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霉调控番茄辛硫磷降解的生理与分子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6 20:50
【摘要】:有机磷农药残留是目前蔬菜中突出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了蔬菜安全生产,如何控制有机磷农药残留、提高质量安全非常重要。已有研究表明,木霉可以促进农药等有机污染物的降解和转化,但其调控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以番茄为研究材料,以我国生产量较大的辛硫磷为有机磷农药,研究木霉对辛硫磷番茄根部辛硫磷的残留和残留动态。在此基础上通过施加辛硫磷条件下木霉对辛硫磷残留的效应,探明木霉促进辛硫磷降解的生理机制。进而基于RNAseq建立木霉辛硫磷互作的表达谱,分析木霉诱导的辛硫磷代谢的关键基因。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接种木霉显著降低了番茄根部辛硫磷残留量,提高了辛硫磷的降解效率,在接种木霉5d后迅速降低。在15d时,木霉处理中辛硫磷残留量降低到4.25 mg Kg~-11 FW。2、接种木霉后番茄根部POD和PPO活力显著增强。先接种木霉再进行辛硫磷处理则使番茄根部POD和PPO活力进一步增强,与只进行辛硫磷处理相比,分别增加了1.24倍和0.81倍。木霉处理显著提高了番茄根部AsA和GSH含量,显著降低了番茄根部DHA的含量,使As A/DHA显著增加。与只进行辛硫磷处理相比,先接种木霉再进行辛硫磷处理番茄根部AsA含量、As A/DHA和GSH含量分别增加了64.47%、122.88%和61.64%。接种木霉显著提高了番茄根系中GST酶的活力,与对照提高了2.64倍,而添加辛硫磷处理GST酶活力提高了30.41%。与只进行辛硫磷处理相比,先接种木霉再进行辛硫磷处理番茄根部GST酶活力增加了2.89倍。3、接种木霉显著提高了番茄根部解毒基因CYP724B2、GST1、GST2、GST3、GSH、GR、ABC2和GPX的表达量,与对照相比,分别提高了2.35、2.55、3.14、3.19、11.78、5.51、1.17和4.01倍。与只进行辛硫磷处理相比,先接种木霉再进行辛硫磷处理番茄根部CYP724B2、GST1、GST2、GST3、GSH、GR、ABC2和GPX分别增加了2.82、2.49、3.41、2.21、3.60、2.08、6.89和1.46倍。4、通过对不同处理转录组测序并进行序列比对,一共比对上的reads为135,076,504条。对各差异基因进行了差异表达分析,共有6个基因与信号转导和次生代谢相关,2个差异表达基因与植物信号转导有关。并对8个差异基因进行了qRT-PCR验证。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S641.2;S481.8
【图文】:

番茄,根部,辛硫磷,取样时间


图 2-1 不同处理和取样时间下番茄根部辛硫磷残留量ig. 2-1 Phoxim residues in tomato roots under different treatme茄根部 POD 和 PPO 活性的影响示,与对照相比,接种木霉后番茄根部 POD 和 PPO番茄根部 POD 和 PPO 活性增加,但与对照差异不显磷处理则使番茄根部 POD 和 PPO 活力进一步增强,分别增加了 1.24 倍和 0.81 倍。0.51.01.52.0PODactivity(U/g)ccba

木霉,番茄,根部,辛硫磷


第 2 章 木霉对番茄根部辛硫磷残留量的影响及生理机制2.2.3 木霉对番茄根部 AsA 和 GSH 含量的影响如图 2-3 所示,木霉处理显著提高了番茄根部 AsA 和 GSH 含量,显著降低了番茄根部 DHA 的含量,使氧化还原状态(AsA/DHA)显著增强。辛硫磷处理后番茄根部 DHA 含量显著增加,但与 CK 相比,AsA、GSH 含量和 AsA/DHA无显著性差异。先接种木霉再进行辛硫磷处理则使番茄根部 AsA 含量、AsA/DHA 和 GSH 进一步增强,与只进行辛硫磷处理相比,分别增加了64.47%、122.88%和 61.6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志伟;孙冬梅;;黄绿木霉菌发酵液对稻瘟病菌的影响[J];贵州农业科学;2015年03期

2 李竹;顾金刚;;真菌中的“潜力股”——木霉[J];大自然;2016年03期

3 ;植保知识大讲堂[J];中国农资;2016年45期

4 曾华兰;叶鹏盛;何炼;刘朝辉;韦树谷;张骞方;李琼英;曾静;;木霉菌制剂对川芎生长及药理成分的影响[J];西南农业学报;2013年01期

5 贺字典;高玉峰;吴贺平;高增贵;张洋;;保护地蔬菜土壤中木霉菌种群影响因素[J];西北农业学报;2011年06期

6 张红骥;Allen G.Xue;许艳丽;;木霉菌对大豆幼苗生长的影响及在根部定殖研究[J];大豆科学;2009年03期

7 赵世波;高增贵;高军;庄敬华;;设施土壤状况及生防木霉菌应用的研究[J];北方园艺;2006年01期

8 孙军;段玉玺;吕国忠;;木霉菌及其系统分类学研究回顾[J];菌物研究;2006年01期

9 王进忠,郝立东,尚巧霞,孙淑玲,杨宝东,张民照;6种常用杀菌剂对木霉菌生长发育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05年06期

