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壤水稻土重金属铜对水稻生长影响及风险评价

发布时间:2020-06-08 23:06
【摘要】:为了阐明红壤水稻土高含铁背景下重金属铜胁迫对水稻生长影响及风险评价,论文采取了野外采样调查和盆栽模拟实验的方式,选取了受铜矿污染的乐安河流域红壤水稻土地区作为野外采样调查研究区域,对区域内主要污染地区的土壤和水稻样品进行了采集分析,测定了土壤的理化性质、土壤及水稻体中重金属Cu、Fe含量,分析了土壤的理化性质与重金属Cu、Fe之间的相关性,阐明了乐安河流域内土壤和水稻重金属Cu、Fe分布特征及土壤及水稻中重金属Cu、Fe迁移规律,并对研究区域内重金属Cu污染的风险进行了评价。在此基础上,通过外源添加重金属Cu、Fe模拟乐安河流域红壤水稻土高含铁背景下重金属铜胁迫对水稻生长影响,测定了水稻各项生长指标(株高、叶面积、分蘖数及相对产量)和生理指标(叶绿素含量、超氧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及丙二醛(MDA)活性),并对各指标进行综合指数分析,揭示了红壤水稻土高含铁背景下重金属铜胁迫对水稻生长影响,旨在为水稻安全生产和改善优化稻米质量,并为重金属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结论如下:(1)研究区域内各采样点土壤pH均小于7,呈现出酸性;土壤中重金属Cu元素平均含量超出江西土壤重金属Cu背景值7倍,超出国家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GB15618—2018)5倍;重金属Fe元素平均含量超出中国土壤背景值的28倍,超出世界土壤背景值20倍。土壤pH值、EC值与土壤中重金属Cu、Fe元素含量之间均存在负相关关系,而土壤CEC值、OM值与土壤中重金属Cu、Fe元素含量之间均存在正相关关系。此外,土壤中Cu、Fe两种元素也呈现出极显著正相关。(2)研究区域内各采样点成熟期水稻各部位中Cu、Fe总体呈现出沿河流方向依次递减的趋势;在各点位中水稻各部位吸收累积重金属Cu、Fe呈现为:根茎叶稻米的规律。(3)研究区域内各采样点水稻各部位重金属Cu、Fe生物富集系数大小都呈现出根㧐茎㧐叶㧐稻米的规律,说明水稻根系是重金属元素主要富集的部位;不同采样点水稻各部位生物富集系数(BCF)随着采样点土壤重金属Cu、Fe含量的升高而减小,说明水稻各部位生物富集系数(BCF)与土壤重金属Cu、Fe含量呈反比关系。(4)研究区域内各采样点稻谷中重金属Cu单因子污染指数(PI)均大于1.0,表明研究区域内稻谷中重金属Cu元素含量均超标;有75%的采样点稻谷中重金属Cu高危商指数(HQ)超过1.0,表明研究区域内稻谷中存在较为明显的健康风险。(5)随着外源Cu、Fe单一及其复合胁迫下水稻各生长指标总体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单一外源Fe胁迫时,水稻株高、分蘖数、叶面积在外源Fe浓度为400mg/kg时达到最大值,相对产量在外源Fe浓度为200mg/kg时达到最大值。在单一外源Cu胁迫时,水稻株高、分蘖数、叶面积在外源Cu浓度为100mg/kg时达到最大值。而水稻产量呈现出持续下降的趋势,并在外源Cu浓度为300mg/kg时达到最小值,相对产量为68.8%。在外源Cu、Fe复合胁迫时,水稻株高、分蘖数、叶面积、水稻产量在Cu浓度为100mg/kg、Fe浓度为200mg/kg时达到最大值,此后各生长指标开始出现下降趋势。在Cu、Fe胁迫浓度分别为300mg/kg、800mg/kg时各生长指标达到最低值,此时水稻已枯萎。(6)无外源Cu背景下高含铁红壤耕作土(外源Fe"f400 mg/kg)有利于水稻的生长与发育,无外源Fe背景下低浓度Cu("f100 mg/kg)以及低浓度Cu("f100 mg/kg)、Fe("f200 mg/kg)组合均对农作物的生长起到促进的作用,诱导水稻叶片SOD、POD与CAT活性。然而,当外源Fe浓度超过800 mg/kg或者Cu浓度超过200 mg/kg时,尽管抗氧化酶SOD、POD与CAT活性受到极显著诱导,但水稻的生长开始明显受到影响。(7)IBR综合分析表明,相较与外源Fe胁迫,外源Cu胁迫对水稻生物标志物综合效应影响更大。(8)外源Cu、Fe单一及其复合胁迫下,当Cu浓度为100mg/kg、Fe浓度为200mg/kg最适合水稻的生长。
【图文】:

