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滴水牙床的传统技艺与文化蕴含——基于传承人陶代荣的研究
本文选题:滴水牙床 + 传统技艺 ; 参考:《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摘要】:采用口述历史研究方法,对土家族木雕传承人陶代荣进行了深入访谈。阐述了滴水牙床的制作技艺及文化表现,认为湘西土家族的滴水牙床面临技术传承的断代及技术与文化脱节的困境,因此,如何传承这些依赖口传心授的技艺尤为迫切。
[Abstract]:The oral history research method was used to interview Tao Dairong, a man who inherited Tujia woodcarving.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making technique and cultural expression of dripping gums, and thinks that the Dishui tooth beds of the Tujia nationality in Xiangxi are faced with the dilemma of technology inheritance and the disconnection between technology and culture. Therefore, how to pass on these skills which rely on oral teaching is particularly urgent.
【作者单位】: 吉首大学图书馆;
【基金】: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少数民族口述历史资源开发利用与永久性保存机制研究——以武陵山区为例”(项目编号:11YJC870021) 2011年度湖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少数民族口述历史资源的挖掘与永久保存机制研究——以武陵山区为例”(项目编号:11C1052)
【分类号】:C9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韦丹芳;;传统工艺的传承困境及对策——以广西贡川纱纸工艺为例[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2 覃莉;;土家族区域木雕艺术发展史[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3 覃莉;张琼;;土家族木雕艺术的形制及其美学风格[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4 辛艺华,罗彬;从武陵家具木雕艺术的风格看土家文化与汉文化的互渗[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5 秦红增;;技术与文化的互为观照:科技人类学解读[J];青海民族研究;2008年01期
6 秦红增;;全球化时代民族文化传播中的涵化、濡化与创新——从广西龙州布傣“天琴文化”谈起[J];思想战线;2012年02期
7 叶继红;;从苏绣看传统技艺再生的条件[J];学术探索;2009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吴丹;土家族木制家具美学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闫丹婷;;论陈万宝庄园的雕刻艺术[J];创意与设计;2011年03期
2 陈虹利;韦丹芳;;西南民族地区手工造纸研究综述[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3 龙叶先;龙延平;;湖南少数民族传统技能型人才考察分析[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4 蒋鸣湄;;传统知识国内法保护议题下客体判定问题初探[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5 向丽;;古代汉族与土家族文化交流研究综述[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6 刘佳一;;独具特色的土家族木雕[J];黑河学刊;2011年12期
7 胡俊红;;中国古典家具的造物之美[J];家具与室内装饰;2008年11期
8 张红阳;;老行当的生存现状及发展路径——基于苏州地区的调查与分析[J];理论导刊;2012年02期
9 龙延平;龙叶先;;湖南少数民族传统技能型人才研究——以凤凰县为例[J];民族论坛;2012年04期
10 王旭;;文化变迁与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的法律保护——以蒙古族传统节日保护为视角[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胡俊红;中国家具设计的民族性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2 贺琛;水密隔舱海船文化遗产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俊勇;广西田林县平山村木柄瑶铜鼓舞传承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2 孟振兴;大瑶山盘瑶木薯酒工艺的科技人类学考察[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3 贝维静;滇桂民族手工造纸技术多样性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4 蒋洁燕;融会中西·亦画亦绣[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5 王丽;蒙古族传统箱柜类家具造型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6 安秋旭;社会转型期紫泥泉种羊场哈萨克刺绣传承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1年
7 舒芳杰;土家庭装饰雕塑色彩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1年
8 张华;云南西双版纳傣族家具艺术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9 赵旭;我国优秀乡土文化的“慢城”传播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10 吴丹;土家族木制家具美学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祝国超;;土家族吊脚楼文化研究[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2 覃莉;;土家族区域木雕艺术的发生与流变[J];大舞台(双月号);2009年06期
3 木胜玉;;拟态环境下的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传播探究[J];大众文艺;2010年15期
4 霍志钊;;民族文化保护与文化自觉:兼论文化人类学者在民族文化变迁中的责任[J];广东社会科学;2006年04期
