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GWD1在水稻与水稻尖细潜根线虫互作中的功能分析

发布时间:2020-06-01 03:05
【摘要】:水稻内寄生线虫是水稻重要的病害之一,受线虫侵染的水稻在地上部分通常无明显症状,但是,水稻线虫会导致植物生长速度减慢,特别是在水稻生长早期,导致水稻的有效分蘖数明显减少,植株黄化、矮化,根部变成黄褐色甚至腐烂。据统计,全球58%的水稻都受到了潜根线虫的侵染,导致水稻减产25%左右。水稻尖细潜根线虫(Hirschmanniella mucronata)是内寄生线虫的一种,它侵染并寄生在水稻的根部,通过分泌多种效应蛋白来降解或修饰水稻根部细胞壁和改变根部细胞蛋白功能来达到侵染和繁殖的目的。同时,水稻为了抵御线虫的侵染也会主动调节体内代谢水平,激活细胞壁修饰酶基因和防卫基因的表达,诱导产生植物激素等途径来抵抗内寄生线虫的侵染。实验室前期通过转录组测序,比较分析了接种与不接种尖细潜根线虫的水稻根部组织差异表达基因。本实验从差异表达基因中选取了OsGWD1基因,通过克隆该基因并表达出编码的蛋白质来寻找与其相互作用的蛋白,为进一步探究该基因在水稻与尖细潜根线虫互作中的作用,以及探索新的潜根线虫防治策略奠定理论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扩增目的基因OsGWD1,利用TA克隆技术将该基因克隆转化pEASY-T3载体,获得了重组载体T3:OsGWD1。预测分析OsGWD1基因的开放阅读框为462 bp,共编码153个氨基酸,蛋白分子量大小约为18 KD,等电点(pI)为4.83;属于亲水性不稳定蛋白;该蛋白无信号肽且不含跨膜结构,表明其可能不属于膜蛋白或分泌蛋白;肽链中无规则卷曲所占比例较高,具有7个β片层结构;具有高度保守的WD40-repeat结构域,属于WD40-repeat家族;预测与OsGWD1蛋白可能互作的有10个蛋白并模拟形成了相互作用的关系网络图。2.通过克隆转化得到过表达载体pCAMBIA1302:OsGWD1:GFP,亚细胞定位发现目的蛋白定位于细胞核内。利用Gateway技术将RNAi片段重组至植物干扰载体pB7G,获得了重组RNAi质粒。利用农杆菌转化法将过表达重组质粒以及RNAi质粒转染进入水稻日本晴获得转基因水稻植株,为后续进行水稻潜根线虫接种实验提供了原材料。3.将OsGWD1的orf序列克隆重组进入原核表达载体中pCzn1中。提取阳性重组质粒进入含有分子伴侣pTf16的BL21(DE3)感受态细胞中,与分子伴侣蛋白共表达。经过SDS-PAGE分析和Western Blot验证表明成功表达出了18KD的目的蛋白。0.05 mM的IPTG诱导浓度,16℃诱导表达20 h为最优诱导表达条件。4.通过His-tag pull down获得25个可能与OsGWD1互作的水稻蛋白。GO分析发现,这些基因共富集在20个GO条目中,KEGG富集分析表明这些蛋白富集在12条通路中,主要集中在核糖体、氧化磷酸化和吞噬过程等代谢通路。其中,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S-腺苷甲硫氨酸转移酶、热休克家族蛋白Hsp70、Hsp73和延伸因子蛋白eEF1A在代谢通路中起着关键作用,对水稻胁迫反应及防卫反应具有重要意义。
【图文】:

示意图,示意图,脱脂奶粉,稀释比例


图 2-1 转膜放置示意图Fig 2-1 Transfer film placement diagram好的转膜槽放入电泳槽,电泳槽内加入转膜缓冲 mA(电压约 300 V),转膜时间要根据蛋白的大小后,将转移完毕的 PVDF 膜用 TBS-T 缓冲液轻入封闭液中过夜封闭,消除非特异性条带。封 次,每次 10 分钟。。按 1: 5000 的稀释比例用 5 %的脱脂奶粉稀释稀释液中,4 ℃冰箱过夜孵育。抗。弃一抗,用 TBS-T 缓冲液轻摇洗膜,重复 的稀释比例用 5 %的脱脂奶粉稀释,,再将 PVDF育结束后,加入 TBS-T 缓冲液轻摇洗膜,多重een-20 的目的。 A 液 B 液按 1: 1 混合后,将膜平铺于保鲜膜上 PVDF 膜上避光反应 1 min。在蛋白成像仪中成像并拍照。

分布情况,互作,蛋白


图 2-2 pull down 法获取互作蛋白Fig 2-1 Pull down assay to obtain interaction protein蛋白功能注释及分析定到的蛋白进行 GO 功能注释(Gene Ontology)和 genes and genomes)富集分析。GO 数据库收集了丰富组分(Cell component,CC)、分子功能(MoleculBiological proces,BP)三个方面,可以根据实验目的基因的分布情况。由于生物体通过调节各种基因的不同的基因之间依靠相互作用共同完成生长代谢过程、生物化学及系统功能组学等方面信息,通过统计学生物现象相关通路[73],通过这些通路可以了解候选基功能,主要参与了哪些生理生化代谢以及信号转导途能和阐明相互作用机制奠定基础。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S435.1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中外科学家为水稻降砷“解毒”[J];江西饲料;2018年03期