分布图,乐安河,采样点,流域


红壤水稻土重金属铜对水稻生长影响及风险评价2.1.2 样品采集2.1.2.1 采样点设置本研究于 2017 年 7 月开展,在乐安河流域共设置 8 个采样点,采样点的布设原则主要参考已有的乐安河流域重金属污染研究,从重金属污染较为严重的乐安河流域戴村段开始,依次乐安河中、下游各河段进行采样,,采样点均采用 GPS 定位,各样点分别为:戴村(L1)、m:口村(L2)、韩家村(L3)、叶家村(L4)、杨家村(L5)、蔡家(L6)、毛家(L7)、角子口(L8),样点位置如图 2.1 所示。

自封袋,实验室,尼龙筛,网袋


整株植物样品,用去离子水洗涤,滤纸吸干,将根、茎、叶、可食部分剪开,然后分开装入自封袋及网袋中密封,统一编号后带回实验室。带回实验室再用去离子水冲洗后在 105℃下杀青半小时,70℃下烘干,分别称其干重。然后将其粉碎,并滤过 0.1mm尼龙筛,装袋密封备用。现场采样图见图 2.2。表 2.1 采样点位置Table 2.1 Sample Point Location编号 典型村落 经度 纬度L1 戴村 117°28′50″28°55′36″L2 m:口 117°25′27″ 28°54′34″L3 韩家村 117°21′29″ 28°53′38″L4 叶家 117°16′23″ 28°53′03″L5 杨家村 117°12′52″ 28°58′01″L6 蔡家 117°03′44″ 28°55′18″L7 毛家 116°51′08″ 28°53′23″L8 角子口 116°41′50″ 28°57′32″
【学位授予单位】:南昌工程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X503.231;X53;S5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立立;张成;张榴萍;钱国平;;我国粮食重金属研究进展[J];粮油仓储科技通讯;2019年01期

2 李洪伟;邓一荣;刘丽丽;;青海湖典型湿地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J];山东工业技术;2017年11期

3 周若薇;;湘江水体中常见重金属离子浓度的空间分布[J];湖南教育(D版);2016年12期

4 洪继华,章申;广东南部地理景观中土壤重金属垂直分异及其地球化学分层性[J];地理研究;1988年04期

5 应卫明,章申;海南岛琼山热带土壤中重金属分布和矿物特征的关系[J];土壤学报;1988年04期

6 邱礼生;珠江口海区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分布模式[J];海洋通报;1989年01期

7 祝建中,胡志华;垃圾焚烧过程中影响重金属分布因素的研究[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4年12期