10 吴石平,燕嗣皇,陆德清;施肥及栽培方法对木霉菌在辣椒上的促生增产效应的影响[J];贵州农业科学;200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洪凯;;西藏的木霉多样性初探[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7年

2 李广记;刘力行;陈捷;;华东地区木霉菌资源鉴定与多态性研究[A];公共植保与绿色防控[C];2010年

3 李广纪;刘力行;陈捷;;华东地区木霉菌资源鉴定与多态性研究[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陈伯清;屈海泳;刘连妹;;木霉菌在农业上的应用研究进展[A];首届长三角园艺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张茹;李金花;张俊莲;王蒂;;生防木霉菌的抑菌机理及在抗马铃薯真菌性病害上的应用[A];中国作物学会马铃薯专业委员会2008年马铃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6 陈绍瑗;章初龙;郑必强;王国平;林福呈;;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发酵液中木霉菌酯素的浓度[A];中国化学会第十四届有机分析及生物分析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陈捷;周晓瑛;刘力行;徐书法;;多功能木霉菌分子改良与功能分析[A];第四届全国绿色环保农药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会暨第三届生物农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王秉丽;刘力行;陈捷;;多功能木霉菌菌剂创制与土壤生态效益初步分析[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陈捷;刘限;高增贵;庄敬华;程根武;;防治番茄灰霉病的木霉菌工程菌株构建及特性分析[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黄玉茜;陈捷;梁春浩;徐书法;范海延;程根武;刘海南;;木霉菌生防工程菌株生物学特性研究[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植物病理学报创刊50周年纪念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李肖忠;木霉菌咋防治[N];山西科技报;2004年

2 李肖忠;木霉菌[N];河南科技报;2004年

3 河南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 申时文 程雁;木霉菌病害的发生及防治[N];河南科技报;2001年

4 梁晨虎;香菇木霉菌的防治[N];山西科技报;2005年

5 于洋;木霉菌—油菜联合代谢作用控制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机理[N];科技日报;2007年

6 李文博;香菇木霉菌的防治[N];瓜果蔬菜报.农业信息周刊;2008年

7 杨学莹 李颖异;绿色防治,推广链条断在哪一环[N];山东科技报;2016年

8 丁闫;木霉菌巧治番茄枯萎病[N];中华合作时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兴印;抗药木霉菌高效生防菌株生物学及其制剂加工技术[D];山东农业大学;2006年

2 罗赫荣;生防木霉菌对土著根瘤菌固氮活性及遗传多样性影响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7年

3 付健;木霉菌提高玉米耐盐碱机理及其对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7年

4 伊洪伟;长枝木霉菌几丁质酶基因克隆和抑菌活性物质结构鉴定[D];东北林业大学;2012年

5 王兵;木霉菌REMI突变株耐受Cd机理及其对油菜富集Cd影响[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6 梁志怀;生防木霉菌与水稻共生体的建立及其关系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8年

7 姚彦坡;防治马铃薯晚疫病和辣椒疫病木霉菌的筛选及生防机制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5年

8 张健;桑椹防腐技术研究和桑树果用性状关联分析[D];江苏科技大学;2017年

9 李世贵;两种木霉菌对黄瓜枯萎病菌生防作用及根际土壤微生物影响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10 靳学慧;氮素对马铃薯根际微生物和抗病相关生理生化物质及产量的影响[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明鑫;木霉菌对黄瓜促生作用与立枯病防效的研究[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8年

2 宿晓琳;木霉菌对黄瓜促生作用与枯萎病防效的研究[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8年

3 陈yN斐;木霉调控番茄辛硫磷降解的生理与分子机制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18年

4 孟文诚;柠檬绿木霉固体发酵工艺及颗粒制剂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7年

5 张璐;连作甜瓜土壤中酚酸类物质的变化规律和木霉菌降解作用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7年

6 张慧芳;棘孢木霉Ⅱ型疏水蛋白基因HFBII-4功能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7年

7 王丽荣;两株木霉菌应答铜胁迫的转录组变化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6年

8 于凯旋;生防木霉菌的分离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9 李琳;棘孢木霉菌的分离及其生防作用的评价与应用[D];吉林大学;2013年

10 李广记;华东地区木霉菌多样性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7165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dzwbhlw/27165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82e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