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美国的民族认同模式及其启示

发布时间:2018-09-13 10:44
【摘要】:多民族国家的社会和政治秩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平衡和整合,如何在维持原有民族认同的基础上实现国家认同是其关键。以移民为主体、民族极为多元的美国,在民族认同上采取的是以族群为核心的文化策略,而对国家认同则采取了以"美国精神"为核心的政治化策略,并通过民族建设、国家建设以及公民意识培养等举措予以大力强化,从而实现了文化多元基础上的政治一体。
[Abstract]:The social and political order of a multi-ethnic country depends to a great extent on the balance and integration of national identity and national identity, and how to realize national identity on the basis of maintaining the original national identity is the key. The United States, with immigrants as its main body and ethnic diversity as its main body, has adopted a cultural strategy of taking ethnic groups as its core in its national identity, while the national identity has adopted a politicized strategy with "American spirit" as its core, and has been adopted through national construc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ountry and the cultivation of citizen's consciousness are strengthened so as to realize the political integration on the basis of cultural pluralism.
【作者单位】: 西北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西方多民族国家的公民意识与族群认同研究——以美国为例”(09XMZ037)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西北民族地区发展中的文化创新保障体系研究”(10YJA840027) 西北师范大学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升计划骨干项目(SKQNGG11022)
【分类号】:C95-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丙中;民间的仪式与国家的在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2 白尚祯;;美国公民意识的历史演变和特点[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3 董小川;;美利坚民族认同问题探究[J];东北师大学报;2006年01期

4 沈惠平;;美国民族主义的形成及其发展[J];贵州民族研究;2009年01期

5 严庆;;从民族、国家结构类型看民族问题与民族治理的差异性[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9年03期

6 阿迪力·买买提;;论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身份认同和爱国主义——对爱国主义情感的民族学解读[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1年05期

7 张文宗;;浅析美国的多元文化主义与国家认同[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8 马瑞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民意识研究述评[J];教学与研究;2008年10期

9 钱雪梅;;从认同的基本特性看族群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关系[J];民族研究;2006年06期

10 袁娥;;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研究述评[J];民族研究;2011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夏兰;但堂渊;;新加坡中小学公民道德教育及其启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2 王利涛;;软力量概念再辨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3 巫阳朔;;我国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形成与发展[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4 储召锋;;软权力的思想演进——从修昔底德到约瑟夫·奈[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5 刘婷婷;;中国与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比较及启示[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6 李俊,张勤,刘鹏田;美国学校中政治教育的演变阶段探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7 徐希军;美国早期两党形成特点新论[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5期

8 马洪平;;在职校德育课教学中彰显“公民意识”培养[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9 巫阳朔;;我国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的形成与发展[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10 李斯特;;传统文化“误用”的政策分析——从耐克广告争议案切入[J];北大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魏超;;中国军队的软实力与战略传播[A];中国传媒大学第五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熊富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战略意义:三大宏观视角[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3 戴激涛;;预算法:宪法之下的财政基本法——从预算法的修订说起[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册)[C];2010年

4 赵爱玲;;政府诚信:构建和谐社会的首要诉求[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5 金柄珉;;试论跨国民族的多重认同——以对中国朝鲜族认同研究为中心[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族群交往与宗教共处”社会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7年

6 宋浩杰;;培植当代中国人的文化根基——浅谈修习民族民间文化与本土文化根基的养成[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7 陈静静;孙信茹;杨星星;胡特;郭建斌;;传播媒介与社会空间——云南·视角·案例[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8):传播媒介与社会空间论文集[C];2008年

8 张祖钧;;“八荣八耻”是大学生成才的思想基石和道德基础[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7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一)[C];2007年

9 张祖钧;;和谐校园中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途径新尝试——以在校大学生到革命老区当“村官”为例[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8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二)[C];2008年

10 李雪平;;从国际法角度论中国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国际化[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七)[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舒盛芳;大国竞技体育崛起及其战略价值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胡洁;建构视角下的外宣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陈春常;转型中的中国国家治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王淑英;多元文化空间中的湫神信仰仪式及其口头传统[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6 张雪艳;中国当代汉族作家的“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兴海;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董传岭;建国60年华北农村社会生活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9 邓群刚;集体化时代的山区建设与环境演变[D];南开大学;2010年

10 李丹;中国族际政治整合的制度变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悦;新形势下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杨一;沟通行为体、国内制度变迁与国际制度准入[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陈娟;沙特的“软实力”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刘强;从国外司法实践看我国电视节目模板保护[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申健;巴以问题:困境与出路[D];湘潭大学;2010年

6 罗满秀;试论国际政治资源对金融危机的影响[D];湘潭大学;2010年

7 周卫见;以人为本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徐霞;初中政治课堂提问优化策略初探[D];苏州大学;2010年