8 陈超;刘汉羽;郝俊;赵丽丽;程巍;;不同种植年限香根草对煤矸石山基质中重金属分布的影响[J];煤炭学报;2016年12期

9 郭德英;;黄河三角洲重金属分布状况及分析评价[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10 刘洋;潘国浩;赵永强;付强;高军;张莹莹;曹亚乔;姚猛;崔立强;严金龙;;滨海滩涂不同围垦年代垦区农作物重金属累积特征及其与氮、磷的关系[J];生态毒理学报;201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邵俊娟;刘成斌;顾昱晓;傅建捷;史建波;江桂斌;;拉萨河鱼体中重金属分布特征研究[A];第十届全国生物医药色谱及相关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2 王元仲;李冬梅;高云凤;;河北省优势农产品-小麦、玉米产区土壤重金属分布研究[A];首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李原仪;冯桓;袁德奎;郭磊;;渤海湾重金属分布及输运机理[A];2016年全国环境力学学术研讨会摘要集[C];2016年

4 宗美荣;董发勤;刘明学;侯兰杰;杨刚;魏红福;张伟;罗浪;周青;许稳;谢敬宜;罗昭培;王萍萍;张倩;;西部某铀矿采矿坑口辐射及重金属分布[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5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1)[C];2015年

5 张鑫;周涛发;殷汉琴;杨西飞;;铜陵矿区水系沉积物中重金属分布特征[A];全国环境生态地球化学调查与评价论文摘要集[C];2006年

6 窦磊;马瑾;周永章;付善明;;乡镇企业密集区土壤-蔬菜系统重金属分布特性分析——以广东东莞为例[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1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杨曼丽;卢志明;;雾霾颗粒中重金属分布时间演化模拟[A];2014年全国环境力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4年

8 雷莹;陆杰;;宁德市茶园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评价[A];201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2年

9 张语情;李立平;邢维芹;;济源铅冶炼污染区小麦全麦和麸皮重金属性质研究[A];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环境专业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暨农田土壤污染与修复研讨会摘要集[C];2018年

10 李博;何腾兵;樊博;张皓;林昌虎;;不同种植方式太子参土壤中重金属分布的研究及评价[A];农业环境与生态安全——第五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罗岳平 朱日龙 胡刚玉;重视土壤重金属有效态分析[N];中国环境报;201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倪润祥;中国农田土壤重金属输入输出平衡和风险评价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7年

2 黄斌;重金属在稻田土壤中的吸附、富集、迁移特征及稳定化研究[D];湖南大学;2016年

3 黄星;红树林土壤有机碳、重金属特征对红树林景观格局变化的响应[D];华东师范大学;2017年

4 孙晓艳;铅锌矿区土壤重金属植物有效性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8年

5 潘尚霞;南方某工业区环境重金属暴露对儿童神经和肾脏早期影响[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17年

6 王孝程;深海化能生态系统大型生物营养来源分析及对重金属的富集作用[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2018年

7 刘禹;重金属在冰—水—底泥多相环境介质中的迁移规律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7年

8 哈日巴拉;内蒙古部分铀矿周围放射性和重金属的探测与分析研究[D];兰州大学;2018年

9 钟道旭;土壤污染修复植物热处置及其重金属迁移转化规律研究[D];东南大学;2017年

10 李正文;镉处理下不同水稻品种对两种土壤中铅、镉的吸收及其生育期动态[D];南京农业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范荣伟;水稻中重金属复合污染富集特征及风险评价[D];苏州科技大学;2018年

2 马文;农田土壤中污染物的分布特征、来源及其风险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3 伍婷婷;邕江南宁市区段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与抗生素的污染特征研究[D];广西大学;2012年

4 张俊;红壤水稻土重金属铜对水稻生长影响及风险评价[D];南昌工程学院;2019年

5 曹恩泽;污染土壤重金属的稳定方法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8年

6 王毅;钦州近岸海域及其入海口重金属的分布、来源及污染风险评价[D];广西大学;2018年

7 涂春超;江苏中部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分布特征与污染评价[D];南京师范大学;2018年

8 焦艺博;重金属Cd、Pb在土壤中纵向迁移的数值模拟[D];河南大学;2018年

9 王旭;小清河沉积物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价及管理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18年

10 赵朕;长三角典型城市工业区和市区PM_(2.5)中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及健康风险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7037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dzwbhlw/27037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6c7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