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民族特色的服饰_民族特色文化产业大有可为
本文关键词:民族特色文化,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当前民族特色文化产业发展面临重大机遇,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对加快民族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提出明确要求。党的十七大站在时代的新起点上,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重要途径,把“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明显提高、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适应人民需要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纳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并指出“要加快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以建设文化创意产业中心城市为核心,加快产业整合,形成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三大文化产业带,积极发展我国西南、西北地区等具有鲜明地域和民族特色的文化产业群。2010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党中央和国务院对文化产业发展的高度重视,为国家层面推动民族特色文化产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
二是我国历史文化、民族文化与生态文化资源的相对集聚为民族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空间与文化资源支撑。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特色鲜明、独树一帜,我国地缘辽阔、生态环境多样、民族众多,东南西北中各有不同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和生态文化,并且呈现出相对集聚的特征。比如,青海和西藏以藏族文化为特色,以传统民族工艺、民族歌舞等为主体,形成了黄南藏族自治州热贡县、拉萨、雅江等民族文化集聚区。内蒙、新疆以草原文化、民族文化为特色,形成了以呼和浩特、赤峰、乌鲁木齐、喀什、库尔勒为中心的民族文化集聚区。西南地区的四川、贵州、云南三省,以巴蜀文化、少数民族文化为特色,形成了川西、甘孜、大理-丽江-香格里拉、黔东南、黔西南民族文化资源集聚区。这些民族文化资源的集聚,为发展民族特色文化产业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是“十一五”期间,各地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已经初具规模,为民族特色文化产业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条件。“十一五”期间,各地依托民族文化和生态文化资源,初步打造了民族民间演艺、民族民间工艺品、地域特色文化体验、地方特色文化产品等特色文化产业群。例如,青海省通过对民族文化的挖掘,已形成一批独具特色的文化产业品牌,黄南藏族自治州热贡艺术文化产业发展迅速,从事热贡艺术品生产营销的企业、艺人日益增多,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贵南县全力打造以民族歌舞经济和藏绣经济为主的文化产业品牌,已有900余名农牧区青年农牧民经培训输送到省内外就业,足迹遍布全国各大城市和旅游景区。云南已经形成以昆明-大理-丽江为中心,辐射香格里拉和腾冲县的演艺产业集聚带,《丽水金沙》、《印象·丽江》、《蝴蝶之梦》等知名演艺品牌都久演不衰,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四是各地高度重视结合自身文化资源优势,积极推进民族特色文化产业发展。青海省包括民族工艺品业、演艺业、文化旅游业等在内的文化产业体系已初步形成,多渠道、多元化投资、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正在形成,呈现出工艺美术产业重点推进,艺术培训、文化旅游等产业协调发展的局面,初步走出了一条具有青海特色的民族文化产业发展路子。云南省依托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和生态文化,大力扶持休闲娱乐、文化旅游、珠宝玉石、民族民间工艺和茶文化产业。西藏自治区在2011-2020年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中提出,将重点扶持民族手工艺、高原极限运动、西藏特色文化产业,促进文化与旅游、文化与生态的协同发展,,打造各类文化旅游品牌,规划建设西藏民族文化产业基地、西藏文化传播基地、西藏影视中心及雅江民族文化产业带,进行“一县一业,一乡一品”的小规模、大群体开发,推进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产业集聚。内蒙、福建、广西、贵州、重庆、甘肃等省市区也结合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相对集聚的民族民间文化,大力推进重点文化产业园区、文化产业带的发展。
(作者:吴江波)
本文关键词:民族特色文化,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907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1907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