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褐腐病菌基因组及MfOfd1基因功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03 12:01
【摘要】:链核盘菌(Monilinia spp.)引起的桃褐腐病是桃生产中最重要的病害之一,它在果实生长期和贮藏期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Monilinia spp.不仅侵染桃、李、杏等核果类果树,还对苹果、梨等仁果类果树造成危害,严重制约我国水果的优质高产。本研究以桃褐腐病菌(Monilinia spp.)为材料,基于基因组学、转录组学、生物学手段相结合的方法明确基因组特征,探索其致病机理,具体研究结果如下。对我国导致桃褐腐病的三个主要病原种Monilinia fructicola,M.mumecola,M.yunnanensis进行全基因组测序、组装与功能注释,为桃褐腐病菌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结果表明,三个种的代表菌株基因组大小分别为45.40 Mb、40.18 Mb、44.74 Mb;大于2 kb的片段分别有163、144、146条;最长序列长度分别为4.19 Mb、2.42 Mb、3.36 Mb;N50值分别为2.20 Mb、1.00 Mb、1.01 Mb。分别预测到M.fructicola,M.mumecola,M.yunnanensis有10636、11077、10948个蛋白编码基因;分泌蛋白和转运RNA分别有872、908、886和336、232、229个。M.fructicola的转运RNA显著多于M.mumecola和M.yunnanensis。采集接种桃果实后1 h,3 h,6 h,12 h,24 h和孢子萌发(sg)阶段的M.fructicola菌株Bmpc7样品,完成RNA-Seq测序。针对不同侵染时期,鉴定特异性差异表达基因。结果表明,1 hpi是病菌与寄主相互识别、相互作用的重要时期,该阶段共有1548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773个上调表达,775个下调表达。对比早期侵染阶段(1 hpi,3 hpi,6 hpi,sg),发现1 hpi有188个特异性差异表达基因,其中100个上调表达,88个下调表达。同时该阶段的差异基因GO富集分析结果显示,生物学过程和分子功能类别下的下调基因都主要富集在氧化还原相关过程中。病原菌侵染植物,寄主会释放大量活性氧,病原菌编码氧化还原相关酶的基因表达被抑制,对活性氧的解毒能力变弱,造成侵染初期病害发展缓慢。从1 hpi阶段的上调表达基因中鉴别出MfOfd1基因显著上调表达。该基因含有1个61 bp的内含子,CDS区2037 bp,编码678个氨基酸。通过CRISPR/Cas9与同源重组相结合的方法敲除该基因,敲除转化子产孢量降低53%-83%,且对H_2O_2更敏感。在侵染初期,寄主活性氧迸发抑制转化子生长,导致其致病力下降。此外,转化子对甘油、山梨醇、NaCl等外源渗透压胁迫更敏感,同时对二甲酰亚胺类杀菌剂(异菌脲和菌核净)的敏感性增强。以上结果表明MfOfd1基因在M.fructicola应对氧化应答、渗透压信号转导途径及致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S436.621.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庆伟;;啶菌恶唑能有效抑制桃褐腐病菌菌丝生长及孢子萌发[J];农药市场信息;2017年26期

2 陈笑瑜;师迎春;骆勇;国立耘;;桃褐腐病菌(Monilinia fructicola)对3种杀菌剂的敏感性[J];植物保护;2006年03期

3 郑庆伟;;啶菌恶唑能有效抑制桃褐腐病菌菌丝生长及孢子萌发[J];农药市场信息;2017年28期

4 周洲;;核果在冷藏和浸水处理时感染桃褐腐病菌(Monilinia fructicola)的风险[J];中国果业信息;2019年08期

5 纪兆林;蒋长根;戴慧俊;徐敬友;;不同杀菌剂对桃褐腐病菌的毒力测定[J];中国南方果树;2013年05期

6 纪兆林;朱薇;谈彬;董京萍;徐敬友;宋宏峰;;我国不同产区桃褐腐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J];中国南方果树;2018年05期

7 黎军英;拮抗细菌对桃褐腐病菌超微结构的破坏[J];杭州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8 尹良芬;胡勐郡;金鑫;Guido Schnabel;罗朝喜;;桃褐腐病菌抗药性分子机理研究进展[J];植物保护;2010年05期

9 杨海清;赵晓燕;魏艳敏;尚巧霞;刘素花;刘正坪;;拮抗细菌CE抑菌物质对桃褐腐病菌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J];植物保护学报;2008年02期

10 莫熙礼;赵同贵;邓伟;吴彤林;杨云彩;赵应婉;;花椒提取物对桃褐腐病菌的抑制作用及酶活性的影响[J];北方园艺;2014年2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袁楠楠;陈育;罗朝喜;;桃褐腐病菌Monilia yunnanensis对戊唑醇的敏感性测定[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谈彬;朱薇;张权;曹军;纪兆林;董京萍;童蕴慧;徐敬友;;我国不同产区桃褐腐病菌种类及致病因子分析[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8年

3 朱小琼;钟亚凤;国立耘;陈笑瑜;骆勇;赵雪坤;;北京地区桃褐腐病菌种类鉴定及其初侵染源的研究[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罗朝喜;胡勐郡;金鑫;Guido Schnabel;;桃褐腐病菌细胞色素b(Cyt b)基因的分离[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陈育;罗朝喜;;桃褐腐病菌Cytb基因敲除载体的构建[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贺惠文;纪兆林;韩峰;童蕴慧;徐敬友;;地衣芽孢杆菌W10对桃褐腐病菌的抑制作用[A];2014年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胡勐郡;中国桃褐腐病菌及其抗药性相关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明明;桃褐腐病菌基因组及MfOfd1基因功能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9年

2 朱薇;桃褐腐病菌的生物学和地衣芽孢杆菌W10的防病机理研究[D];扬州大学;2019年

3 周洁;桃褐腐病菌对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抗性分子机理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4年

4 杨海清;桃褐腐病菌致病性及拮抗细菌生防机制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7年

5 袁楠楠;桃褐腐病菌Monilinia fructicola中Mona元件的功能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6 钱晓龙;桃褐腐病菌Cyt b基因intron3与G143A突变的相关性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4年

7 都胜芳;桃褐腐病菌Monilia mumecola对四种杀菌剂的敏感性测定及遗传多样性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6年

8 韩丽丽;樱桃褐腐病菌特异性IgY的制备及活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9 何应红;青蒿内生真菌抗植物病原菌的研究[D];贵州大学;2016年

10 陈育;桃褐腐病菌Cyt b基因1166bp内含子对G143A突变影响的分子机理初步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396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dzwbhlw/27396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658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