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跨境流动、污名话语与国家认同:基于中缅边境田野调查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2-01-27 05:47
  近些年来,随着中缅边境经济交流、社会互动和文化发展的发展,中国边民对缅甸形成了诸多负面印象。基于人类学的田野调查,通过深度访谈和参与观察的方式,从边境日常生活出发,讨论在跨境流动过程中的污名话语建构与实践,以及污名话语背后的国家认同问题。中缅边境日常生活中的污名话语,背后实则是政治经济结构与社会文化发展的差异化呈现,体现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边境地区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成果。 

【文章来源】: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20,12(03)CSSCI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文献综述:研究问题的提出
    (一)污名研究
    (二)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
二、污名建构:刻板印象与他者想象
    (一)身体污名
    (二)身份污名
    (三)生活污名
三、污名话语:跨境流动与国家认同
四、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边疆与民族的互构:历史过程与现实影响[J]. 范可.  民族研究. 2017(06)
[2]“跨国民族”再认识——与马戎先生商榷[J]. 周建新.  开放时代. 2017(05)
[3]何以“边”为:巴特“族群边界”理论的启迪[J]. 范可.  学术月刊. 2017(07)
[4]边界、边民与国家——跨国民族研究的三个面向[J]. 周建新.  广西民族研究. 2017(03)
[5]如何认识“跨境民族”[J]. 马戎.  开放时代. 2016 (06)
[6]边疆特征论[J]. 何明.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1)
[7]与疾病相关的污名——以中国的精神疾病和艾滋病污名为例[J]. 郭金华.  学术月刊. 2015(07)
[8]污名研究:概念、理论和模型的演进[J]. 郭金华.  学海. 2015(02)
[9]人类学与文化转型——对分离技术的逃避与“在一起”哲学的回归[J]. 赵旭东.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2)
[10]“跨界民族”的族群认同与国家认同——以中越边境的壮族为例[J]. 梁茂春.  西北民族研究. 2012(02)



本文编号:36118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36118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0dd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