族群发展与文化繁荣,为国家稳定与繁荣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Abstract]:As a typical example of benign interaction between "marginal ethnic groups" and "Huaxia Center", the history and experience of Yomatsu's recognition of multi-ethnic countries have been praised and praised by later generations. In essence, the national identity of Yong-mei Tusi is the identity of the multi-ethnic country, the cultural identity is the foundation, the identity is the core, the political identity is the symbol, and the three show the change of unity and contradiction. In the benign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Tusi and the dynasty, Yomatsu has realized the organic combination of ethnic identity and national identity, and has made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s to national stability and prosperity in the process of ethn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prosperity.
【作者单位】: 三峡大学民族学院;中南民族大学;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容美土司国家认同研究”(13CMZ012)
【分类号】:C95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胡绍华;;论容美土司文学的国家认同意识[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2 贺金瑞;燕继荣;;论从民族认同到国家认同[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文澍;蒲松龄远祖蒲鲁浑与蒲居仁小考[J];蒲松龄研究;2004年03期
2 赵华富;元代契尾翻印件的发现[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3 张金铣;;元两都之战及其社会影响[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4 段伟;;救灾方式对中国古代司法制度的影响——因灾录囚及其对司法制度的破坏[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5 陈瑞;;元代安徽地区的书院[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6 龚光明;杨旺生;;元代农业灾害成因论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6期
7 雷静;;历史时期新疆地区农业灾害发展述略[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8期
8 柴福珍;;大蒙古国时期蒙古草原上的社会经济[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5期
9 于志勇;;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历史文化期的气候变迁与沙化[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2期
10 苏海洋;雍际春;晏波;尤晓妮;;甘肃历史地震与气象异常相关性研究之二——隋唐宋元时期[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晓琦;;顺治与《红楼梦》关系简论[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2 刘明杉;;明代前期祭瓷的种类、功能及地位[A];明史研究论丛(第十辑)[C];2012年
3 吴海涛;;元明之际淮北地区的社会变迁[A];第二届淮河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辛德勇;;论所谓明铜活字印书于史初无征验——附论明代的金属活字印本[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传统与现代的国家建构与政治文化”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8年
5 王建军;;教育与政治:元朝国子监创办之争[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6 赵晓明;;我国反假货币法律的考察与探究[A];湖北钱币专刊(总第8期)[C];2009年
7 朱亚非;;明初以德睦邻与劝和息争[A];中外关系史论文集第14辑——新视野下的中外关系史[C];2008年
8 张东宁;;国际视角下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与中国社会发展[A];第九届中国世界民族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9 林金树;;试论明代苏松二府的重赋问题[A];明史研究论丛(第一辑)[C];1982年
10 尹钧科;;永定河流域的古都城、古城堡文化[A];北京历史文化研究——永定河历史文化研究[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燕来;南宋两淮地区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2 任红敏;金莲川藩府文人群体之文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宫海峰;元代制度中的若干蒙古文化因素考察[D];南京大学;2010年
4 邹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纪赣闽粤边区的社会变迁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潘苇杭;先秦两汉尧文化探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戴天放;鄱阳湖流域农业环境变迁与生态农业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寅;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民族国家建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李西亚;金代图书出版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栗志刚;民族认同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王怀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绩效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赵秀丽;;容美土司田舜年编辑思想探析[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左高山;;政治忠诚与国家认同[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0年02期
2 杭聪;;国家认同、国家制度建设和国民经济福利——兼与陈晓律教授商榷[J];探索与争鸣;2010年04期
3 王海峰;;塑造国家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战略使命[J];求索;2010年08期
4 郭忠华;;动态匹配·多元认同·双向建构——再论公民身份与国家认同的关系[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5 刘森林;;焦虑、中国特性与国家认同[J];现代哲学;2012年01期
6 颜俊儒;;加强我国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国家认同建设论纲[J];贵州民族研究;2012年06期
7 宋新伟;陈占芳;;影响国家认同的因素分析及途径探析[J];贵州民族研究;2013年02期
8 ;中国国家认同的历程与制约因素[J];公安研究;2013年05期
9 赵海立;;国家认同与族群认同:以马来西亚为例[J];南洋问题研究;2013年03期
10 吴瑞财;;全球化时代的国家认同:挑战与应对[J];教学与研究;2013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践;;宗教的类型对民族国家认同的影响[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8集)[C];2014年
2 饶印莎;;大学生国家认同对其与奥运卷入的影响研究[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3 应小萍;陈午晴;王兵;王俊秀;杨宜音;;国家认同和体育观念关系初探[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4 雷琳;;公民意识与国家认同:西北边疆执政安全理念构设[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南长森;;西北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市场化运作与国家认同研究[A];第四届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丛[C];2012年
6 刘新利;;试论电视与少数民族国家认同的建构[A];第四届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丛[C];2012年
7 李宜强;;对区域一体化文化认同的研究:以法国与欧盟为例[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19次年会暨外国经济学说与国内外经济发展新格局(会议文集)[C];2011年
8 韦磐石;赵燕;张翔;;苗族、布依族青少年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及其影响因素[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9 刘永松;Michael H.S.Lam;Beeto W.C.Leung;;国家认同与北京奥运会:大陆,台湾和香港三地学生的回应(英文)[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奥运精神与世界和谐”奥林匹克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8年
10 张东宁;;国际视角下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与中国社会发展[A];第九届中国世界民族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左高山 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家认同的基础[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刘力达;法国:国家认同大讨论解决了什么问题[N];中国民族报;2010年
3 冯绍雷 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院长 俄罗斯研究中心主任 教授;难以抉择:多重因素影响下的俄罗斯国家认同[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重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 李禹阶 向中银;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中的国家认同观念[N];光明日报;2011年
5 刘力达;法国移民与国家认同部“立与废”的纠结[N];中国民族报;2011年
6 韩震 北京师范大学;全球化时代的国家认同[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7 王立新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美国的国家认同及面临的挑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8 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 中国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主任 韩震;中国梦的国家认同与文化认同[N];北京日报;2013年
9 云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执笔 王超品 杨荣华;中国梦与国家认同、文化认同、价值观认同[N];云南日报;2014年
10 于福坚;一杯鸡尾酒:美国民族与国家认同的构建[N];中国民族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郭艳;全球化语境下的国家认同[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白皓;软传播对国家认同影响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2 陈晶;11至20岁青少年的国家认同及其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3 常轩;湘西进城务工苗族农民的国家认同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2年
4 马海莉;西藏地区藏族高中生国家认同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3年
5 曹娅;国家认同影响因素比较分析[D];厦门大学;2014年
6 夏宁波;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变迁中的农民国家认同[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7 王子愿;新中国的政治仪式与国家认同的实现(1949-1956)[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8 闫苗;云南藏区藏族的国家认同研究[D];云南大学;2013年
9 旦增卓玛;藏族青少年国家认同研究[D];西藏大学;2014年
10 李宾;民族杂散居地区少数民族国家认同的历史启示[D];曲阜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8180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18180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