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蚜体内次级共生菌检测及其对大麦黄矮病毒(BYDV)传播效率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7-18 10:20
【摘要】:蚜虫是世界上重要的农业害虫,不仅能够取食小麦叶片、茎、穗,而且还可以分泌蜜露和传播病毒。麦蚜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与其体内初级共生菌和次级共生菌形成了密切的共生关系,而次级共生菌又在大麦黄矮病毒的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了解次级共生菌与BYDV传播效率的关系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实验运用特异性PCR技术检测不同地理种群麦蚜的次级共生菌感染情况和传毒效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对不同地理种群的麦长管蚜和麦二叉蚜利用16SrDNA特异性引物进行6种常见次级共生菌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如下:麦长管蚜:宝鸡种群R.insecticola的感染率为53.3%,其他种群均未感染,五个地理种群Hamiltonella defensa、Spiroplasm的感染率均为100%,Wolachia的感染率接近100%,渭南、咸阳种群Rickettsia的感染率分别为76.7%、86.6%,其余种群均为100%。麦二叉蚜:渭南、咸阳种群R.insecticola的感染率分别为36.7%、43.3%,其她种群均未检测到;Hamiltonella defensa的感染率均为100%,除了咸阳种群(93.3%);Rickettsia的感染率均为100%;Wolachia的感染率均为100%,除了宝鸡种群(93.3%);Spiroplasma的感染率均为100%,除了渭南(16.7%)。说明:(1)R.insecticola、Spiroplasma在麦蚜中差异最大;(2)我国不同地理种群麦蚜体内感染次级共生菌的类型存在差异;(3)麦蚜体内的次级共生菌存在多侵染现象;(4)麦长管蚜和麦二叉蚜体内感染次级共生菌的类型存在差异。2.在小麦上对不同地理种群的麦蚜进行BYDV-GAV传毒效率实验,结果如下:麦长管蚜:宝鸡种群1号点、2号点的传毒效率分别为75%、73.3%,其他种群的传毒效率均为100%;麦二叉蚜:咸阳种群传毒效率最低,为73.3%,天水地区的传毒效率最高,为100%。3.对麦蚜次级共生菌的感染率和传毒效率进行初步分析,初步发现R.insecticola含量的增加,麦蚜的传毒效率升高,这说明Regiella insecticola有利于BYDV-GAV的传播。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S433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S43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迁;范佳;孙京瑞;王满V
本文编号:27607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dzwbhlw/276075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