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G-MAPK途径调控禾谷镰刀菌三唑类杀菌剂敏感性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2 19:29
【摘要】:小麦赤霉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生产上主要依赖于化学防治,由于长时间大规模的使用,抗药性问题日益突出。本课题前期发现禾谷镰刀菌抗药性的一个元件——三唑类药剂麦角甾醇生物合成调控转录因子FgSR。因此,本文主要围绕转录因子FgSR系统的研究禾谷镰刀菌的甾醇合成调控机制。为了寻找转录因子FgSR的潜在互作蛋白,我们对FgSR进行禾谷镰刀菌cDNA文库酵母双杂筛库,结果筛选到一个候选激酶FgSsk2。进一步研究发现:激酶FgSsk2的敲除突变体(AFgSsk2)对戊唑醇敏感性增加,该突变体中FgCYP51A基因表达显著下降。激酶FgSsk2属于HOG-MAPK途径上激酶级联中的一个组分,该激酶下游另外两个激酶FgPbs2、FgHog1敲除突变体与突变体ΔFgSsk2有相同的戊唑醇敏感性表型。戊唑醇处理后,激酶FgHog1磷酸化水平增强,在细胞核中的定位显著增加。三个激酶的单敲突变体中转录因子FgSR的磷酸化显著下降;并且激酶FgSsk2控制下游激酶FgHog1磷酸化,磷酸化FgHog1与转录因子FgSR互作。这些结果表明戊唑醇处理后会激活HOG-MAPK途径,被激活的FgHog1会进入细胞核磷酸化FgSR,进而调控FgCYP51A基因表达。本研究初步阐述了 HOG-MAPK信号途径通过磷酸化转录因子FgSR,进而调控戊唑醇药剂靶标基因FgCYP51A的表达。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S435.121.45
【图文】:

小麦赤霉病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逦策文献综述逡逑下是不萌发的。小麦赤霉病病菌主要在麦秆、玉米秸秆、稻桩、棉花等作物病株逡逑残体上以菌丝体越冬或越夏,这些病残体上形成的子囊便是次年主要浸染源。逡逑翌年条件适宜时形成子囊壳,子囊壳裂开,释放出大量的子囊孢子喷射到空逡逑气中,经气流传播至小麦穗部,病原菌侵染小麦的难易程度与小麦的生育期相关,逡逑一般来说扬花期最容易被侵染,抽zB期次之;如果在有大量菌源存在、温度适宜,逡逑并且小麦抽zB扬花期间又遇到连续降雨或者阴天的情况下,那么小麦赤霉病害会逡逑流行。病原菌又以营腐生的方式越夏或者侵染寄主,成为次年病害的主要侵染源,逡逑以这样的方式循环流行病害(Trail,邋2009)。逡逑

核心蛋白,途径


图1.2SREBP途径上各个核心蛋白的结构(Robert,邋2003)。逡逑Fig.邋1.2邋Structure邋of邋each邋core邋protein邋in邋the邋SREBP邋pathway(Robei*t,邋2003).逡逑如图1.3,当细胞内胆固醇充足时,常驻在内质网上的Insig蛋白会通过与逡逑SCAP蛋白的结合,把SREBP-SCAP复合体锚定在内质网上,这时候SREBP的逡逑N端结构域是没有转录活性;当细胞内胆固醇缺乏时,固醇信号感受器SCAP蛋逡逑白会感受到胆固醇含量的变化,SREBP-SCAP复合体通过与Ser23/24互作,招逡逑募转运小泡使Insig蛋白与SREBP-SCAP复合体脱离,转运小泡帮助复合体从内逡逑质网转移到高尔基体上。在高尔基体上,SREBP-SCAP复合体先后通过S1P蛋逡逑白酶和S2P蛋白酶的剪切,使得SREBP具有转录活性的N端释放出来进入细胞逡逑核,调节相关基因的表达(Peter&Adam,邋2007)逡逑8逡逑

模式图,甾醇,酿酒酵母,模式图


逦第一章文献综述逡逑如图1.4,当细胞内甾醇含量充足的时候,游离的甾醇与细胞质中Upc2的逡逑CTD结构域中的配体结构域相结合,此时的Upc2没有活性。当细胞内甾醇含量逡逑不足的时候,配体结构域被释放出来感受到甾醇含量低的信号,使得Upc2变成逡逑具有转录激活活性,具有活性的N端会进入细胞核,进而调控甾醇合成基因的逡逑表达,使得细胞内甾醇含量达到平衡稳态(Yangeta丨,2015)。逡逑1逦,逦Plasma邋membrane逡逑trgosterois逦k逡逑?邋??????邋?邋#逡逑NLS邋%逡逑i邋J邋<—邋Actuation邋k)0p逡逑Inactive邋Upc2邋Low逦LBD逡逑Cytosolic邋protein逦ergosterol邋level邋^邋^逦-邋cr逡逑Activated邋Upc2逡逑Nucleus逡逑(unkn0wn)^ft?^,—邋i逡逑图1.4酿酒酵母Upc2调控甾醇模式图(Yangetal,邋2015)。逡逑F.ig.邋1.4邋Model邋diagi'am邋of邋sterol邋regulation邋by邋Saccharomyces邋cerevisiae邋Upc2逡逑(Yangetal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平;沼液对禾谷镰刀菌杀抑效果的试验[J];农村能源;2001年01期

2 魏春妹;陆仕华;薛伟龙;徐素珍;张吾桐;;长江中下游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禾谷镰刀菌的分布[J];上海农业科技;1990年06期

