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丽纹象甲危害翅荚木的种群生物生态学及生防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23 15:19
【摘要】:翅荚木(Zeniainsignis Chun)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因其环境适应性强、生长迅速、用途广、利用价值高等特点,被广泛推广引种栽培。茶丽纹象甲(Myllocerinus aurolineatus Voss)可寄生于多种植物,多危害茶,新发现其危害翅荚木,主要以成虫危害翅荚木的叶片,影响树体生长。本研究通过林间调查和室内饲养观察等方法,对以翅荚木为寄主的茶丽纹象甲种群的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进行了观察研究,并进行了绿僵菌和白僵菌对该虫成虫致病力的室内测定。研究结果如下:茶丽纹象甲在福建省龙岩市翅荚木纯林1a发生1代,以幼虫在土壤表层越冬。3月下旬越冬幼虫化蛹,4月下旬为化蛹高峰期,6月中旬蛹终见。4月中旬蛹开始羽化,始见成虫,5月中旬为成虫出土高峰期,9月上旬成虫终见。5月上旬雌虫开始产卵,6月中旬为产卵高峰期,8月初卵终见。5月下旬出现初孵幼虫,6月下旬为幼虫孵化高峰期,11月下旬幼虫越冬。茶丽纹象甲成虫取食翅荚木叶片补充营养,成虫的取食高峰期在6:00-9:00 和 16:00-21:00。雌虫一生取食总量为 568.0-2013.0mm2/头,平均为1318.4mm2/头;雄虫一生取食总量为326.0-1375.0mm2/头,平均为792.4mm2/头。已交尾雌虫的寿命为24.0-52.0d,平均40.8d;未交尾雌虫的寿命为28.0-67.0d,平均50.1d。已交尾雄虫的寿命为17.0-49.0d,平均31.0d;未交尾雄虫的寿命为21.0-50.0d,平均36.2d。成虫的取食量和寿命因出土时间不同存在差异,5月中旬出土成虫的取食总量最大,其寿命也最长。成虫对翅荚木叶片的叶龄选择依次是:嫩叶成熟叶老叶。雌虫在完全不取食的情况下平均存活5.5d,雄虫平均存活4.5d。雌虫在出土后8.0-12.0d,平均9.5d,进行初次交尾。成虫主要在翅荚木叶片上进行交尾。雌虫一生交尾7-38次,平均20次。雄虫一生交尾4-26次,平均13次。雌虫在初次产卵前交尾4-8次,平均5次。雌虫在初次交尾后的4.0-10.0d,平均6.9d,进行初次产卵。雌虫产卵的高峰期在6:00-9:00和20:00-24:00。卵多为单产。在1雌1雄的情况下,雌虫平均交尾12次,平均产卵175粒。在1雌2雄的情况下,雌虫平均交尾19次,平均产卵184粒。在1雌3雄的情况下,雌虫平均交尾30次,平均产卵201粒。茶丽纹象甲成虫在翅荚木纯林的发生期为4月中旬到9月上旬。4月中旬至6月是为害高峰期,以5月上旬为害最严重。7月以后,成虫的数量逐渐减少,9月上旬成虫终见。聚集度指标分析结果表明茶丽纹象甲成虫在翅荚木纯林的空间分布属于聚集分布,并且聚集密度强度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大而增大。通过回归模型检验求得Iwao模型M*=0.1823+2.7492m,Taylor幂法则回归模型logs2=0.4721+1.4647logm,兰星平Lα-m回归模型Lα=0.5201+1.1361m,张连翔 Z—V 模型 Z=0.4565+1.4616V,表明翅荚木林地内的茶丽纹象甲成虫的种群分布型呈聚集分布,而且4个模型的相关系数r均大于0.6,相关性较强,表明4个模型均为有效。运用Blackith公式计算聚集均数检验聚集原因,λ均小于2,表明茶丽纹象甲成虫聚集原因不是其本身聚集习性所造成的,而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根据Iwao模型M*=0.1823+2.7492m,建立茶丽纹象甲成虫的理论抽样数和序贯抽样表。通过6种生防真菌对茶丽纹象甲成虫进行室内致病力测定,致病力大小结果为 BWYSMa1775Ma1291-2MaFzzL-01Maxm-05MaYT-04,白僵菌BWYS和绿僵菌Ma1775菌株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7.67%和86.05%,僵虫率分别为97.67%和86.67%,LT50分别为 14.1d 和 17.2d。
【图文】:

