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中的互为主体与人类学的社会担当
本文关键词:“非遗”中的互为主体与人类学的社会担当
【摘要】:"非遗"的提出和人类学的发展密切相关:人类学先有殖民色彩,后有学科反思,开始突出本土人的主体性,强调对本土文化的浓描,当下又提出担当人类学的口号。"非遗"项目继承了人类学对本土文化的关注,怀同情之心,行善良之举,帮助本土人传承有形资财和无形资财。但"非遗"人士要回答这样一个问题:谁之"非遗"?就像人类学是人人共享的一样,"非遗"也是人人共享的。担当人类学已经在"非遗"项目中扮演角色,在突出本土主体性的同时,也要承认政府和学者的主体性,互为主体,互为条件,以便促成人人之"非遗"的重叠共识。
【作者单位】: 贵州大学;
【关键词】: “非遗” 本土主体性 互为主体 人类学担当
【分类号】:C912.4
【正文快照】: 一、中国的“非遗”背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safeguarding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系统工程,涉及制定和履行有关国际公约,遴选和保护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组织相关的学术研究和公共宣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3年颁布的《保护非物质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大鸣;;人类学的乡村视野 主持者言[J];思想战线;2006年05期
2 李晓禺;;关于人类学的一点思考[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10期
3 A·霍恩沃特·格洛克斯坦;宇文;;应急人类学研究委员会[J];民族译丛;1985年06期
4 A·金茨里;肖虹;;人类学与社会主义[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1989年11期
5 郭浩;;马克思《人类学笔记》研究综述[J];邢台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6 苏珊娜·M·霍夫曼;安东尼·奥利弗-斯密斯;彭文斌;;人类学与灾难研究的范式[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7 潘华琼;非洲人类学研究:希望与困难并存[J];西亚非洲;2000年03期
8 刘春英;“尤卡拉”史话——日本北海道大学的文化人类学研究[J];日本学论坛;2000年04期
9 孙庆忠;;人类学追踪调查的虚与实——重访南景村的思考[J];思想战线;2007年01期
10 王启梁;;从书斋的冥想中出走——人类学田野调查方法在法学研究中的运用浅述[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一飞;李彬;;关于我国都市人类学发展的几点设想[A];中国都市人类学会第一次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3年
2 ;首届都市人类学会讨论会提出加快都市人类学发展[A];中国都市人类学会第一次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3年
3 杜发春;;民族所召开都市人类学研究学术研讨会[A];中国都市人类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庆祝阮西湖教授从事学术研究50年暨都市人类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麻国庆;;祖荫下的社会认同:宗族、同族与门中——“传统”的复兴与创造的东亚人类学的比较研究(发言概要)(草稿)[A];庆贺黄淑娉教授从教50周年暨人类学理论与方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叶舒宪;;人类学质疑“发展观”[A];第二届中国(海南)生态文化论坛论文集[C];2005年
6 李亦园;;致人类学高级论坛贺信[A];人类学与当代中国社会——人类学高级论坛2002卷[C];2002年
7 谢玉杰;;第二届人类学高级论坛闭幕词[A];人类生存与生态环境——人类学高级论坛2004卷[C];2004年
8 安晓平;苑鹏;徐杰舜;;人类学:人类历程的历史镜子[A];社会转型与文化转型——人类学高级论坛2012卷[C];2012年
9 阮西湖;张继焦;;国外都市人类学的理论、方法及发展趋势[A];中国都市人类学会第一次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3年
10 黄凤祥;;在“庆祝阮西湖教授从事学术研究50年暨都市人类学研讨会”上的发言[A];中国都市人类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庆祝阮西湖教授从事学术研究50年暨都市人类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熙涵;人类学研究后继乏人[N];文汇报;2008年
2 田建明;泰勒:第一位对文化概念进行人类学定义的学者[N];中国民族报;2008年
3 民研;探讨企业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4 海路 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走出山野”彰显人类学跨学科特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5 王丽娜;中国走出去需要海外人类学[N];中国民族报;2012年
6 安晓平 苑鹏 徐杰舜;人类学:人类历程的历史镜子[N];社会科学报;2012年
7 侯波波 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提供多元视角的法律人类学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8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郑少雄;2010年以来国外人类学研究动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9 朱晓剑;人类学不是历史的注脚[N];深圳商报;2013年
10 本报记者 李永杰 实习记者 章昕颖;海洋人类学:凝练与海洋相处的智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蒋俊;帝国边陲:桂西土司社会的历史人类学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2 孙金菊;乡村回族妇女疾病与健康的人类学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3 石峰;组织参与的力量性与缺失性替补[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4 余冰;西街社会[D];中山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丘文荣;南登屯村庄规划的人类学考察[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2 张磊;荀令留香—文若之死的人类学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3 刘宇;蹲点:以湘西老村为例的人类学考察[D];中南大学;2006年
4 李凌飞;“学困生”个案的人类学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5 王世晓;网恋的虚拟人类学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6 房琳;人类学生命史中移情问题的探讨[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7 蔡柳青;蚕农经济生活的人类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8 宋敏;美术人类学的历史、现状及走向[D];兰州大学;2007年
9 陶洁;关于城镇贫困人口的人类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10 刘颖;女性性服务者流动性的人类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9646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9646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