2 ;中外科学家为水稻降砷“解毒”[J];科学种养;2018年08期

3 段艳芳;;水稻“防癌”新招——碱基天然变异[J];知识就是力量;2017年09期

4 ;水稻基因资源从6方面创新[J];北京农业;2008年08期

5 周艳红;朱建丽;马闯;程遥;;水稻基因结构分析与预测建模[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6 ;种控制硅积累的水稻基因被发现[J];现代农业科技;2006年05期

7 ;我国科学家“解读”水稻基因[J];发明与革新;2002年06期

8 钱前,滕胜,曾大力,华志华,黄大年;21世纪我国水稻基因工程的发展策略与重点领域[J];中国稻米;2001年05期

9 冯孝忠;;日本耗巨资研究水稻基因图[J];种子世界;1991年12期

10 凌忠专;;水稻基因分析的现状[J];福建稻麦科技;198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任斌;严芳;旷永洁;张大伟;林宏辉;周焕斌;;植物基因组单碱基替换技术在水稻上的开发及应用[A];2018全国植物生物学大会论文集[C];2018年

2 谢联辉;;植病科学与人类未来——有关基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若干问题[A];农业生物灾害预防与控制研究[C];2005年

3 陈志军;李辉;李阳生;朱英国;;一个新的水稻基因RWP34的克隆和初步分析[A];湖北省遗传学会第七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4 杨芳;孙毅;黄寿光;陈旭君;;CRISPR/Cas9系统敲除水稻基因的研究[A];植物病理学研究进展——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第十二届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选编[C];2015年

5 陈石燕;王宗阳;;T-DNA介导的promoter trap系统[A];中国植物生理学会第九次全国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6 赵基洪;;水稻与菰属间性状转移研究[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7 王景余;孙海波;李艳萍;邹美智;;水稻遗传转化研究及应用进展[A];中国农业生物技术学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8 李磊;李广旭;吴茂森;陈华民;何晨阳;;受Xoo抑制的水稻基因OsCtBP-A的分子克隆及其表达分析[A];第四届中国植物细菌病害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郭龙彪;曾大力;董国军;葫时开;钱前;;超级稻产量的分子设计育种[A];中国遗传学会植物遗传和基因组学专业委员会2009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10 李仁忠;李建业;;用Gumbel分布推算南方水稻基因隔离距离极值[A];粮食安全与现代农业气象业务发展——2008年全国农业气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肖洁;水稻复杂性状全基因组关联研究获突破[N];科学时报;2011年

2 丁佳;水稻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时代来临[N];科学时报;2010年

3 记者 马爱平;高产又高抗的水稻基因发现[N];科技日报;2019年

4 史俊庭;周口师院 克隆出水稻抗旱抗盐基因[N];中国科学报;2019年

5 本报记者 王晶;“海水稻”迎来关键年份[N];中国海洋报;2019年

6 赵熙熙;全球最大水稻基因库获长期资助[N];中国科学报;2018年

7 记者 李晨;中国科学家主导国际大协作助力水稻精准育种[N];中国科学报;2018年

8 本报记者 李晨;国际大协作,推动水稻精准育种[N];中国科学报;2018年

9 本报记者 马爱平;破解水稻高产优质“密码”[N];科技日报;2018年

10 长沙晚报记者 周和平 通讯员 何静;重组基因,“设计”最好的水稻品种[N];长沙晚报;201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大伟;乙酰转移酶基因DPW2(DEFECTIVE POLLEN WALL 2)控制水稻花粉壁发育机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6年

2 张玉霞;水稻胞质类受体激酶基因OsRLK和OsNRRB在水稻与细菌性条斑病菌互作及水稻抗旱中的作用[D];厦门大学;2015年

3 张昭阳;GWAS定位水稻成熟种子组培力相关基因及功能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8年

4 杨俊;OsCaM1-1和OsCML16调控水稻耐逆性机制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8年

5 邓先俊;水稻磷脂酰肌醇特异性磷脂酶C4(OsPLC4)调节水稻渗透胁迫响应及生长发育[D];华中农业大学;2018年

6 陈慧茹;镉在水稻亚种间的吸收转运和积累差异及其低积累突变种质的创建[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年

7 陈能刚;水稻黄化转绿突变基因gry340的图位克隆与功能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8年

8 霍轶琼;OsFKF1调控水稻开花期的分子机理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9年

9 蔡维;一氧化氮在水稻开花及非生物胁迫应答中的功能研究[D];武汉大学;2015年

10 高峰;miR396调控水稻产量的分子机理研究[D];武汉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金姣;水稻OsMPK17蛋白质表达特征及其在干旱胁迫应答过程中的功能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9年

2 翟立升;水稻OsSAUR10的表达和功能研究及水稻胚芽特异表达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D];贵州师范大学;2019年

3 董昭桐;利用差异共表达网络研究水稻光敏核不育基因CSA控制花药发育的分子机理[D];上海交通大学;2016年

4 唐子清;OsGWD1在水稻与水稻尖细潜根线虫互作中的功能分析[D];江西农业大学;2019年

5 刘玉婷;水稻OsNCED1基因功能的初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7年

6 陈耀栋;水稻线粒体载体家族基因OsSFC1的图位克隆[D];浙江大学;2019年

7 陆优社;水稻OsABCC10基因的克隆及功能分析[D];广西大学;2019年

8 王小虎;水稻氨基酸转运体基因OsLHT1的克隆与功能研究[D];广西大学;2019年

9 何明良;水稻盐碱逆境响应锌指蛋白基因OsZFP6表达特性及功能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9年

10 申艳婷;水稻病原诱导元件AATCA及其互作转录因子的功能鉴定[D];山东农业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6908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dzwbhlw/26908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8c5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