3 匡开源;陆仕华;史士英;张树荣;黄敬坚;;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产毒菌株的筛选和产毒条件[J];上海农业学报;1987年04期

4 谢益书 ,穆永顺 ,刘颖 ,邱艳;宁夏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致病性分化的研究[J];宁夏农学院学报;1988年02期

5 A.Mesterhazy;王成社;;小麦抗禾谷镰刀菌和黄色镰刀菌(均引起麦类赤霉病)育种[J];麦类作物学报;1988年05期

6 陆鸣,王裕中,朱伟云,陈怀谷,吴志凤;江苏4个禾谷镰刀菌菌株产生的主要毒素成份分析[J];江苏农业学报;1989年03期

7 王裕中,陈怀谷,杨新宁,陆鸣,吴志凤;禾谷镰刀菌粗毒素的生物活性及其在小麦品种抗赤霉病性鉴定中的应用[J];中国农业科学;1989年04期

8 王裕中;Miller;J.D.;Neish;G.A.;;中国南京三个禾谷镰刀菌菌株所产生的毒素[J];植物病理学报;1989年01期

9 李清铣;王彰明;;麦类禾谷镰刀菌致病性鉴定[J];植物保护学报;1982年03期

10 张平;沼液对禾谷镰刀菌杀抑效应的试验[J];中国沼气;199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永辉;王利民;陈琳琳;李洪连;丁胜利;;假禾谷镰刀菌侵染诱导小麦抗感品种茉莉酸途径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分析[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6年

2 陈琳琳;侯莹;袁虹霞;李洪连;;假禾谷镰刀菌(Fusarium pseudograminearum)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鉴定与表达分析[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5年

3 廖玉才;张静柏;王建华;李和平;瞿波;黄涛;Mbacke Ndoye;宋波;李少军;陈方方;;我国禾谷镰刀菌种群结构及其毒素化学型研究[A];海峡两岸第十届菌物学暨第三届食药用菌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瞿波;赵纯森;武爱波;李和平;廖玉才;;我国小麦禾谷镰刀菌遗传多样性研究[A];中国的遗传学研究——中国遗传学会第七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5 王晨芳;王光辉;李依民;韩青梅;康振生;许金荣;;禾谷镰刀菌蛋白激酶基因的敲除及功能分析[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王丽;王芳芳;金京京;马璐璐;齐永志;甄文超;;3种杀菌剂对假禾谷镰刀菌的毒力测定[A];绿色植保与乡村振兴——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8年

7 周泽华;;禾谷镰刀菌多菌灵抗药性的温度敏感性[A];植物病理学研究进展——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第十二届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选编[C];2015年

8 张婧;张素素;李良壮;王桂清;;诱导时间对禾谷镰刀菌纤维素酶和木质素酶活性的影响[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8年

9 孔宝华;李成云;陈海如;;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信号肽的预测和分析[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植物病理学报创刊50周年纪念会论文集[C];2005年

10 黄丽;曲耀;张成花;朱品宽;许玲;;禾谷镰刀菌蓝光受体基因参与生长发育、次生代谢及致病性[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本报记者 吕兵兵;山东首次育成中抗赤霉病小麦品种[N];农民日报;2016年

2 河南农业大学 陈文 黄艳群 王志祥;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的中毒防止及其薄层色谱检测法(TLC)[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娜;禾谷镰刀菌中脂滴合成调控机制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9年

2 孔祥久;禾谷镰刀菌组蛋白乙酰转移酶(HATs)和泛素化相关基因FgUbx5的功能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8年

3 王建华;禾谷镰刀菌产毒性与致病力的相关性及毒素化学型的分子鉴定[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刘尊勇;转录因子FgTeb及微管末端结合蛋白FgEB1调控禾谷镰刀菌药剂敏感性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7年

5 武爱波;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致病力鉴定、毒素检测及其分子生物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6 纪莉景;中国不同生态地区禾谷镰刀菌种群分化及遗传多样性分析[D];河北农业大学;2007年

7 刘永杰;玉米抗禾谷镰刀菌的转录组分析[D];中国农业大学;2016年

8 孙超;二氧化氯和臭氧对污染粮食中呕吐毒素DON产生的影响及消减控制研究[D];江南大学;2017年

9 张艺美;禾谷镰刀菌中SR蛋白FgSrp1和FgSrp2的功能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年

10 刘小平;基于分子生物网络的表型相关基因识别研究[D];上海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居祯祯;禾谷镰刀菌鸟苷酸交换因子FgCdc25的生物学功能研究[D];浙江大学;2019年

2 黄云艳;HOG-MAPK途径调控禾谷镰刀菌三唑类杀菌剂敏感性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9年

3 王建强;禾谷镰刀菌中一个假定的BI-1同源蛋白的功能分析[D];福建农林大学;2015年

4 原康怡;禾谷镰刀菌β-微管蛋白在毒素运输中的作用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年

5 张菊;禾谷镰刀菌中FgKAR9及其互作蛋白的鉴定与功能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年

6 李超群;禾谷镰刀菌蛋白激酶A调节亚基Pkr的鉴定与功能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年

7 杜振林;α-1,3-甘露糖基转移酶基因FpALG3对假禾谷镰刀菌生长和致病性的影响[D];河南农业大学;2018年

8 杨飘;禾谷镰刀菌中FgOXP1/2基因的功能分析[D];福建农林大学;2018年

9 江航;黄淮地区禾谷镰刀菌毒素化学型及对小麦致病性的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6年

10 贺怡;A-to-I RNA编辑调控禾谷镰刀菌FgRID1基因的功能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7523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dzwbhlw/27523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0c9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