9 刘晓华;“建国时期”美国的军事改革和建设[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孟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语境下校园心理环境优化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鲁延安;;我国当代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研究综述[J];安康师专学报;2006年05期

2 高丙中;民间的仪式与国家的在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3 马戎;理解民族关系的新思路——少数族群问题的“去政治化”[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4 马戎;;中国社会的另一类“二元结构”[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5 费孝通;简述我的民族研究经历和思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2期

6 李禹阶;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论华夏社会中民族、国家意识的同一性[J];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7 董小川;美国人的人种和种族概念与观念[J];东北师大学报;2004年03期

8 董小川;美国多元文化主义理论再认识[J];东北师大学报;2005年02期

9 杨泉明;;公民意识与权利义务观[J];当代法学;1987年04期

10 马长山;从主人意识走向公民意识——兼论法治条件下的角色意识转型[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97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喇维新;西北回族大学生民族认同、心理健康与高教管理策略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阿达莱提·塔伊尔;;中国柯尔克孜族的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调查研究[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2 李紫烨;;浅析喀什维族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年07期

3 高永久;朱军;;论多民族国家中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J];民族研究;2010年02期

4 覃彩銮;;壮族的国家认同与边疆稳定——广西民族“四个模范”研究之二[J];广西民族研究;2010年04期

5 奂平清;;全球化背景下的当代中国民族认同[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6 龙运荣;;全球网络时代的大众传媒与民族认同[J];广西民族研究;2011年01期

7 古文凤;;苗族民族认同的层级论——对苗族“蒙人”的个案研究[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8 石汉荣;;论海外侨胞的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J];八桂侨刊;2005年05期

9 王纪芒;;全球化时代中国朝鲜族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以中国某边疆的朝鲜族为例[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10 王纪芒;;中国朝鲜族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以中国某边疆地区的朝鲜族为例[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宫玉宽;;我国少数民族民族认同中的宗教因素[A];宗教与民族(第五辑)[C];2007年

2 徐黎丽;;国家认同——影响西北少数民族地区民族关系的核心因素[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4集)[C];2009年

3 史慧颖;张庆林;范丰慧;蒋立松;;中国西南民族地区少数民族民族认同特点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龙藜;;藏族锅庄舞的教育人类学分析[A];和谐共生:2007年全国博士生(教育类)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王欣;;试论民族认同的相对性——以民族学田野调查为例[A];第九届中国世界民族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6 雷琳;;公民意识与国家认同:西北边疆执政安全理念构设[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金柄珉;;试论跨国民族的多重认同——以对中国朝鲜族认同研究为中心[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族群交往与宗教共处”社会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7年

8 汪新建;刘蓓;;社会认同理论视角下的中国朝鲜族多重认同关系[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白叶;;当代新加坡福建会馆认同形态初探——以会讯为切入点[A];《谱牒研究与华侨华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张践;;论复合性民族与多元文化认同[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5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青海省发展中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 执笔 吴玉敏;实现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相统一[N];人民日报;2009年

2 朱军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多民族国家的民族认同与民族整合[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樊红敏;民族认同感如何建构[N];郑州日报;2008年

4 记者 魏武 卫敏丽 傅双琪;中华民族已成中国各民族认同的统称和归属[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5 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张践;国家认同下的民族认同与宗教认同[N];中国民族报;2010年

6 王希恩;说民族认同[N];学习时报;2002年

7 袁同凯 南开大学社会学系;广西融水苗族民族认同的变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8 中央编译局当代所 李义天;构建认同意识下的多民族国家[N];社会科学报;2009年

9 ;民族政策:国家行为的政治规范[N];中国民族报;2007年

10 胡岩;在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过程中增进国家认同[N];中国民族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毕跃光;民族认同、族际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共生关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时春丽;俄罗斯族民族认同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3 张宝成;磨合与交融:呼伦贝尔巴尔虎蒙古人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4 栗志刚;民族认同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周文;佤族心理认同的代际差异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6 张寅;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民族国家建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桂榕;历史·文化·现实:回族的国家认同[D];云南大学;2010年

8 冶芸;民族政治精英的双重认同[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9 闪兰靖;回族基层社区平衡发展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10 鲁艳;多民族杂居区民族边界与民族关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景梅;西安回族的民族认同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2 刘娜;从民族认同到国家认同[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3 王婧琳;“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视角下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关系研究[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2年

4 蒋大国;当代凉山彝族青少年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整合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5 姚静芬;内蒙古西部蒙古族中学生的民族认同和民族区分的测量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6 张贺;延吉市朝鲜族初中生民族认同研究[D];延边大学;2008年

7 李媛;基于认同视角下新疆南疆的区域治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8 侯汝艳;孟连边境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民族认同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1年

9 苏薇薇;“权力的文化网络”与民族认同[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10 严义娟;在内地学习的维吾尔族青少年的民族认同与社会适应[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2409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22409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1ed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