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中国走廊学发凡——从民族的“藏彝走廊”到世界的“一带一路”

发布时间:2017-10-08 19:22

  本文关键词:中国走廊学发凡——从民族的“藏彝走廊”到世界的“一带一路”


  更多相关文章: “藏彝走廊” 海外民族志 “一带一路” 走廊学


【摘要】:20世纪80年代前后,费孝通提出"藏彝走廊"概念,最初是为从宏观上看各个民族的演变、进而进行民族识别,后来逐渐将其与丝绸之路联系起来,希望以"藏彝走廊"为中心重建南方丝绸之路,发展西南民族经济。其后,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界逐渐有学者开始将研究目光投注于中国不同地区的民族走廊。现今,中国人类学海外民族志研究日渐兴起,中国人类学者开始将研究对象扩展至国外;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已经提出,"一带一路"将走廊的概念与研究范围推向国际化,形成世界民族走廊概念。无论是海外民族志研究,还是"一带一路"战略构想,都为走廊学从对概念的定义与范围的界定走向实地田野研究提供了一个重要契机。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人类学研究所;
【关键词】“藏彝走廊” 海外民族志 “一带一路” 走廊学
【基金】: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费孝通思想研究:人类学视野的展开”阶段性成果(15XNL025)
【分类号】:C95
【正文快照】: 从一种民族走廊的概念去理解中国多民族关系的往来互动,由此而提出“藏彝走廊”的概念,这是费孝通结合中国民族的实际而提出来的对既有民族关系理解的新尝试,由此而在民族问题的基础之上,带动了诸多不同地区民族走廊的发现、识别和确认,并且无意之中带动了中国走廊学研究的全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树民;;藏彝走廊——区域研究的沃土[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年01期

2 王铭铭;;藏彝走廊——多学科区域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年01期

3 吴其付;;藏彝走廊与遗产廊道构建[J];贵州民族研究;2007年04期

4 石硕;;关于认识藏彝走廊的三个角度与研究思路[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5 郭岚;;袁晓文、李锦的《藏彝走廊东部边缘族群互动与发展》出版[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6 段渝;;藏彝走廊与丝绸之路[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0年02期

7 曾现江;;吐蕃东渐与藏彝走廊的族群互动及族群分布格局演变[J];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8 石硕;;关于藏彝走廊的民族与文化格局——试论藏彝走廊的文化分区[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0年12期

9 陈心林;;藏彝走廊研究刍论[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7期

10 王铭铭;;初入“藏彝走廊”记[J];西北民族研究;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硕;;藏彝走廊:一个独具价值的民族区域——谈费孝通先生提出的“藏彝走廊”概念与区域[A];“藏彝走廊历史文化”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C];2003年

2 刘复生;;族群问题三议——以藏彝走廊民族为例[A];“藏彝走廊历史文化”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C];2003年

3 刘辉强;;藏彝走廊的民族语言[A];“藏彝走廊历史文化”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C];2003年

4 尚云川;;“藏彝走廊”的民族语言文化特征[A];中国民族语言学会第10届学术讨论会摘要集[C];2010年

5 曾现江;;藏彝走廊的蒙古祖源记忆与传说概论[A];西藏及其他藏区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论文集[C];2006年

6 孙宏年;;20世纪的西康建省与藏彝走廊地区的发展初探[A];“藏彝走廊历史文化”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C];2003年

7 艾南山;;藏彝走廊的地缘环境和发展刍议[A];西部发展评论(2005年第3期 总第17期)[C];2005年

8 石硕;;神的居所:藏彝走廊中的碉楼——从民族志材料看碉楼起源的原初意义与功能[A];文化传承与历史记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白志红;;藏彝走廊中“藏回”的民族认同及其主体性——以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藏回”为例[A];中华民族认同与认同中华民族——人类学高级论坛2008卷[C];2008年

10 邓平;;藏彝走廊“锅庄贸易”的机制和启示[A];共识(2012秋刊08)——创新边疆民族宗教治理 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李绍明;费孝通论藏彝走廊[N];中国民族报;2006年

2 石硕 梁枢;藏彝走廊:思想的源地[N];光明日报;2003年

3 本报记者 宋明;“藏彝走廊”上的凉山亮点多[N];凉山日报(汉);2006年

4 闵克;“藏彝走廊族群认同及社会文化互动”学术研讨会召开[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5 张原;对“藏彝走廊”的人类学审视[N];中国文化报;2013年

6 周万任;尔苏藏族瑰宝——《母虎历书》[N];中国文物报;2014年

7 记者 陈四四;麦坪遗址 佐证藏彝走廊文化交流[N];四川日报;2006年

8 齐健;藏彝走廊沟通中国南北丝绸之路[N];西部时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曾现江;胡系民族与藏彝走廊:以蒙古族为中心的历史学考察[D];四川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韩爽;藏彝走廊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融合与发展研究[D];成都体育学院;2011年

2 陆刚;互动与相融[D];北方民族大学;2011年

3 李灿松;白族商人与“藏彝走廊”地区经济发展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8年

4 吕登凤;九龙县藏彝走廊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9958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9958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0e0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