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菌剂对安徽凤阳玉米穗腐病菌的毒力及相关调控基因表达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1 01:08
【摘要】:玉米穗腐病(maize ear rot)是一种世界性真菌病害,其不仅降低了玉米的产量,还能造成真菌毒素的污染,严重影响了玉米的品质,威胁人畜健康。玉米穗腐病的有效防治变得十分迫切和尤为重要。抗性品种的稀缺和生物防治的不成熟性使化学防治成为最基础有效的防治措施,而玉米穗腐病专用杀菌剂未见报道,因此杀菌剂的筛选可为化学防治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对光照、温度、pH、碳源和氮源等因素研究,明确了安徽凤阳玉米穗腐病主要病原菌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尖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和轮枝镰孢菌(Fusarium verticilliods)的生物学特性:禾谷镰孢菌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5℃,致死温度为45℃,10 min,最适碳源为甘露醇,最适氮源为酵母膏;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8℃,致死温度均为45℃,10 min,产孢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最适氮源为酵母膏。尖镰孢菌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8℃,致死温度为60℃,10 min,最适碳源为麦芽糖,最适氮源为牛肉膏;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5℃,致死温度为55℃,10 min,产孢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最适氮源为牛肉膏。轮枝镰孢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8℃,致死温度为均55℃,10 min;菌丝生长最适碳、氮源分别为甘露醇和蛋白胨,产孢最适碳、氮源分别为葡萄糖和牛肉膏。三种镰孢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最适pH均为7.0,黑暗条件有利于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选用七种杀菌剂对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尖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和轮枝镰孢菌(Fusarium verticilliods)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得出苯醚甲环唑对禾谷镰孢菌菌丝生长的毒力作用最强,EC_(50)为0.370μg/mL;嘧菌酯对禾谷镰孢菌的孢子萌发毒力作用最强,EC_(50)为0.097μg/mL;吡唑醚菌酯和苯醚甲环唑复配时,以配比为9:1和7:3增效作用较好,其SR值分别为5.338和4.413,EC_(50)值为0.275μg/mL和0.200μg/mL。氟环唑对尖镰孢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毒力作用均最强,EC_(50)分别为0.047μg/mL和0.088μg/mL;吡唑醚菌酯和苯醚甲环唑复配时,以配比为9:1和7:3增效作用较好,其SR值分别为3.903和2.650,EC_(50)值分别为0.173μg/mL和0.094μg/mL。氟环唑对轮枝镰孢菌菌丝生长的毒力作用最强,EC_(50)为0.035μg/mL;多菌灵对轮枝镰孢菌的孢子萌发毒力作用最强,EC_(50)为1.802μg/mL;吡唑醚菌酯和苯醚甲环唑复配时,以配比为8:2、9:1、7:3增效作用较好,其SR值分别为3.759、3.300和3.003,EC_(50)值分别为0.193μg/mL、0.428μg/mL和0.163μg/mL。复配剂筛选结果表明吡唑醚菌酯和苯醚甲环唑配比为9:1和7:3时对三种病原菌增效作用均显著。杀菌剂对尖镰孢菌四种相关调控基因ChsV、FUBT、SOD、POD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研究表明氟环唑和复配剂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7:3)能够下调ChsV、FUBT、POD基因和上调SOD基因,可能影响尖镰孢菌的致病力、产镰孢菌酸能力以及自身防御能力,为作用机制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图文】:

镰孢菌,菌丝生长,禾谷镰孢菌,尖镰孢菌


子萌发或产孢量的影响,并作图。条件对主要病原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示,三种主要病原菌禾谷镰孢菌、尖镰孢菌和轮枝镰及连续光照三种处理下菌丝生长均良好。禾谷镰孢菌直径分别为 84.25 mm、83.17 mm、79.92 mm,连续黑,这表明禾谷镰孢菌在黑暗条件下菌丝生长最佳;尖镰平均直径分别为 54.58 mm、52.50 mm、53.25 mm,连交替,这表明尖镰孢菌在连续黑暗条件下菌丝生长最佳下的菌落平均直径分别为 51.67 mm、48.83 mm、48.58替>连续光照,这表明轮枝镰孢菌在连续黑暗条件下菌在黑暗条件下菌丝生长最佳,但在不同光照处理下菌丝

镰孢菌,菌丝生长,孢子萌发,尖镰孢菌


图 2.2 不同光照条件对三种镰孢菌孢子萌发的影响2 Effect of different illumination conditions on conidial germination of threFusarium温度对主要病原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 2.3 所示,三种病原菌禾谷镰孢菌、尖镰孢菌和轮枝镰孢菌菌范围均较宽,,不同温度菌丝扩散速度相差较大。
【学位授予单位】:合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S435.13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聪聪;付萌;庞民好;刘颖超;董金皋;;杀菌剂对玉米穗腐病菌的毒力及毒素产生的影响[J];植物保护学报;2015年06期

2 董怀玉;王大为;王丽娟;刘可杰;姜钰;徐秀德;左驰;;北方春玉米区玉米穗腐病禾谷镰孢菌复合种SCAR类型测定[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5年10期

3 姜小玉;台莲梅;刘凤艳;靳学慧;李薇;;水稻谷粒褐变致病菌禾谷镰孢菌丝生长特性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5年18期

4 程宝生;;玉米穗腐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方法[J];现代农业;2015年08期

5 李人杰;魏铁松;郭聪聪;庞民好;刘颖超;董金皋;;棉铃虫为害与拟轮生镰孢侵染对玉米穗腐病发生及玉米籽粒中伏马毒素污染水平的影响[J];植物保护;2015年04期

6 赵应娟;袁虹霞;;不同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菌的毒力测定与田间药效试验[J];河南科学;2015年06期

7 马亚芳;施娟娟;倪龙博;马聪;倪珏萍;;防治小麦赤霉病的药剂筛选[J];现代农药;2015年01期

8 秦子惠;任旭;江凯;武小菲;杨知还;王晓鸣;;我国玉米穗腐病致病镰孢种群及禾谷镰孢复合种的鉴定[J];植物保护学报;2014年05期

9 李辉;马昌广;王国栋;薛春生;;28种自交系对5种玉米主要病害的抗性鉴定研究[J];玉米科学;2014年02期

10 隋韵涵;肖淑芹;董雪;薛春生;陈捷;;九种杀菌剂对Fusarium verticillioides和F.graminearum毒力及玉米穗腐病的防治效果[J];玉米科学;2014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纪莉景;中国不同生态地区禾谷镰刀菌种群分化及遗传多样性分析[D];河北农业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刘畅;甜瓜不同抗性品种根系分泌物对枯萎病菌的化感作用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8年

2 李荣荣;桃蛀螟为害与玉米穗腐病发生关系的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6年

3 姚瑞丽;玉米穗腐病病原鉴定、产毒条件及田间防控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4 檀迎会;层出镰孢拮抗菌的分离筛选及发酵条件优化[D];河北农业大学;2015年

5 谢敏;四川玉米穗腐病病原菌、影响因子及四川主栽品种对串珠镰刀菌的抗病性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6907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dzwbhlw/26907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618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