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桑树内生菌和紫花苜蓿病原菌分离鉴定

发布时间:2020-04-21 19:32
【摘要】:桑(Morus spp.)叶不仅是蚕的饲料,还因其粗蛋白含量高、各类矿物营养、维生素丰富、适口性好及消化率高等特点作为一种新型优势的饲草资源。植物内生真菌有着多样的生态学作用,包括促进植物生长、提高植物抗逆性等。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是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广、最重要的一种多年生豆科牧草,其具有粗蛋白含量高,产量高的特点。随着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病害发生成为限制紫花苜蓿产量及品质的重要影响因素。明确这两种饲料植物病原菌及内生菌的种类和危害是产业开发和健康养殖的重要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本研究于2015年~2017年从陕西省4县区(杨凌区、彬县、定边县和榆阳区)采集紫花苜蓿病害样本和健康桑树样本,采用组织分离法进行分离和纯化,对分离物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种属鉴定,采用平皿法和灌根法确定其致病性。主要内容和结论如下:1.利用组织块分离法对采集自杨凌区的红果二号桑树品种健康枝条和叶片进行内生菌分离与纯化,并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对分离纯化得到的内生菌菌株进行鉴定,共分离纯化得到10株内生真菌,隶属于7个属,分别是刺盘孢属(Colletotrichum sp.)、茎点霉属(Phoma sp.)、拟茎点霉属(Phomopsis sp.)、派伦霉属(Peyronellaea sp.)、镰刀菌属(Fusarium sp.)、毛霉属(Mucor sp.)和炭角菌属(Xylaria sp.)。研究表明:杨凌区红果二号桑树品种内生菌分布于7个属,且拟茎点霉属、刺盘孢属和镰刀菌属分离率较高。2.2015~2017年在彬县苜蓿种植地病害调查中,褐斑病和叶斑病于2015年发生最为严重,发病率分别达43.89%和54.09%;2015~2016年定边县苜蓿病害调查中,褐斑病危害最为严重,2016年9月发病率高达55.29%;榆阳区2015年褐斑病发生最为严重,发病率高达55.50%;苜蓿锈病、根腐病、黑茎病、白粉病及菟丝子害等亦有发生,但发生频率及危害程度较褐斑病和叶斑病低。研究表明:陕西省苜蓿病害发生呈现出病害种类多,发生时间长,以褐斑病和叶斑病为主要病害,其余病害虽有发生但为害程度较小的特点。3.从彬县、杨凌区、定边县及榆阳区4个地点采集的紫花苜蓿根腐病病样的分离物中共鉴定出4种镰刀菌,即燕麦镰刀菌(Fusarium avenaceum),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变红镰刀菌(Fusarium incarnatum),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4个地点均分离出燕麦镰刀菌,彬县、定边县及榆阳区分离出腐皮镰刀菌,彬县和杨凌区分别分离出变红镰刀菌和尖孢镰刀菌。平皿法致病性试验表明所有菌株均有致病性,采集自定边县的腐皮镰刀菌DB2菌株病情指数显著高于该县的燕麦镰刀菌DB1菌株,其余菌株的病情指数差异不显著;灌根法致病性试验同样验证了4种菌株BX1、BX2、BX3和YL2对苜蓿的致病性。同时,这四种苜蓿根腐病致病镰刀菌也是陕西省首次报道。研究表明:陕西省紫花苜蓿根腐病致病菌优势种群为燕麦镰刀菌,其次是腐皮镰刀菌。4.2017年于杨凌区苜蓿种植地发现一种往年未发现病害--苜蓿叶枯病,采集病样后进行病原菌分离、纯化、致病性测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获得具有致病力的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菌株,其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为:该菌最适pH值为7;黑暗条件下有利于该菌生长;对碳源的利用效果中以可溶性淀粉最好,对果糖利用效果最差;最适氮源为硝酸钾,对硝酸铵利用效果最差。研究表明:引起紫花苜蓿叶枯病的病原菌为立枯丝核菌
【图文】:

内生菌,桑叶,气生菌丝,毛绒


图 2-1 分离自桑叶的内生菌Fig.2-1 Endophytes isolated from mulberry leafA:HGA1;B:HGA2;C:HGA3;D:HGA4;E:HGA5;F:HGA6GB1 呈白色,具大量毛绒状气生菌丝,,生长速度快(图 2-2A)毛绒状气生菌丝(图 2-2B);菌株 HGB3 具有致密白色气生菌丝

桑枝,内生菌


图 2-2 分离自桑枝条的内生菌Fig.2-2 Endophytes isolated from mulberry shootA: HGB1; B: HGB2; C: HGB3; D: HGB4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S435.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志杰;张锋;张淑莲;赵杰;李英梅;王琦;严攀;;陕西温室黄瓜根腐病及流行因素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9年04期

2 刘志恒;李艳君;杨红;钱国东;孙俊;;白菜丝核菌叶腐病病原菌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J];北方园艺;2009年05期

3 李克梅;郭庆元;赵莉;陈祥忠;;新疆苜蓿立枯丝核菌菌丝融合群及其致病性研究[J];草业科学;2009年05期

4 曾亮;袁庆华;姚拓;;苜蓿叶斑病产量损失预测研究[J];中国草地学报;2009年01期

5 万豪;刘育新;韩小虎;张淑霞;;紫花苜蓿霜霉病的调查研究[J];草业与畜牧;2008年10期

6 石仁才;商鸿生;张敬泽;;中国中部5省(市)草坪禾草立枯丝核菌的菌丝融合群研究[J];植物病理学报;2008年02期

7 窦学娥;牟志美;韩景瑞;高绘菊;冀宪领;刘峰;路国兵;;桑树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多样性分析[J];蚕业科学;2008年01期

8 刘文娇;薛凌峰;;桑叶作为饲料资源的应用研究进展[J];兽药与饲料添加剂;2007年06期

9 刘爱荣;吴晓鹏;徐同;;红树林内生真菌研究进展[J];应用生态学报;2007年04期

10 袁庆华;;我国苜蓿病害研究进展[J];植物保护;2007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文朝慧;甘肃环县紫花苜蓿根腐病及其生物防治[D];兰州大学;2015年

2 赵娟;连作甜瓜蔓根真菌病害发生与放线菌生物防治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3 李敏权;苜蓿根和根颈腐烂病的病原及种质抗病性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6356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dzwbhlw/26356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d46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