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形状和颜色特征的小麦白粉病生长模型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9 18:51
【摘要】:小麦种植范围广泛,是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粮和战略储备粮,保证小麦产量是维持我国粮食安全的关键之一。而白粉病是小麦生长过程中影响较深的一种疾病,其具有发病常见、面积广、引起减产明显等特点。目前,小麦白粉病防治多局限于传统农业研究方式,该方式不仅花费了农业人员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因为无法及时有效的获取病害信息延误病害防治,造成了更深的病害影响。为了有效遏制白粉病对小麦的危害,国内外相关学者基于图像处理技术对小麦白粉病做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本文以数码相机采集格式为JPEG的小麦白粉病图像为研究对象,利用图像处理技术对获取的小麦白粉病生长周期内图像分析处理,提取白粉病生长过程的形状特征和颜色特征,结合特征参数数据变化规律构建其生长函数模型,建立了时间变量与白粉病周期内特征参量变化的动态模型。通过构建的生长模型准确演变小麦白粉病变化规律,实现病害发育阶段的数字化判断,促进我国农业精准化研究。本研究的主要工作方面如下:1.结合图像处理技术对小麦白粉病图像进行预处理和图像分割。首先,对图像预处理衰减噪声和增强图像信息,其次,根据背景和目标物的颜色RGB分量的差异,利用阈值分割方法结合形态学处理分割出单个白粉病病斑图像。2.依据分割的单个白粉病病斑图像联系小麦白粉病生长周期内变化规律,定义病斑形状特征参数和颜色特征参数。3.提取定义的病斑形状和颜色特征参数并进行数据分析,筛选出小麦白粉病生长过程中变化规律最为明显的特征参数。4.引入生长模型来描述白粉病发育周期各特征演变规律,通过拟合构建其特征生长函数模型,建立小麦白粉病生长时间变量与特征参量的关系模型,从而对小麦白粉病生长周期进行判断识别,促进数字化农业发展。本研究基于图像处理技术提取了小麦白粉病病斑的形状特征和颜色特征,构建了其特征生长发育模型,该模型可以简单高效的初步判断病害生长情况,为小麦白粉病生长期识别提供了理论支持。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轻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P391.41;S435.121.4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虹波;;不同药物对小麦白粉病防治效果的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9年16期

2 张旭东;;陇东南小麦白粉病发生流行规律及其测报因子分析[J];农民致富之友;2019年02期

3 吴佳文;朱先敏;田子华;;2016年江苏地区小麦白粉病发生特点及治理对策研究[J];现代农药;2018年01期

4 周玉芹;;小麦白粉病的发生因素及综合防治措施[J];农技服务;2017年22期

5 邵益栋;徐丽丹;吴德君;夏秋霞;梁红新;赵健元;;江阴市小麦白粉病防治药剂筛选田间试验初报[J];上海农业科技;2018年01期

6 刘湘琼;张天娥;;2017年山西省小麦白粉病防控技术探析[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8年02期

7 温静;;小麦白粉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J];种业导刊;2018年10期

8 郭露芳;陈桂敏;马朝伟;徐灵丽;陈广锋;;不同施氮量对冬小麦白粉病发生程度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17年01期

9 李鹏;;小麦白粉病发生原因分析及防治技术推广[J];农民致富之友;2017年05期

10 李晓华;郭慧娟;畅志坚;张晓军;李欣;乔麟轶;高伟;詹海仙;;小麦白粉病成株抗性研究现状[J];山西农业科学;201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段霞瑜;周益林;;小麦白粉病近年来的若干研究进展[A];粮食安全与植保科技创新[C];2009年

2 崔荧钧;;立宪20%爱可悬浮剂防治小麦白粉病试验[A];河南省植物病害研究进展——河南省植物病理学与现代农业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3 刘万才;邵振润;姜瑞中;;小麦白粉病测报与防治技术研究总结报告(1992-1999)[A];小麦白粉病测报与防治技术研究[C];2000年

