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蜂蜂房哈夫尼菌病的诊断与中西药防治
发布时间:2020-06-05 16:25
【摘要】:目的:准确诊断贵州地区某蜂场发生的一起中蜂细菌性疾病,筛选对病原菌敏感的中西药物,为该起蜂病的临床有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并为中西药联合抑菌提供一定理论基础。方法:(1)通过分离培养和致病性鉴定,获得并确定引发这起蜂病的一株致病性病原菌;应用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实验、16S rRNA基因的通用引物进行测序,最终确定该株致病菌种属。(2)采用药敏片检测的方法,对分离得到的菌株的耐药性进行检测,选取对该株细菌有抑制作用的抗生素药物和单味中草药。(3)采用微量肉汤二倍稀释法检测该细菌分离株对于选取抗生素和单味中药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值。(4)运用棋盘法进行中西药联合抑菌,计算出最低抑菌浓度指数FICI值,以确定抗生素和单味中药联合用药后的联合效果。(5)选取实验抗生素和单味中药联合用药后效果最好的一组进行动物试验,验证其效果。结果:(1)在病料中分离检测出6种细菌纯培养物,通过致病性试验,得到其中一株,标号为H1细菌纯培养物为致病菌,通过对该株细菌纯培养物进行检测鉴定,这株细菌纯培养物为蜂房哈夫尼菌。(2)通过中药水煎液进行的中药药敏实验中,五倍子与黄连的抑菌效果最为显著,黄芩、山楂、艾叶和连翘也有较强的抑菌效果,苦参、板蓝根、苍术、金银花、马齿苋、蛇床子、栀子、青蒿、柴胡和穿心莲的抑菌效果较弱,大青叶、鱼腥草、薄荷和蒲公英没有抑菌性。西药药敏试验中该细菌对青霉素、克林霉素、红霉素、米诺环素、苯唑西林和头孢氨苄耐药;对于麦迪霉素、四环素和多西环素是中敏;对于庆大霉素、呋喃唑酮、复方新诺明、氧氟沙星、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氨苄西林、头孢呋辛、头孢他啶和头孢哌酮等均为敏感。最后选取中药为五倍子、黄连、黄芩、连翘、艾叶和山楂,西药为硫酸庆大霉素和氨苄西林钠进行MIC值和FICI值的检测。(3)中药水煎液最低抑菌浓度:单独使用五倍子、黄连、黄芩、艾叶、连翘和山楂水煎液对该致病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分别为3.9mg/ml、7.8mg/ml、15.6mg/ml、31.2mg/ml、31.2mg/ml和62.5mg/ml。西药最低抑菌浓度:单独使用硫酸庆大霉素和氨苄西林钠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2.5μg/ml和20μg/ml。(4)在中西药联合抑菌试验中,效果较好,具有协同作用的组合为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和五倍子、黄连、黄芩的水煎液联用;氨苄西林钠和黄连、黄芩水煎液联用。其中效果最好的组合为硫酸庆大霉素与黄连水煎液进行联用,其FICI的值为0.18,其他组的药物组合效果仅为相加和无关。使用硫酸庆大霉素与黄连水煎液进行动物试验,发现该药物组合对蜂房哈夫尼菌引起的中蜂传染病有良好的疗效。结论:(1)病原菌分离鉴定和致病试验结果表明,贵州某中蜂场发生的这起蜂病由蜂房哈夫尼菌感染引起;(2)这株蜂房哈夫尼菌仅对少部分抗菌药物耐药,说明该细菌在蜂群中的流行时间不长,该蜂场没有滥用药物造成多重耐药;(3)体外抑菌试验表明,庆大霉素与黄连水煎液联合用药,对蜂房哈夫尼菌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
【图文】:
各培养基上培养,得到在营养琼润、无色、半透明;在 HE 琼脂绿色;在 SS 琼脂培养基上长出菌 J 培养基上长出菌落为较小、表落为中等大小、表面光滑、湿润、润、灰白色、无溶血。菌体观察,标号 H1 的细菌纯培)。
贵州大学 2018 届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病原菌的鉴定M,DL2000 DNAMaker;1,Amplification products;2,Negative control图 2 H1 16S rRNA 基因 PCR 扩增产物电泳图Fig 2 Amplification products of H1 16S rRNAgene by PCR3.2.4.2 测序结果将胶回收产物进行测序,,使用 DNAstar 软件获得 H1 基因核苷酸,结果见图3。由图 3 可知,H1 16S rRNA 基因核苷酸序列长为 1447bp。
【学位授予单位】:贵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S895
【图文】:
各培养基上培养,得到在营养琼润、无色、半透明;在 HE 琼脂绿色;在 SS 琼脂培养基上长出菌 J 培养基上长出菌落为较小、表落为中等大小、表面光滑、湿润、润、灰白色、无溶血。菌体观察,标号 H1 的细菌纯培)。
贵州大学 2018 届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病原菌的鉴定M,DL2000 DNAMaker;1,Amplification products;2,Negative control图 2 H1 16S rRNA 基因 PCR 扩增产物电泳图Fig 2 Amplification products of H1 16S rRNAgene by PCR3.2.4.2 测序结果将胶回收产物进行测序,,使用 DNAstar 软件获得 H1 基因核苷酸,结果见图3。由图 3 可知,H1 16S rRNA 基因核苷酸序列长为 1447bp。
【学位授予单位】:贵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S89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生兵;曹健;汪天明;周美启;;艾叶挥发油抗真菌及抗带状疱疹病毒的实验研究[J];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年06期
2 雷蕾;杨秦予;;黄芩抗菌作用物质基础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15年11期
3 闫艳新;邹玲;刘文华;任慧英;;一例水貂感染蜂房哈夫尼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J];经济动物学报;2015年02期
4 代敏;彭成;叶强;;五倍子有效部位抗病原微生物活性[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4年16期
5 李飞鹤;杜杰;陈廷贵;栗亚云;席小莉;张立伟;;连翘苷快速提取纯化工艺研究[J];食品工程;2014年02期
6 邓梅葵;孙迎;韩雯晴;;细菌鉴定方法[J];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2014年02期
7 周覃;谷陟欣;刘
本文编号:26983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dzwbhlw/26983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