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部分地区马铃薯疮痂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多样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07 16:00
【摘要】:马铃薯疮痂病(PCS)是由病原性链霉菌引起的植物病害,可导致块茎植物产生痂状病斑,使马铃薯质量显著下降,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在我国,马铃薯产业不断发展,但是马铃薯疮痂病发病面积逐年扩大,已对马铃薯及其相关产业造成了重要影响。本研究主要对采集于甘肃部分地区(武威、张掖、白银、平凉、天水、陇南)的马铃薯样品进行处理,分离得到链霉菌,进行致病性验证及生理生化检测,从而系统的分析了该地区马铃薯疮痂病的致病菌类型,为相关地区进行马铃薯疮痂病的防治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有:在张掖、白银、平凉、天水、陇南、天水地区共采集了53个马铃薯样品。经过分离纯化,得到246株放线菌,其中含有致病性基因的链霉菌有67株,占全部链霉菌的27.24%。通过对致病基因岛(PAI)三个主要致病基因(txtAB、nec1、tomA)的PCR扩增检测发现,以上地区的马铃薯疮痂病病原菌PAI类型具有一定的多样性,其致病基因类型分别为txtAB~+/nec1~+/tomA~+(65株)、txtAB~+/nec1~-/tomA~+(1株)和txtAB~-/nec1~-/tomA~+(1株)。经过16S rDNA测序并进行系统鉴定可知,张掖地区主要致病菌为S.galilaeus,武威地区主要致病菌为S.bobili、白银地区主要致病菌为S.bobili、S.galilaeus,平凉、天水地区主要致病菌为S.scabies、陇南地区主要致病菌为S.galilaeus。对分离出的部分病原菌进行致病性验证,结果显示16#、73#、76#(txtAB~+/nec1~-/tomA~+)、93#、156#、214#菌株均能在小薯片上产生明显侵染现象,抑制萝卜苗的生长;而31#菌(txtAB~-/nec1~-/tomA~+)未产生明显侵染现象,在萝卜幼苗抑制试验中,对萝卜苗抑制率最低。本研究通过盆栽回接试验证明16#、73#、76#、93#、156#、214#菌均可使试验马铃薯块茎产生不同程度的病变,其中156#菌处理组致病率最高,为97.03%,该菌致病性良好;31#菌处理组未见到明显病斑,试验结果证明该菌株没有疮痂病致病能力。结合16S rDNA测序和生理生化试验,可以确定,31#菌为S.bottropensis,156#菌为S.bobili,16#、76#和93#菌菌为S.galilaeus;由于S.europaeiscabiei和S.scabies的16S rDNA具有较高的相似性,在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的基础上,结合ITS特异性序列检测结果,进一步确定73#和214#菌为S.scabies。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S435.32
【图文】:

基因扩增


图 3-1 txtAB 基因扩增结果0 DNAMarker;(1)ACCC41024T;(2)CGMCC4.1669T;(3)16#;(4)31#;(8)156#;(9)214#。Fig. 3-1 txtAB gene amplification resultsNA Marker, (1) ACCC41024T, (2) CGMCC4.1669T, (3) 16#, (4) 31#, (5) 73#, (6) 76#, (7)图 3-2 nec1 基因扩增结果0 DNAMarker;(1)ACCC41024T;(2)CGMCC4.1669T;(3)16#;(4)31#;(

基因扩增


:图 3-1 txtAB 基因扩增结果 DNAMarker;(1)ACCC41024T;(2)CGMCC4.1669T;(3)16#;(4)31#;(8)156#;(9)214#。Fig. 3-1 txtAB gene amplification resultsNA Marker, (1) ACCC41024T, (2) CGMCC4.1669T, (3) 16#, (4) 31#, (5) 73#, (6) 76#, (7

基因扩增,病原菌


图 3-3 tomA 基因扩增结果0 DNAMarker;(1)ACCC41024T;(2)CGMCC4.1669T;(3)16#;(4)31#;((8)156#;(9)214#。Fig. 3-3 tomA gene amplification resultsNA Marker, (1) ACCC41024T, (2) CGMCC4.1669T, (3) 16#, (4) 31#, (5) 73#, (6) 76#, (7、3-2 和 3-3 可知该地区病原菌的 PAI 类型具有一定的多样性omA+(16#、73#、93#、156#、214#)、txtAB+/nec1-/tomA+omA+(31#)三种类型。表 3-3 各地区病原菌筛出结果Table 3-3 Screening results of pathogens in various regions地区Area病原菌(株)Pathogenic bacteria(Strain)武 威 4张 掖 6白 银 42平 凉 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程举;张孝龙;赵江源;文孟良;丁章贵;李铭刚;;近年链霉菌次生代谢产物研究进展[J];中国抗生素杂志;2015年10期

2 卢肖平;;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的意义、瓶颈与政策建议[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3期

3 张海颖;郭凤柳;许华民;赵伟全;刘大群;;河北省张北地区马铃薯疮痂病的病菌鉴定[J];江苏农业科学;2014年10期

4 张萌;刘伯;于秀梅;赵伟全;刘大群;;中国马铃薯疮痂病菌生物学特性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2010年12期

5 ;中国马铃薯优势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J];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业);2009年11期

6 赵伟全;杨文香;李亚宁;刘大群;孟庆芳;张汀;;中国马铃薯疮痂病菌的鉴定[J];中国农业科学;2006年02期

7 黄德明;大田肥料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J];农业科技资料;1978年06期



本文编号:27453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dzwbhlw/27453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dfc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