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tasiRNA介导的基因沉默技术验证抗病毒基因GmNH23的功能

发布时间:2020-07-02 04:53
【摘要】:植物能够对入侵的病原体产生防御反应,包括生物、化学和物理系统性防御。在生物系统性防御中依赖一类最重要的R(Resistance)基因编码的R蛋白,它可以特异性识别特定病原体,以激发植物的防御反应。R基因分为多种类型,其中NBS-LRR类型是植物基因组中最大的基因家族之一,而TIR-NBS-LRR类型的抗病基因又是其中的一大类,包括烟草N基因、拟南芥RPS4基因等。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SMV)病是大豆的严重病害,但对其抗病基因的研究尚属滞后。大豆GmNH23基因也属于TIR-NBS-LRR类型,与抗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的烟草N基因同源,本实验室在前期研究中利用本氏烟草瞬时过表达系统验证了GmNH23基因对TMV和SMV都具有一定的抗性。然而,GmNH23基因在稳定过表达植物中的抗病毒活性及其在大豆中的抗病毒功能尚未进行研究。因此本论文从这两方面对GmNH23基因的功能做了深入研究。首先,我们得到了GmNH23基因过表达(GmNH23-Ox)转基因本氏烟草,验证其对TMV和SMV均具有抗性,进一步证实了GmNH23基因对这两种病毒的抗性。反式作用小干扰RNA(trans-acting siRNA,tasiRNA)是一类由特异的MicroRNA介导产生的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能够通过转录后基因沉默来抑制中靶标基因的表达。因此我们利用tasiRNA干扰大豆GmNH23基因的表达来验证其抗SMV和TMV的功能。本研究利用产生内源tasiRNA的miR1514a设计并构建了干扰载体pKGWRR-tasiRNA-GmNH23。首先通过17wt和rdr6 silence本氏烟草中瞬时表达法验证了tasiRNA-GmNH23对靶标基因的沉默作用。然后,分别在GmNH23-Ox本氏烟草、中抗大豆品种合丰55号、高抗大豆品种科丰1号叶片中瞬时表达tasiRNA-GmNH23,结合病毒侵染实验证明了GmNH23对TMV和SMV的抗性。发根农杆菌介导的毛根转化法在豆科植物中被广泛应用。由于siRNA能够通过维管组织从植物的根部运输到叶片组织,所以本研究利用毛根转化法在大豆根部表达了tasiRNA-GmNH23。在高抗大豆品种科丰1号根组织中表达的tasiRNA-GmNH23不仅沉默了根组织中GmNH23基因的表达,同时也降低了叶片中GmNH23基因mRNA的水平。GmNH23基因的沉默导致了叶片中SMV病毒积累量的增加,最终也证明在大豆中GmNH23具有抗SMV的功能。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S432.2
【图文】:

示意图,基因组,示意图,大豆


BPMV)、烟草环斑病毒(Tobacco ringspot virus, TRSV)、花生斑驳病毒(Peanut mottle virus,CMV)、菜豆黄化花叶病毒(Bean yellow mosaic virus, BYMV)和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mosaicvirus,CMV)等[2]。其中,大豆花叶病毒病对大豆的产量和品质均可造成较为严重的危害。由于 SMV 分布广泛、危害较重、化学药剂难以防治,一直都是大豆种植面临的主要问题。因此,筛选新的抗病种质并发掘新的抗病基因是拓宽大豆抗病遗传基础和成功培育抗SMV 品种的关键[1]。SMV 是马铃薯 Y 病毒属中的成员,其基因组是由正义单链 RNA 组成,能编码至少 10种蛋白质(图 1.1)。SMV 分离株在美国被分为 7 种不同的病毒株(G1 至 G7),而在中国,SMV 的 21 种病毒株(SC1 至 SC21)已被分类[3]。其中有一些 SMV 株系会引起大豆较为严重的病征,例如,东北 SMV-N(Necrosis)病毒株系[4]。其传播方式主要有两种,其中一种是种子本身带有病毒;另一种是以昆虫为介体进行传播。而本研究所用的病毒株是大豆花叶病毒 N1 株,它能使感染的大豆出现较明显的表征:叶片出现皱缩、卷曲、黄化等症状甚至能导致植株的死亡。

植物抗性,主要结构,蛋白,结构域


来控制[6]。目前,已经从几种模式植物中鉴定出了很多 R 基因码多种蛋白质结构域,主要包含跨膜结构域(transmembranedom白激酶结构域(serine/threonine protein kinases, PKs)、核nding site, NBS)和富含亮氨酸重复(leucine-rich repeat, LRR)结构域,分别是 NB 结构域和 LRR 结构域即 NBS-LRR 结构于 N 末端结构特征细分为:白细胞介素受体-1(Toll InterleukBS-LRR 结构域和包含卷曲螺旋结构域(coiledcoil,CC) 的 CC所示)[8]。而每种结构域都有其相应的功能。例如, NBS 可以结合的 ATP 或 ADP 的存在可以确定 R 蛋白是否处于活性或有约 20-30 个亮氨基酸残基串联重复序列的基本特征[9]。LRR 能病信号的传递,从而诱导防卫基因的表达[10]。TIR 在动物和植。在植物中,它能感知病原体然后引发植物的防御反应,其中反应(hypersensitive response,HR)[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晓雷;;大豆病虫害的防治对策[J];农民致富之友;2018年13期

