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格鲁桑地方品种农艺性状与分子标记的关联分析

发布时间:2020-04-09 21:35
【摘要】:我国的优势传统产业“丝绸业”在国际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中桑树作为家蚕饲料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格鲁桑主要分布于我国山西省,是黄土高原最具代表性的一个桑树种群,也是我国桑树种质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在桑树表型研究的基础上,对格鲁桑种质资源重要农艺性状与分子标记进行关联分析,从而寻找与其表型相关的优异基因,从分子水平解释桑树表型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对桑树种质资源重要功能基因的克隆与挖掘以及桑树遗传育种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首先对98份黄土高原格鲁桑地方品种的34个农艺性状进行了田间鉴定,然后对参鉴种质遗传多样性以及群体结构进行分析研究,最后将农艺性状与分子标记进行关联分析,继而得到影响农艺性状的分子标记位点。研究结果如下:1.利用数据处理软件SPSS17.0对98份参鉴种质34个农艺性状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农艺性状之间差异较大,其中单株总条数、单株产叶量(秋季)和公斤叶片数(秋季)的变异系数达到了30%以上,而单株产叶量(秋季)的变异系数最大为45.44%。另外,叶基、叶色、叶面光泽、叶尖等共16个农艺性状差异较大。结果表明,黄土高原格鲁桑种质资源品种间遗传多样性丰富,为开展下一步关联分析,奠定了基础。2.采用筛选出的11个ISSR引物对98份参鉴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与群体结构的分析。引物共扩增出119条清晰的带,其中多态性条带97条,多态性比率为81.5%。不同引物扩增的条带数为9~13条,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11条带,平均多态性条带数9条。遗传多样性分析显示,平均每个位点观测等位基因数为1.8235,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5243,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3023,Shannon's信息指数为0.4480,结果说明98份参鉴种质之间的ISSR有较大变异,遗传多样性丰富,多态性较高。另外,UPGMA聚类分析结果佐证了徐永信提出的“格鲁桑原产地为山西省沁水县、阳城县”的观点。3.综合分析98份参鉴种质的表型性状数据、多态性标记位点数据、群体结构数据(Q值)和亲缘关系矩阵(K),使用关联分析软件TASSEL2.1并应用混合线性模型(MLM)进行分子标记与农艺性状的关联分析。检测的119个ISSR位点中,在P0.01的情况下,共有17个位点与14个农艺性状相关联,表型变异解释率在7.03%~12.27%,表型变异解释率最小的是与loci29位点关联的全叶形状,表型变异解释率最大的是与loci119位点关联的单株产叶量(秋季)。与全叶形状、皮孔、冬芽颜色相关联的位点各有2个,与单株产叶量相关联的位点有3个。本文对格鲁桑种质农艺性状和分子标记的关联分析结果,为桑树遗传育种工作积累了丰富的数据和资料,对桑树重要功能基因挖掘与桑树品种遗传改良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江苏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S888.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樊孔彰;宋慧贞;王世华;孙日彦;石瑞常;;山东的桑树品种资源[J];蚕学通讯;1988年04期

2 林子;;《齐鲁桑王》栽培之道[J];中国花卉盆景;2010年11期

3 刘子玉;;山东省临朐县金星社鲁桑插条初步试验总结[J];蚕丝通报;1958年04期

4 林子;;《齐鲁桑王》小析[J];花木盆景(盆景赏石);2010年01期

5 林子;洪佳彬;;齐鲁桑王[J];中国花卉盆景;2010年07期

6 贺光庆,刘宜增,有令美;淄博市高干乔木鲁桑的发展简史和现状[J];蚕桑通报;1994年01期

7 常晋淑;;白格鲁桑冬芽的组织培养[J];山西农业科学;1985年03期

8 ;“鲁桑源”系列饮品 凭啥畅销国内外[J];现代营销(经营版);2012年01期

9 蒯元璋,刘文安,崔元仁;从鲁桑种质资源中选拔抗病品种的研究[J];蚕业科学;1996年03期

10 陈树启,,韩红发;晋桑一号育成报告[J];蚕业科学;199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张和禹;孙辉;;桑树砧木耐盐性比较[A];中国蚕学会第四届青年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4年

2 彭波;胡兴明;叶楚华;邓文;;桑树种质资源SSR标记的遗传多样性分析[A];中南五省区蚕桑育种协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彭波;胡兴明;邓文;叶楚华;;SSR标记与桑树表型性状的关联分析[A];中南五省区蚕桑育种协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朱方容;胡乐山;雷扶生;田智得;林强;莫现会;;桑树品种资源的收集引进与创新研究[A];全国桑树种质资源及育种和蚕桑综合利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朱方容;胡乐山;雷扶生;田智得;林强;莫现会;;桑树品种资源的收集引进与创新研究[A];中国蚕学会第七届二次理事会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陈俊百;黄勇;张林;赵卫国;潘一乐;;利用ISSR分子标记构建山东、河北鲁桑地方品种核心种质[A];江苏省遗传学会第七届二次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7 刘刚;佟万红;李俊;黄盖群;昝明才;危玲;;丰产、稳产、高光效生态型新桑品种川桑98-1的育成[A];中国蚕学会第六届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3)[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仁芳;桑属系统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玺玺;黄土高原格鲁桑地方品种农艺性状与分子标记的关联分析[D];江苏科技大学;2019年

2 李巧丽;广东桑和鲁桑叶绿体基因组高通量测序及基因注释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年

3 钱娇;桑树氮代谢相关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D];江苏科技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6212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dzwbhlw/26212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6be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