5 韦丹芳,刘莉;科技人类学研究的新进展——2003年中国科技人类学研讨会综述[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6 华觉明;抢救传统工艺刻不容缓——在第七届少数民族科技史国际学术会议上的发言[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7 张有隽;中越边境边民的族群结构——以龙州金龙峒壮族边民群体为例[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8 高丙中;;民族志发展的三个时代[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9 张清平;;三峡乡土建筑——土家吊脚楼[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10 陈正慧;1997年土家文化研究综述[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白慧颖;;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之知识产权保护——以河南为例[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2 徐辉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公法与私法保护研究[J];政治与法律;2008年02期
3 李磊;论民间文学艺术传承人的法律地位[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4 许晓明;;论我国的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法律保护[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年05期
5 王大为;;对“无形”文化遗产的理解[J];黑河学刊;2007年04期
6 周安平;龙冠中;;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认定探究[J];知识产权;2010年05期
7 易君;廖飞翔;黎小惠;;土家族民俗文化的保护现状与思考——基于湖北恩施来凤县民俗文化保存现状的调研[J];法制与社会;2011年06期
8 张伟平;;杭州农村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问题研究[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8年03期
9 ;传承江南小窖传统技艺 保护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J];江淮法治;2010年13期
10 王吉林;陈晋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权利主体研究[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何国明;;浅谈传统民居营造技艺的抢救与发掘[A];第十五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2 廖育群;;形之上下话遗产[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3:遗产保护与社会发展[C];2006年
3 龚和德;;全能化性格演员——谈尚长荣[A];中国戏剧奖·理论评论奖获奖论文集[C];2009年
4 黄曾恒;;继往开来的厦门蔡氏漆线雕[A];2010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高峰论坛专刊[C];2010年
5 楼庆西;;《紫禁城宫殿建筑装饰——内檐装修图典》评介[A];中国紫禁城学会论文集(第三辑)[C];2000年
6 金琳;;让传统纺织技艺重放异彩——以中国丝绸博物馆的尝试为例[A];浙江省博物馆学会2007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7年
7 梁志明;;历史的责任 时代在召唤 简述博物馆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A];浙江省博物馆学会2007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7年
8 费勤男;;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旅游开发——以南京云锦为例[A];江苏省旅游发展30年学术论坛暨江苏省旅游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蔡学勤;;第二十三讲 走近辽宁非物质文化遗产[A];辽宁省社会科学普及系列丛书7——辽海讲坛·第五辑(历史卷)[C];2009年
10 金琳;;试论专业博物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积极作用——以中国丝绸博物馆尝试为例[A];浙江省博物馆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周自进 吕磊;上海老凤祥传统技艺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N];中国黄金报;2007年
2 记者 瞿剑;中国造纸印刷和古籍展品在京与观众见面[N];科技日报;2007年
3 记者 韦伟邋通讯员 董国俊;沈丘传统技艺“点石成金”[N];周口日报;2007年
4 杨建国;精品出自传统技艺与现代手法[N];建筑时报;2003年
5 记者 江俊瑞;宝庆传统技艺申报国家级文化遗产[N];中国黄金报;2007年
6 王磊;旗袍工艺将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N];文汇报;2007年
7 郭凯;当古老黎锦遇到开发创新[N];中国文化报;2007年
8 郭倩邋王琦铭;新疆:抢救“非遗”传承老艺人[N];中国文化报;2007年
9 祝松;我国加强老字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N];中国食品质量报;2007年
10 贺云翱;文化遗产中“传统技艺”之思考[N];中国文物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洋;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路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主体制度设计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2 华成权;民间文学艺术的知识产权保护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3 彭小岷;非物质文化遗产商标法保护探究[D];西南大学;2009年
4 刘淑娟;《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在缔约国的适用及我国之因应[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5 覃美娟;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式保护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07年
6 黄小栩;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著作权主体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7 孙冬宁;山东民间泥塑玩具传统产地调查与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5年
8 王进展;山东民间木版年画现状调查与保护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9 王婷婷;传统技艺与社会转型[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10 田婷婷;继承传统技艺,,融合现代科技[D];中央美术学院;2009年
本文编号:18185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18185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