2 肖敏玲;;大豆根潜蝇的发生与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08期

3 程云波;大豆根潜蝇的发生与防治[J];吉林农业;2002年05期

4 程云波;大豆根潜蝇的发生与防治[J];吉林农业;2000年05期

5 程云波,魏国君;大豆根潜蝇的发生与防治[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1999年05期

6 陈申宽,闫任沛;大豆根潜蝇的防治[J];植物医生;1996年02期

7 顾成玉;大豆根潜蝇发生危害与防治[J];大豆通报;1994年02期

8 江锡兰,张松鹏,王玉发;大豆根潜蝇的发生与防治[J];新农业;1995年08期

9 江锡兰;张松鹏;王玉发;;大豆根潜蝇发生规律及防治[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1995年07期

10 刘雅娴;;美国大豆生产最新动向[J];现代化农业;198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张桂荣;金九范;;大豆根潜蝇的寄生菌——一种拟青霉菌的应用试验[A];《中国虫生真菌研究与应用》(第一卷)[C];1986年

2 王立德;廖红;严小龙;;磷调节的大豆根毛性状的遗传变异[A];第八届全国青年土壤暨第三届全国青年植物营养与肥料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3 马伯军;傅昭娟;龚春风;潘建伟;朱睦元;;大豆根边缘细胞发育的生物学特性研究[A];中国的遗传学研究——中国遗传学会第七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4 赵静;严小龙;廖红;;不同供磷方式下大豆根形态构型特性及基因型差异[A];第八届全国青年土壤暨第三届全国青年植物营养与肥料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5 王玲爽;金杨媚;张超;李沫;梅宏瑶;武小霞;;过表达GmBIN2提高拟南芥和大豆根毛对盐、旱的耐受力[A];第十届全国大豆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7年

6 张俊立;曹克强;杨玉文;彭德良;;河北省大豆根围植物寄生线虫种类鉴定[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毕玉蓉;赵明光;;盐胁迫对大豆根呼吸代谢的影响[A];2004中国植物生理生态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8 孙漫红;刘杏忠;;淡紫拟青霉发酵滤液对大豆胞囊线虫趋化性的影响[A];全国生物防治暨第八届杀虫微生物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9 李荣峰;蔡妙珍;刘鹏;徐根娣;梁和;;大豆根边缘细胞对铝毒的响应及机理研究[A];2006年中国植物逆境生理生态与分子生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本报记者 邓静 本报通讯员 王兴 李月;四位一体,大豆种出高效益[N];德州日报;2018年

2 北大荒垦丰种业科研育种中心 胡国华;2017年垦区大豆春播技术指导意见[N];北大荒日报;2017年

3 赵县农牧局 高西敏;这是大豆根潜蝇为害[N];河北科技报;201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康文殊;简单芽孢杆菌Sneb545诱导大豆抗胞囊线虫的机理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8年

2 崔晓霞;大豆miR1510和GmWRKY40在抗疫霉根腐病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7年

3 刘伟灿;干旱胁迫下大豆miR396基因家族表达分析及功能鉴定[D];吉林农业大学;2016年

4 高明;土壤环境地球化学条件与大豆产量/质量的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7年

5 兰英;大豆LEA基因的克隆及其抗旱、耐盐功能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6 陈宏宇;不同品种和不同茬口大豆根面及根际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7 刘莹;大豆根区逆境耐性的鉴定和相关根系性状的遗传分析与QTL定位[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8 蒋慕东;二十世纪中国大豆改良、生产与利用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9 苏国兴;多胺分解代谢在大豆生长发育和耐盐生理中的作用[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10 崔世友;与产量有关的大豆株型、光合生理及耐低磷性状的基因定位[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刘萍;镰刀菌致病性及与大豆PI437654抗木贼镰刀菌关联的SNPs和InDels鉴定[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9年

2 于若男;利用tasiRNA介导的基因沉默技术验证抗病毒基因GmNH23的功能[D];内蒙古大学;2019年

3 曾丹丹;拟轮枝镰孢、黄色镰孢、雪松疫霉、栗黑水疫霉及大豆种传病原菌的LAMP检测[D];南京农业大学;2017年

4 郭龙;土壤镉污染对大豆抗氧化系统活性及抗逆基因表达的影响[D];辽宁大学;2018年

5 何则铭;大豆查尔酮异构酶GmCHI4A和GmCHI4B基因的克隆及功能验证[D];吉林大学;2018年

6 张林;新抗虫基因Cry1AB13-2的克隆及其在大豆中的遗传转化和功能鉴定[D];吉林农业大学;2018年

7 李晓冰;生长素、乙烯利对大豆生根及茎伸长的调控作用[D];东北农业大学;2018年

8 范雪露;摩西管柄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对大豆根际土壤根腐病病原真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D];黑龙江大学;2015年

9 谢红英;适合与红麻间作的大豆品种筛选及间作模式初步研究[D];广西大学;2018年

10 郭春红;异黄酮在大豆抗胞囊线虫过程中的作用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7377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dzwbhlw/27377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7d5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