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Bt基因玉米的抗虫性鉴定及遗传分析

发布时间:2020-04-27 19:39
【摘要】:为研究转Bt基因玉米材料的表达、产量杂种优势及配合力表现,本文以Reid群骨干系PH6WC及育成的自交系J1490、J1495、4DH-10和外引系PH1CPS作母本,以Non-Reid为基础的转Bt基因材料6DH-85、J1401、6DH222、8DH273和8DH279和自选系J9D207、J1628、J1668为父本,按NCⅡ设计组配(5×8)40个杂交组合,在6万株/公顷、7万株/公顷、8万株/公顷三个密度下对转Bt基因材料的抗虫表现、产量杂种优势及配合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分子检测结果表明,5份转基因材料中J1401、8DH273和8DH279呈阳性,说明在培育转基因抗虫植株时,经过几代有性繁殖后外源基因发生丢失或者沉默的现象,从而影响其应用价值。对由J1401、8DH273和8DH279组配的杂交种进行转Bt基因检测结果表明,2017年15个杂交组合有11个组合呈阳性,2018年重新组配的15个杂交组合均呈阳性,说明有些组合或存在外源基因沉默,因此在培育转基因抗虫植株时,应进行转基因检测。2、抗虫鉴定结果表明,转Bt基因后代材料在苗期对粘虫、腊熟期对玉米螟的田间抗虫性表现和室内抗虫表现均较突出,表现为高抗,说明通过回交转育法获得的转Bt基因材料可在玉米各时期表现抗虫性。3、杂种优势分析结果表明,三个密度下平均优势40个组合中以转基因杂交组合PH6WC×8DH273和PH6WC×8DH279表现最好,对照优势仍以转基因杂交组合PH6WC×8DH279、J1490×8DH279和PH6WC×8DH273表现最好,表明优势最强的组合均为高抗虫组合,说明优势强且抗虫杂交种综合了高产、优质、高抗虫等多个优良特性,具有很大的商业价值。4、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小区产量一般配合力在三个密度下表现较好的亲本是8DH279和8DH273,但转Bt基因亲本J1401的一般配合力较低。产量特殊配合力正效应值组合数量最多的亲本是8DH279和8DH273,说明转Bt基因材料8DH279和8DH273有较好的产量潜力。5、转Bt基因组合J1490×J1401、J1495×J1401、PH1CPS×J1401和4DH-10×J1401的小区产量,在6万密度下表现优于对照品种,认为其增产来自转Bt基因对虫害的抗性效应。
【图文】:

转Bt基因,自交系,回交转育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自交系及其杂交组合检测交系检测回交转育方法育成的转基因材料 6DH-85、J1401、6D检测,电泳结果表明,在大约 100bp 处,出现了与阳表明外源 Bt 基因可通过回交转育方法导入自交系中。73 和 8DH279 呈阳性(见图 3.1)。通过对回交转育材料方法获得的转基因后代,出现转基因丢失或沉默现象

转Bt基因,杂交种,自交系,抗虫


图 3.2 转 Bt 基因杂交种检测Fig.3.2 Detection of transgenic Bt maize hybrids lines注:1:Marker;2:阳性对照; 3:PH6WC×J1401;4:J1490×J1401; 5:4DH-10×J1401;6:阴性对照;7:PH1CPS×J1401;8:J1495×J1401;9:PH6WC×8DH273;10:J1490×8DH273;11:J1495×8DH273;12:PH1CPS×8DH273;13:4DH-10×8DH273;14:PH6WC×8DH279;15:PH6WC×8DH279;16:J1495×8DH279;17:PH1CPS×8DH279;18:4DH-10×8DH2793.2 转 Bt 基因自交系及杂交组合抗虫表现3.2.1 转 Bt 基因自交系抗虫表现3.2.1.1 田间抗虫表现对 5 份转基因材料 8DH273、8DH279、J1401、6DH-85、6DH222(其中前 3 个自交系呈阳性)和 2 份骨干系 PH6WC、J9D207(作对照)进行了田间抗虫表现鉴定,结果表明,,苗期,叶片为害级别以转基因材料 J1401、8DH273、8DH279 自交系为高抗,茎秆折断率各组合均为零;腊熟期,雌穗为害级别同样是 J1401、8DH273、8DH279 自交系为高抗,茎秆折断率均为零。由此表明,通过回交转育法获得的转 Bt 基因自交系可在玉米各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S435.13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钏兴宽;李国生;康洪灿;王锦艳;尹正钦;孙文涛;陈国松;;高配合力两系杂交粳稻恢复系BR-4的选育与应用[J];种子;2015年10期

2 禚元春;;吉林省玉米主要虫害防治方法[J];农业与技术;2014年11期

3 肖川;刘永功;王莉;;利用补贴倾斜促进粮食作物生产[J];经济问题探索;2013年09期

4 杨召军;郎志宏;张杰;宋福平;何康来;黄大f ;;转Bt cry1Ah/cry1Ie双价基因抗虫玉米的研究[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2年04期

5 李桂玲;李明泽;刘宗华;汤继华;;转Bt基因抗虫玉米的研究[J];生物技术通报;2009年05期

6 康岭生;王玉民;姜昱;李葱葱;邢珍娟;张明;;转Bt基因玉米的抗螟性及产量分析[J];玉米科学;2009年01期

7 李桂玲;李明泽;李春奇;刘宗华;汤继华;;转Bt基因玉米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2期

8 李余良;胡建广;苏菁;刘建华;李敦松;;基因枪法转Bt/GNA基因超甜玉米植株的获得及抗虫性鉴定[J];分子植物育种;2007年04期

9 罗梅浩;刘建兵;付贵成;郭线茹;马保罗;;转Bt基因玉米对亚洲玉米螟的抗性研究[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10 兰添颖;宋文芹;张守攻;齐力旺;韩素英;;转基因农作物检测技术及其应用与发展[J];广西植物;2006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李昌新;长期施肥对红壤旱地玉米生产力和土壤肥力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2 崔杰;抗虫Bt基因cry1Ac甜菜叶绿体遗传转化与表达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3 舒文秀;核孔蛋白与核磷蛋白——天然药物治疗急性白血病的新型分子靶点[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4 林拥军;农杆菌介导的水稻转基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文昭;玉米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杂种优势遗传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7年

2 王宁宁;5个玉米Lancaster群改良DH系遗传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6年

3 张玲;抗草甘膦转基因玉米的抗性鉴定、遗传分析及回交转育[D];四川农业大学;2016年

4 黎月嫦;转cry30Fal基因抗虫水稻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3年

5 李永生;抗真菌双T-DNA植物表达载体构建及农杆菌介导的玉米茎尖遗传转化[D];甘肃农业大学;2012年

6 刘丹丹;基于加性—显性效应的高丹草杂种表现分子标记预测模型[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2年

7 倪红艳;中国发展生物燃料乙醇及其对玉米市场的影响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8 高耸巍;农杆菌介导的双价抗虫基因转入大豆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杨芳;豌豆过氧化氢酶基因在玉米中的转化[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陈在杰;豌豆核基质结合区在转基因水稻中的功能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6425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dzwbhlw/26425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8d6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