取食量,日规


图1-2茶丽纹象甲成虫取食量日规律逡逑Figure邋1-2邋The邋daily邋regularity邋of邋food邋consumption邋of邋M邋aurolineatus邋adult逡逑在1雌1雄的情况下,茶丽纹象甲成虫取食量年规律见图1-3。成虫在出土逡逑后的邋10-lld、18-19d、26-27d、30-31d邋和邋34-35d邋的取食量均少于邋50.0mm2/对。逡逑根据观察记录,10-lld、26-27d和30-31d成虫有交尾情况;18-19d和34-35d雌逡逑虫有产卵情况,因此认为成虫交尾和雌虫产卵时取食少。相比较下,成虫交尾前逡逑和雌虫产卵前取食量大。出土后第6-7d的取食量是第10-lld的13.1±5.4倍;逡逑第14-15d的取食量是第18-19d的14.8±6.6倍;第22-23d是第26-27d的5.3土逡逑2.0倍;第32-33d的取食量是第34-35d的4.6±1.1倍。从图中还可以看出,成逡逑虫在死亡前取食量也会减少。逡逑300邋r逡逑Q邋I邋垂逦I邋I邋I逦I邋I逦I邋I邋I逦I邋I邋I逦I邋I逦I邋I邋I逦I邋I逦■逦|邋曹邋|逦|逦|逦|逦|逦■逡逑1邋3邋5邋7邋9邋11邋13邋15邋171921邋2325272931333537394143454749515355逡逑出土日期/d逡逑图1-3茶丽纹象甲成虫取食量年规律逡逑Figure邋1-3邋The邋annual邋regularity邋of邋food邋consumption邋of邋M邋aurolineatus邋adult逡逑16逡逑

取食量,规律,雌虫


0:00-4:00逦4:00-8:00逦8:00-12:00邋12:00-16:00邋16:00-20:00邋20:00-24:00逡逑各时间段逡逑图1-2茶丽纹象甲成虫取食量日规律逡逑Figure邋1-2邋The邋daily邋regularity邋of邋food邋consumption邋of邋M邋aurolineatus邋adult逡逑在1雌1雄的情况下,茶丽纹象甲成虫取食量年规律见图1-3。成虫在出土逡逑后的邋10-lld、18-19d、26-27d、30-31d邋和邋34-35d邋的取食量均少于邋50.0mm2/对。逡逑根据观察记录,10-lld、26-27d和30-31d成虫有交尾情况;18-19d和34-35d雌逡逑虫有产卵情况,因此认为成虫交尾和雌虫产卵时取食少。相比较下,成虫交尾前逡逑和雌虫产卵前取食量大。出土后第6-7d的取食量是第10-lld的13.1±5.4倍;逡逑第14-15d的取食量是第18-19d的14.8±6.6倍;第22-23d是第26-27d的5.3土逡逑2.0倍;第32-33d的取食量是第34-35d的4.6±1.1倍。从图中还可以看出,,成逡逑虫在死亡前取食量也会减少。逡逑300邋r逡逑Q邋I邋垂逦I邋I邋I逦I邋I逦I邋I邋I逦I邋I邋I逦I邋I逦I邋I邋I逦I邋I逦■逦|邋曹邋|逦|逦|逦|逦|逦■逡逑1邋3邋5邋7邋9邋11邋13邋15邋171921邋2325272931333537394143454749515355逡逑出土日期/d逡逑图1-3茶丽纹象甲成虫取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农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S763.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晓玲;;茶园食叶能手“花鸡娘”——茶丽纹象甲[J];中国茶叶;2018年11期

2 青茗;;茶丽纹象甲如何防治[J];农家之友;2017年07期

3 黄世雄;茶丽纹象甲发生与综合防治技术[J];茶叶科学技术;2005年03期

4 林乃铨,邹明权,郭剑雄,邹武,孙新涛,陈超英,王黎明;茶丽纹象甲冬季幼虫期防治试验初报[J];福建茶叶;2004年01期

5 林宗学;应用锐劲特防治茶丽纹象甲[J];福建农业;2004年11期

6 许含冰;茶丽纹象甲发生与防治[J];福建农业;2002年12期

7 汪义平,姚海峰;茶丽纹象甲的发生规律与防治[J];安徽农业;1998年11期

8 汪义平,姚海峰;茶丽纹象甲的发生规律与防治[J];植保技术与推广;1998年06期

9 汪义平,姚海峰,汪卫亚;茶丽纹象甲的发生规律与防治[J];安徽农业;1999年12期

10 吴光远,孙椒德,曾明森,林阿祥,许德元,王庆森;白僵菌871菌株防治茶丽纹象甲的效果[J];福建省农科院学报;199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冉伟;孙晓玲;;一个茶树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基因的克隆与体外表达特性[A];中国第八届植物化感作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潘初沂;茶丽纹象甲的防治[N];福建科技报;2006年

2 记者 王兆勇;福建经作病虫偏重发生[N];农资导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蔡晓明;三种茶树害虫诱导茶树挥发物的释放规律[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2 王国昌;三种害虫诱导茶树挥发物的生态功能[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吴慧枫;茶丽纹象甲危害翅荚木的种群生物生态学及生防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8年

2 边文波;十九种植物精油对茶丽纹象甲的生物活性及茶树多酚氧化酶基因的克隆[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3 蔡侠;几种茶树害虫的趋光性研究[D];中国计量学院;2014年



本文编号:26378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dzwbhlw/26378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ca4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