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麦黄花叶病相关的NAC转录因子克隆与功能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S435.123
【图文】:
毒粒子也能够获得足够的蛋白,这使得病毒在土壤中能够存活许时间通常发生在秋季,而叶片上的病理症状的出现通常是在冬季病植株的主要表现症状是叶片出现浅绿色和黄色的色素沉着同时大麦被病毒侵染后,其植株分蘖数降低,出现矮小发育不良的症和粒重也严重降低[20,21]。大麦黄花叶病的发病程度还受到轮作的种类与数量、外界环境的气温以及空气湿度等因素的影响。在植,老叶以及嫩叶的上端部分不容易出现病症,这个现象可能与植有着密切关系[22]。在新叶出现病斑之前,使用 RT-PCR/ELISA 技对低的接种的部位及根细胞和新叶新生部位检测到病毒的。随着病毒侵入大麦叶绿体后不断复制,导致叶绿体胀肿裂解,光合作用,继而发生病害[24]。然而,大麦黄花叶病在植株体内的待研究。
8图 1-2 已定位对 BaYMV 和 BaMMV 有抗性/耐受性的基因座的遗传位置Fig. 1-2 Genetic position of mapped loci conferring resistance / tolerance to BaYMV and BaMMV.The diagram was integrated and modified from Ordon et al. (2005) and Hiroomi et al. (2011)1.2.5 大麦黄花叶病的抗病育种大麦黄花叶病是通过土壤中的禾谷多黏菌为媒介进行传播的,土壤中的禾谷多黏菌数目多并且其休眠孢子具有很强的生存能力,禾谷多黏菌寄生于土壤和植物根系中,所以采用农药等化学方法很难对病害起到有效的防治。因此,唯一可持续的保护大麦作物的有效途径就是提高大麦品种自身对大麦黄花叶病的抵抗力,通过对现有的大麦种质资源的系统检测以鉴定出对病害表现抗性的基因型并选育和推广对大麦黄
activation regions,TARs)且保守性很低。Ooka 等[67]对拟南芥和水稻测序预测分析,将 NAC 蛋白可分为两大类(Group I 和 Group II)和 18 亚类。NAC 转录因子 N 端的结构域含有约 130~150 个氨基酸,可分为 A-E5 个亚结构域,其中 A 可能与二聚体形成有关,C 和 D 可以识别特定启动子以结合 DNA,同时 D 亚结构还含有一个疏水性的负调节区有抑制转录活性的功能。A、C、D 亚结构非常保守,而 B 和 E 亚结构的结构就相对多变保守性较低,这使得转录因子的功能具有多样性。而在低保守性的 C端,通常由简单的重复序列组成,比如 Thr-Ser,Pro-Glu。NAC 蛋白的寡聚化位点位于 NAC 结构域,而蛋白 C 端序列会影响 NAC 成员之间的寡聚化作用[69]。随着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发展,发现鉴定了越来越多的 NAC 转录因子。NAC 基因家族成员很多,到目前为止,在水稻中发现 149 个 NAC 成员,大豆中有 101 个,拟南芥中发现 106个,烟草中含有 152 个 NAC 成员。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伍荣;;大麦黄花叶病的综合防治[J];植物医生;2011年02期
2 陈健;;大麦黄花叶病的发生与防治[J];农药市场信息;2011年28期
3 ;我国科学家攻克大麦黄花叶病[J];天津农林科技;1999年06期
4 ;我国科学家攻克大麦黄花叶病[J];致富之友;1999年10期
5 仇志荣;大麦黄花叶病的综合防治[J];植物保护;1986年02期
6 黄培忠;抗大麦黄花叶病育种[J];种子;1986年Z1期
7 俞志隆,徐阿炳,朱睦元,马俊虎,黄培忠,刘玉芳,秦国卫;大麦黄花叶病严重度的遗传分析[J];遗传学报;1988年06期
8 俞志隆;徐阿炳;朱睦元;袁妙葆;刘玉芳;黄培忠;马俊虎;泰国卫;;大麦黄花叶病发病率的双列分析[J];上海农业学报;1988年03期
9 黄培忠;刘玉芳;徐开智;余永华;秦国卫;;沪麦8号(81-66)[J];上海农业学报;1989年02期
10 刘玉芳;上海市农科院作物所啤酒大麦育种课题组;;大麦新品种“沪麦10号”[J];上海农业科技;198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杨平;;大麦黄花叶病的遗传抗病性机理解析[A];2018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8年
2 杨平;蒋枞璁;时丽洁;雷淼淼;蔡羽;沈会权;许如根;张京;;大麦黄花叶病的遗传抗病性机制解析[A];第十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摘要集[C];2019年
3 杨平;;土传大麦黄花叶病的抗病性机理解析[A];2018全国植物生物学大会论文集[C];2018年
4 冯正娣;成长庚;仇广灿;成晓松;刘雷;姜春义;;大麦黄花叶病三改综合预防技术[A];“植物保护21世纪展望”——植物保护21世纪展望暨第三届全国青年植物保护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文集[C];1998年
5 雷淼淼;蒋枞璁;冯宗云;栾海业;沈会权;许如根;杨平;;大麦黄花叶病病毒株系的基因组与致病性变异研究[A];2019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陈健 乔海龙 陈和 沈会权 陈晓静 陶红 臧慧;大麦黄花叶病的发生与防治[N];江苏农业科技报;2011年
2 盐城市盐都区农业局;秋播期综合防治麦类病虫害[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董帅;大麦黄花叶病相关的NAC转录因子克隆与功能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8年
2 徐肖;重组自交系群体主要农艺性状及大麦黄花叶病抗性的遗传分析与QTL定位[D];扬州大学;2017年
3 刘志敏;大麦黄花叶病抗性鉴定及关联SSR标记的筛选[D];扬州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7638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dzwbhlw/27638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