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云金芽孢杆菌复合生物杀虫剂防治美国白蛾的增效作用及复配制剂的研制
【图文】:
国白蛾一代幼虫龄期多为 6 龄,二代三代为 7 龄,1~5 龄幼虫龄期 3~5d,6~7 龄龄期 7d 左右,但第二代美国白蛾幼虫的每龄龄期相比第一、三代每龄龄期均提前 1d 左右。同卵块每批次孵化的幼虫因进食量的不同,发育程度往往不齐,3龄幼虫发育期相差 2d 左右,6 龄幼虫发育期相差 3~5d,也有报导 6~7 龄美国白蛾发育期相差 6~7d。图 1 美国白蛾的蛹Fig.1 pupa of Hyphantria cunea
着白蛾成虫脱落的白色体毛及鳞片。雌蛾产卵时间历时一天左右,雌虫产 800 粒左右,,产卵结束后静伏于卵块上直至死亡。美国白蛾虫卵在 7~10d 开始孵化,美国白蛾幼虫孵化后不会立即扩散,中在卵壳附近共同吐丝结成网幕,并在网幕内啃食叶肉。1~2 龄幼虫体型器小进食少,只啃食叶片背部的叶肉组织,为害叶片最后剩下叶脉以及叶上表皮;3 龄幼虫食量增大,4 龄后美国白蛾幼虫蜕皮破网扩散进入暴食量大大增加,所食叶片仅剩叶脉叶柄。美国白蛾龄数为 6~7 龄,经观察发白蛾一代幼虫龄期多为 6 龄,二代三代为 7 龄,1~5 龄幼虫龄期 3~5d,6期 7d 左右,但第二代美国白蛾幼虫的每龄龄期相比第一、三代每龄龄期 1d 左右。同卵块每批次孵化的幼虫因进食量的不同,发育程度往往不幼虫发育期相差 2d 左右,6 龄幼虫发育期相差 3~5d,也有报导 6~7 龄美发育期相差 6~7d。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Q45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霞;亓玲美;李洪敬;韩军;亓军忠;;苏云金杆菌防治美国白蛾示范推广效果研究[J];山东林业科技;2015年06期
2 徐明;徐福元;吴小芹;;苏云金杆菌和灭幼脲混剂对美国白蛾幼虫2种酶活性的影响[J];西南林业大学学报;2015年05期
3 崔新仪;胡奇;罗洁;谢雨杉;;美国白蛾幼虫期特性观察[J];天津农业科学;2015年09期
4 白鹏华;白义川;冯友仁;刘宝生;;白僵菌不同菌株对美国白蛾幼虫的致病力及田间应用研究[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3期
5 刘子欢;陆秀君;李瑞军;刘廷辉;郭巍;李保国;;苏云金杆菌亚致死浓度对美国白蛾及其寄生蜂生长发育的影响[J];植物保护学报;2015年02期
6 韩鸣花;吴晶;宋杰;丁运昭;张敬友;;3种食料植物饲养美国白蛾的比较[J];江苏农业科学;2014年10期
7 王春;汪琨;崔志峰;;芽孢杆菌活体微生物农药研究现状及应用[J];浙江农业科学;2013年07期
8 武海卫;王西南;李宪臣;刘焕秀;李洪敬;姬明;;温度和光照对美国白蛾越夏蛹发育的影响[J];中国森林病虫;2013年03期
9 刘云飞;陆秀君;刘廷辉;李瑞军;赵焕丽;郭巍;;苏云金杆菌与高效氯氰菊酯对美国白蛾的协同作用[J];农药学学报;2012年01期
10 张振彦;;世界性检疫害虫——美国白蛾的发生与防治[J];中国林副特产;2012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赵铁珍;美国白蛾入侵对我国的危害分析与损失评估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冯胜男;11种生物源农药对6种农林害虫的生物活性测定[D];山东农业大学;2016年
2 杨明琪;不同气候情景下美国白蛾在我国的适生区预测[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3年
3 童彦;温度和光周期对美国白蛾羽化和交配影响[D];江西农业大学;2012年
4 毕秋艳;二元杀菌剂复配增效机理初探[D];河北农业大学;2010年
5 胡娟;几种生物农药对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的防治作用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6 刘润强;植物源杀蚜复配增效制剂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7 唐凌云;利用有机废弃物生产苏云金杆菌(Bt)生物农药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8 郭学军;0.1%阿维菌素·8000IU/mg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研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9 廖海丰;B.t.与生物杀虫剂的联合作用及其毒理初探[D];扬州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6440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dzwbhlw/26440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