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梭戛长角苗的时空观

发布时间:2017-09-29 11:19

  本文关键词:梭戛长角苗的时空观


  更多相关文章: 长角苗 时间 空间 木刻刻 秩序


【摘要】:本文着重于对长角苗的时空观念进行讨论,其目在于揭示出长角苗对世界的认识方式的独特性。长角苗是苗族的一支,且是最为原始的苗族分支,由于长期居住于中国西南的偏远地区,且自身执行严格的族内婚规则,使得长角苗在当今现代化工业社会中仍然相对较好的保存着自身的民族文化。但是相对于其较为贫瘠的文化表征来说,长角苗社会有着一套完整且复杂的观念体系,对这套观念体系的发掘就是本文所重点进行的工作。总的来说长角苗的时间观念处于点状时间与链状时间之间,体现为一种有限的时间链条,对过去和未来建立起有限且模糊的时间秩序,这种时间秩序的核心体现在一种被称作“木刻刻”的神圣器物中。而其空间观念则相对较为复杂,是由两种现实空间与两种观念空间组成的系统,且在这四类空间之间相互构成了复杂的肯定与否定关系,而身处其中的长角苗因而有着极为微妙的心态与认识方式。与此同时,本文还讨论了在这样的认识方式统治下的长角苗在现今社会中的处境以及由认识方式的不同所产生的发展方面的障碍。
【关键词】:长角苗 时间 空间 木刻刻 秩序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C955;B933
【目录】:
  • 中文摘要5-6
  • Abstract6-7
  • 目录7-8
  • 绪论8-20
  • 第一节:论文写作的目标及研究意义8-9
  • 第二节:时空观念在文化中的体现9-13
  • 第三节:长角苗概况以及文章结构13-16
  • 第四节:论文研究方法以及文献综述16-20
  • 第一章 :长角苗的时间属性20-36
  • 第一节:长角苗的记时体系21-24
  • 第二节:长角苗的“木刻刻”24-30
  • 一、木刻刻的基本概念24-27
  • 二、木刻刻的使用方法27-28
  • 三、木刻刻的解释28-30
  • 第三节:“木刻刻”与长角苗时间观30-33
  • 第四节:时间的融合33-36
  • 第二章 :长角苗的神圣时间36-41
  • 第一节:长角苗的节日36-38
  • 第二节:长角苗的时间冲突38-41
  • 第三章 :长角苗的空间41-57
  • 第一节:长角苗的四分空间41-47
  • 第二节:空间的旅行47-52
  • 第三节:长角苗的时空观52-57
  • 参考文献57-58
  • 致谢58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樊庆彦;;论《聊斋志异》的娱乐功能[J];蒲松龄研究;2011年01期

2 曹月如;;从祖荫之下到宗教超市——冀中农村宗教变迁考察[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2期

3 曹月如;;人类学视野下的宗教研究路径探讨[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2期

4 王昊;论元杂剧与法律文化[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5 钱雯;;文化诗学:理论、方法及局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6 彭松;;文化困境中的诗性省思——叶维廉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7 郭承波;;浅论建筑设计中的韵律美[J];安徽建筑;2006年06期

8 贾欣;;试论农业生产方式下的中国传统生育文化——基于文化符号学的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12期

9 李曼;;儒家思想对我国城市景观设计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5期

10 刘萍;左拉的“真”——从小说《娜娜》谈起[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春林;;角色同一与角色分裂——鲁迅与卢那察尔斯基[A];鲁迅与“左联”——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张铮;;简论人类文明的艺术性[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七辑)[C];2010年

3 李永东;;区域文化与20世纪中国小说的消长沉浮[A];巴蜀作家与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论文集[C];2006年

4 何林;;多样的“天堂”之路——茶腊村三个不同宗教信徒的葬礼[A];全球化背景下的云南文化多样性[C];2010年

5 韩瑞霞;;互联网对拉斯维尔5W模式的冲击[A];中国传媒大学第一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7年

6 王芳恒;;略论宗教对民族历史文化的贡献[A];布依学研究(之五)——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五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5年

7 周丽玲;;生命之源:对苗族民间文学的一种阅读[A];贵州省写作学会2007年务川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李国新;;满石风动话线语——沂南北寨汉画像石艺术特色阐释[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李树榕;;草原文化核心理念与“草原歌曲”[A];论草原文化(第五辑)[C];2008年

10 常宏;;作为认知模式的草原文化理论及其在文化产业中的整合作用[A];论草原文化(第七辑)[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素芹;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制度障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刘秋芝;口头表演与文化阐释[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5 吴舜立;自然审美:川端康成的文学世界[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长娟;社会性别视角下乡村女教师生涯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刘明辉;魏晋士人政治心态类型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邓群刚;集体化时代的山区建设与环境演变[D];南开大学;2010年

9 李丹;中国族际政治整合的制度变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梅祖蓉;历史,文化与人格[D];武汉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小雪;语文教育中的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胡优玄;广西民族文化资本化中的政府政策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华东方;遗山词研究三题[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潘瑜;客家祠堂文化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叶喜冰;现代商业插画与媒介发展的互动关系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6 杨铭;先秦儒道游观比较[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野;先秦休闲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张莹;黑土地文化与萧红小说创作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姚洪阳;试论人机关系的历史发展及其文化考量[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10 胡朋君;民俗视野中的迟子建小说创作[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9417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9417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d31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