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景观人类学视角的非遗特色小镇建构路径探析

发布时间:2021-10-10 09:26
  文章从景观人类学的视角,阐述了非遗特色小镇创建是以文化景观资源为依托,对文化空间进行建构的过程。文化景观是特定的时间与空间产物,与非遗特色小镇构成了互为表里的关系;非遗是对文化空间的一种独特表达方式,非遗特色小镇则为非遗文化景观的构建提供了平台,创新了非遗传承路径;文化景观作为非遗传承载体,表征了时间-空间-人的网络关系,构成了非遗文化场域,并通过非遗特色小镇实现文化空间的重构。 

【文章来源】:贵州民族研究. 2019,40(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一、特色小镇与非遗保护模式创新
二、文化景观资源与非遗特色小镇创建
三、文化景观与非遗特色小镇的空间重构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景观人类学的中国文化景观遗产特征与保护[J]. 洪磊.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2)
[2]浙江特色小镇在新型城镇化中的实践模式探析[J]. 苏斯彬,张旭亮.  宏观经济管理. 2016(10)
[3]景观人类学视角的文化景观遗产保护探析——兼论浙江省文化景观遗产保护对策[J]. 张友军.  艺术教育. 2015(05)
[4]框架理论:概念、源流与方法探析——兼论我国框架理论研究的阙失[J]. 刘强.  中国出版. 2015(08)
[5]从“文化景观”到“文化景观遗产”(下)[J]. 单霁翔.  东南文化. 2010(03)
[6]社会空间的生产——析列斐伏尔《空间的生产》[J]. 陆扬.  甘肃社会科学. 2008(05)
[7]古村落文化景观的基因表达与景观识别[J]. 刘沛林.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2003(04)



本文编号:34281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34281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6a6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