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也论永宁土司的族属问题——兼与施传刚先生商榷

发布时间:2018-04-29 12:27

  本文选题:永宁土知府 + 阿氏土司 ; 参考:《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12期


【摘要】:在横断山区民族走廊,即费孝通先生所提出的"藏彝走廊"中、川滇交界的盐茶马古道商贸通道上的永宁是历史上南诏与吐蕃、吐蕃与唐朝以及唐朝与南诏交战时拉锯式争夺的地带之一。忽必烈率军平大理国时,他亲自带领的中路军途经永宁,并相对较长时地驻军于永宁日月和,永宁可谓军事要道和兵家争地,历史上阿氏土司的领地即在此。美籍华人、佛罗里达大学人类学系文化人类学家施传刚先生认为永宁土司的族属很有可能是蒙古军队里一位西番军官的后代。就此结论及相关问题,笔者认为值得商榷,遂作此文。
[Abstract]:In the ethnic Corridor of Hengduan Mountain region, that is, the "Tibetan and Yi Corridor" proposed by Fei Xiaotong, Yongning on the Yancha-Ma ancient trade corridor at the border between Sichuan and Yunnan is Nanzhao and Tubo in history. Tubo and Tang Dynasty and the Tang Dynasty and Nanzhao fighting one of the saw-style fight. When Hu Bilie led the army in Dali, he personally led the Central Army through Yongning and stationed troops in Yongning for a relatively long time. Yongning could be described as an important military route and a battle for land by soldiers. This is where the territory of the Arshi Tusi was historically located. Mr. Shi Chuangang, a cultural anthropologist at the Department of Human Sciences at the University of Florida, believes that the clan of Yongning Tusi is probably a descendant of a Siphan officer in the Mongolian army. This conclusion and related problems, the author thought that is worth discussing, therefore makes this article.
【作者单位】: 西南民族大学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
【基金】:西南民族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资助项目“南亚文化与西南民族地区文化交流研究”(12SZYTH12)、“专门史硕士点建设项目”(2011XWD-S060105)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C95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廷中;民国时期云南边地教育的特点分析[J];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2 林开强;西南少数民族的白石崇拜与生殖信仰初探[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3 甘露;东巴经中假借字的时代比较研究[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4 李福军;;纳西族水崇拜习俗的文化生态学意义[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5 杜凯鹤;赵秀云;;菩萨在云之南:司徒班钦在云南的活动及其艺术影响力[J];故宫博物院院刊;2011年02期

6 陈子丹;丽江木氏土司档案文献评述[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4年06期

7 王瑞雪;叶燎原;;利用现代“3S”技术阐释丽江古城选址的科学性[J];国土资源遥感;2007年01期

8 和虹;浅探纳西东巴纸造纸技术[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2期

9 甘露;早晚期东巴经假借字的时代特点[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10 王薇;;彝族“毕摩”与纳西族“东巴”的比较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和玉媛;;纳西族帽饰符号意义考察[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上)[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鹏;泸沽湖畔走婚文化的当代抉择[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杨梅;近代西方人在云南的探查活动及其著述[D];云南大学;2011年

3 唐佳;尔苏藏族宗教文化研究[D];西南民族大学;2010年

4 井祥贵;纳西族学校民族文化传承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曾小鹏;俄亚托地村纳西语言文字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鲍江;象征与意义:叶青村纳西族宗教仪式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7 赵心愚;纳西族与藏族历史关系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8 杨振之;青藏高原东缘藏区旅游业发展及其社会文化影响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9 曾现江;胡系民族与藏彝走廊:以蒙古族为中心的历史学考察[D];四川大学;2005年

10 杨曦帆;“藏彝走廊”乐舞文化选点考察与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晓亮;洛克《纳西语英语百科辞典》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张艳花;纳西东巴文经书中省略现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徐继荣;次恩丁村纳西语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4 和晓瑜;当代丽江九河纳西族与白族的关系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5 韩爽;藏彝走廊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融合与发展研究[D];成都体育学院;2011年

6 张明珍;NGO模式下的社区营造[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7 刘征;山地人居环境建设简史(中国部分)[D];重庆大学;2002年

8 偶芳;“人与自然是兄弟”——对云南丽江纳西族环境保护习惯法的文化解读[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9 陈东;西南民族中的“送魂”习俗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10 马青宇;滇西北高原摩梭人聚居区的乡土建筑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红杰;香港的民族关系及其特点[J];中国民族;1996年09期

