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索伦部农业生产方式的类族辨物
[Abstract]:In the late Ming and early Qing dynasties, economic factors played a decisive role in the process of Soren ethnic differentiation. As a result of the difference of economic form, Oroqun and Daur were recognized in Soren successively, each tribe was able to distinguish the difference between self and others, so that they could identify with themselves and be different from others. Among them, the Daur advanced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mode played a role of clan discrimination, promoted the identity of the Daur people, but also for the Ewenki, Oroqunchun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duced the difficulty. In the process of constructing a unified multinational country in Qing Dynasty, the economic attribute of Sauron Ministry was diluted by political attribute.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系;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舆情中心;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清朝索伦部与满洲关系研究”(14YJC850006)
【分类号】:C9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吉田金一;古清尧;;十七世纪中叶黑龙江流域的原住民[J];民族译丛;1980年06期
2 阿南惟敬;陈劭平;古清尧;;关于清初的黑龙江虎尔哈部[J];民族译丛;1983年03期
3 阿南惟敬;古清尧;陈劭平;;关于清太宗对黑龙江的征讨[J];民族译丛;1994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晓明;;论清末“新政”中的东北教育改革[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2 邵发军;;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发展的“瓶颈”探微[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3 李泽昊;;徐世昌与清末东北文化教育改革[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4 汪澎澜;;清末蒙荒招垦国内原因及解禁探析[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5 马戎;关于民族研究的几个问题[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6 赵兴元;清政府对越境朝民的政策[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7 张林;;20世纪前半叶延边地区经贸初探[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8 乔治忠;李泽昊;;徐世昌与中俄铁路“自治会”交涉[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9 苏久青;苑宏光;;陈昭常与“间岛”交涉[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10 管书合;吴彤;;“火烧船厂”与政府的救灾活动——以宣统三年吉林省城大火为中心[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孟修;;土木之变与庚戌之变比较研究——朝贡体制框架下的明蒙关系新探[A];《中国长城博物馆》2011年第2期[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康德强;传统体育养生的文化哲学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傅美蓉;从反再现到承认的政治[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栗志刚;民族认同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王怀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绩效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5 谭玉林;我国民族团结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毕跃光;民族认同、族际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共生关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雷晴岚;(亻革)家“哈冲”节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田雪梅;近代日本国民的铸造:从明治到大正[D];复旦大学;2011年
9 汪峰;长江中游人居景观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10 高月;清末东北新政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玲玲;漠河金矿官督商办经营研究(1888-1900年)[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金丽雪;东省特别行政区教育研究(1896-1932年)[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董素云;民族福利与民族认同的建构[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4 李博;平山木柄瑶的社会变迁与科学发展[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5 代红明;我国经济类电视谈话节目的危机与转机[D];吉林大学;2011年
6 汪源;辽宁下露河乡朝鲜族身份认同的调查与探索[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蔡佳畦;近现代土默特蒙古族与汉族女性角色比较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8 史莎莎;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民族意识[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袁小飞;影响北京市民族关系的因素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鲁静;少数民族对民族政策的认同感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韩狄;;所谓“兵将留守”与清初对索伦部的管理[A];清代政治制度与民族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徐凯;;清代东北地区民族问题探赜偶感——《清代八旗索伦部研究》序[A];满学论丛(第一辑)[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伟;索伦鄂温克宗教信仰:仪式、象征与解释[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2955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22955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