4 ;江苏省小麦白粉病测报与防治技术研究报告[A];小麦白粉病测报与防治技术研究[C];2000年

5 杨万海;;山东省小麦白粉病测报与防治技术研究报告[A];小麦白粉病测报与防治技术研究[C];2000年

6 张国彦;;河南省小麦白粉病测报与防治技术研究报告[A];小麦白粉病测报与防治技术研究[C];2000年

7 王贵生;唐铁朝;王贺军;;河北省小麦白粉病测报与防治技术研究报告[A];小麦白粉病测报与防治技术研究[C];2000年

8 李刚;李宗明;王新俊;;甘肃省小麦白粉病测报与防治技术研究报告[A];小麦白粉病测报与防治技术研究[C];2000年

9 刘万才;邵振润;;我国小麦白粉病的发生状况、原因及趋势浅析[A];小麦白粉病测报与防治技术研究[C];2000年

10 刘万才;邵振润;;小麦白粉病流行规律及近年发生概况和分析[A];小麦白粉病测报与防治技术研究[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盐城市植保植检站 黄婷婷;调整策略早防小麦白粉病[N];江苏农业科技报;2018年

2 黎城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徐凌雅;小麦白粉病的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技术[N];山西科技报;2018年

3 记者 汪永安;纳米新材料防控小麦白粉病[N];安徽日报;2018年

4 唐玮 张开朗 徐东祥 潘勇 马勇 张如标;小麦白粉病流行频率高[N];江苏农业科技报;2017年

5 河北省植保植检站 崔彦;密切关注小麦白粉病[N];河北科技报;2017年

6 河北省植保植检站 杨彦杰;小麦白粉病、赤霉病、黑穗病防控技术[N];河北科技报;2017年

7 金兰;小麦白粉病和吸浆虫的防治[N];农资导报;2017年

8 于丹;春季阴雨日多,小麦白粉病发生期提早[N];江苏农业科技报;2015年

9 本报农化专家 陈运其;抓紧防治小麦白粉病[N];河北农民报;2016年

10 陈力;小麦白粉病的发生与防治[N];河北科技报;201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邹亚飞;我国小麦白粉病越夏区划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2 刘伟;小麦白粉病菌的越冬温度阈值和早春病害预测及病菌孢子的田间传播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8年

3 李韬;小麦白粉病小种特异抗性新基因Pm-M53的遗传分析[D];扬州大学;2005年

4 杜世州;基于多源数据小麦白粉病遥感监测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3年

5 刘娜;四川省小麦白粉病的流行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3年

6 耿帅锋;CHH甲基化参与调控小麦白粉病防御路径的分子机制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6年

7 徐志;中国小麦白粉病主要流行区病原菌群体遗传结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3年

8 张竞成;多源遥感数据小麦病害信息提取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9 Md.Siddikun Nabi Mandal;小麦种质N0308抗白粉菌侵染影响的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创;基于敏感光谱特征的小麦白粉病遥感监测研究[D];安徽大学;2019年

2 袁万宾;基于形状和颜色特征的小麦白粉病生长模型研究[D];郑州轻工业大学;2019年

3 刘梦;黑麦抗小麦白粉病新基因Pm56鉴定与转移[D];四川农业大学;2017年

4 郭慧娟;中间偃麦草抗小麦白粉病基因的分子定位[D];山西农业大学;2017年

5 崔立祥;江苏阜宁地区小麦白粉病和赤霉病的发生与防治[D];扬州大学;2018年

6 陈靓;江苏新洋农场小麦白粉病和赤霉病防治技术与推广研究[D];扬州大学;2018年

7 冯思宇;河北省冬小麦白粉病气候预报的贝叶斯网络模型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8年

8 张庆;基于成像高光谱数据的小麦白粉病诊断研究[D];安徽大学;2018年

9 刘文静;基于高光谱与多光谱数据的冬小麦白粉病遥感监测[D];安徽大学;2018年

10 沈文颖;基于高光谱遥感的冬小麦白粉病反演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7212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dzwbhlw/27212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9d7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