2 吴宝璋,马运法;平顶山市现阶段散杂居地区民族关系的调查与思考[J];中州统战;2000年05期

3 王希恩;深刻理解“和谐”在我国民族关系中的重要意义[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年08期

4 穆殿春;;协调民族关系 促进民族地区和谐发展[J];攀登;2005年06期

5 吴群;;民族关系与和谐社会[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6 关桂霞;;构建青海和谐民族关系的调研报告[J];青海社会科学;2007年01期

7 吕永红;刘闽;高永辉;;社会资本在民族关系调适过程中的功能分析[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8 于海泉;;关于民族关系研究理论与方法的回顾[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9 贾东海;米娟婷;;新世纪西部边疆民族宗教问题对中国民族关系的影响——以新疆为例分析[J];社科纵横;2007年02期

10 冉红芳;;略论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凝聚力[J];世纪桥;200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杰舜;;中国民族团结在世界民族关系中的示范作用[A];中国世界民族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C];2005年

2 丁汝俊;敏生兰;;论贫困对我国民族关系的影响[A];2006民族宗教问题高层论坛暨甘肃研究基地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杨圣敏;;历史上民族关系中的几个问题[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5集)[C];2009年

4 刘万庆;;中国都市多民族化及民族关系的构建[A];中国城市文化与城市生态[C];1998年

5 徐黎丽;陈建军;;论风俗习惯与民族关系的互动影响[A];第七次全国民族理论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4年

6 穆殿春;;协调民族关系 促进民族和谐发展[A];中国民族理论学会第十三次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崔成男;尹金山;方昌国;;西部大开发:解决民族关系深层问题的有效途径[A];中国民族理论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七次全国民族理论学术讨论会暨第九次顾问座谈会论文集[C];2000年

8 刘阿荣;;从解脱与救赎的宗教观论民族关系与民族发展[A];宗教与民族(第贰辑)[C];2003年

9 张佳生;;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民族关系研究[A];第七次全国民族理论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4年

10 潘先楞;;陵水县黎汉民族关系的历史与现状[A];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之七——中国近现代史及史料研究[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婷轩;中华民族自觉进程中的关键一步[N];中国民族报;2009年

2 许世昌 张修建;菏泽市政协着力构建和谐民族关系[N];联合日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赵忠洪 通讯员 石凌广 杨志军;17.2万各族群众就是一家人[N];桂林日报;2008年

4 整理 王甜;经济发展与民族关系:基于科学发展观的思考[N];中国民族报;2010年

5 徐世澄;玻利维亚的民族关系与民族政策(中)[N];中国民族报;2011年

6 记者 张雪飞;巩固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民族关系[N];云南日报;2011年

7 记者  吕宁丰 实习生 蔡军;构建和谐民族关系 促进社会协调发展[N];南京日报;2006年

8 记者 齐展;要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大局 促进民族关系 宗教关系和谐发展[N];辽源日报;2010年

9 记者 马敏;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N];华兴时报;2010年

10 李愿 李晓燕;构建和谐的民族关系[N];陕西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鑫华;民族关系协调发展与政治稳定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葛艳玲;当前新疆北疆基层民族关系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3 郑炜;北宋民族关系思想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4 程旭;唐墓壁画中周边民族文化因素及其反映的民族关系[D];兰州大学;2012年

5 蒋立松;中国西南地区民族关系基础结构及影响因素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6 刘瑶瑶;青海海西州汉族移民文化变迁及民族关系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7 陈立明;藏门珞民族关系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8 贺琳凯;新中国民族关系与民族政策的互动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9 德全英;民族区域自治权[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10 赵鹏;泸沽湖畔走婚文化的当代抉择[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晓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2 王利花;构建内蒙古和谐民族关系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3 张婷;和谐社会视角下的内蒙古民族关系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4 刘卫春;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和谐发展探析[D];吉林大学;2011年

5 雷海;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的民族关系及其发展[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6 吴敏;深圳特区民族关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7 其力木格;扎赉特旗蒙古族汉族通婚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8 赵琴;德昂族民族关系研究(1949~2009)[D];云南大学;2010年

9 刘吉东;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民族关系及其发展[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10 贾灵充;新中国成立初期河南民族工作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8199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18199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db4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