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稻蝗免疫反应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27 13:25
【摘要】:昆虫血细胞是其免疫防御的第一道防线,近年来科研学者对昆虫血细胞的免疫研究较少,对稻蝗的免疫研究更少。研究昆虫血细胞的免疫反应,不但为研究更有效更安全的治理害虫方法提供思路,而且为研究昆虫的免疫学提供理论依据。本课题通过给稻蝗感染颗粒物(C粉、Fe粉和Si粉)、细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农药(氯氰菊酯、印楝素和阿维菌素),利用Wright-Giemsa混染法观察稻蝗血细胞形态和数量的变化,来分析血细胞中参与免疫的细胞类型;通过测定不同时间段血淋巴中抗氧化物酶(SOD)、酚氧化酶(PO)、细胞色素氧化酶(P450)和羧酸酯酶(CES)的活性,来评价稻蝗的体液免疫能力。通过观察血涂片,发现感染外源物后血细胞出现凋亡、细胞核变形、空泡化、粒细胞脱粒和细胞固缩等现象;此外,感染颗粒物和细菌后,发现浆血胞的吞噬现象和浆血胞以及粒血胞的结节和包囊现象;感染细菌后发现浆血胞吸附、吞噬和消化细菌的细胞免疫过程。通过统计不同时间段血涂片中各种类型的细胞数量,发现血细胞中浆血胞、粒血胞和囊血胞的数量变化最明显,浆血胞的数量变化为先增加后降低;粒血胞的数量变化为先降低后升高;囊血胞的数量持续增加。通过测定不同时间段血淋巴中酶活性,发现感染颗粒物和细菌后,SOD和POD活性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感染农药后,浓度越高,SOD和POD活性也越高,且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颗粒物组Si粉的PO活性在8 h-48 h时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C粉组和Fe粉组PO活性在24 h-48 h时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三种菌PO活性在12 h时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印楝素组PO活性在10 h和24 h时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其中120μg/L的PO活性变化明显;阿维菌素组PO活性在10 h时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其中80μg/L的PO活性变化明显;氯氰菊酯组中,PO活性在6 h时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其中40μg/L的PO活性变化明显。颗粒物组CES和P450活性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细菌组CES活性在8 h-48 h时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P450活性在24 h-48 h时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印楝素组P450活性在6h-24 h时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其中,120μg/L活性变化最明显,CES活性无显著差异性(P0.05);阿维菌素组P450活性在24 h时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CES活性在10 h和24 h时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其中80μg/L的P450和CES活性变化明显;氯氰菊酯组P450活性在6 h时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CES活性在2 h-24 h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其中40μg/L的P450和CES活性变化明显。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S433.2
【图文】:

细胞质,中华稻蝗


中华稻蝗血细胞形态的变化

细胞免疫,稻蝗,颗粒物


图 3.2 感染颗粒物后稻蝗的细胞免疫(Scale bar=1000 μm)Fig3.2 Cellular Immunity of Oxya Chinensis Infected with Particulate Matter图 A 箭头表示颗粒物吸附到浆血胞的表面(Figure Aarrows show particles adsorbing to the surfaceof plasmatocytes);图 B 箭头表示颗粒物被吞噬到浆血胞中(Figure B arrow indicates that particulatematter is ingested into plasmatocytes);图 C 箭头表示血细胞中形成的结节和包囊(Figure C arrowshow that nodules and cysts in hemocytes);图 D 箭头表示粒细胞脱颗粒消化颗粒物(Figure D arrowindicates granulocyte degranulation and digestion of particulate matter)。3.2.2 感染印楝素、阿维菌素和氯氰菊酯后,蝗虫血细胞的免疫反应从图 3.3 中可以看出,感染农药后,大量的浆血胞出现固缩,固缩后的浆血胞在后期逐渐出现黑化,正常的浆血胞和粒血胞将固缩的浆血胞包裹在一起,形成结节和包囊。

血细胞,农药,颗粒物


图 3.2 感染颗粒物后稻蝗的细胞免疫(Scale bar=1000 μm)Fig3.2 Cellular Immunity of Oxya Chinensis Infected with Particulate Matter图 A 箭头表示颗粒物吸附到浆血胞的表面(Figure Aarrows show particles adsorbing to the surfaceof plasmatocytes);图 B 箭头表示颗粒物被吞噬到浆血胞中(Figure B arrow indicates that particulatematter is ingested into plasmatocytes);图 C 箭头表示血细胞中形成的结节和包囊(Figure C arrowshow that nodules and cysts in hemocytes);图 D 箭头表示粒细胞脱颗粒消化颗粒物(Figure D arrowindicates granulocyte degranulation and digestion of particulate matter)。3.2.2 感染印楝素、阿维菌素和氯氰菊酯后,蝗虫血细胞的免疫反应从图 3.3 中可以看出,感染农药后,大量的浆血胞出现固缩,固缩后的浆血胞在后期逐渐出现黑化,正常的浆血胞和粒血胞将固缩的浆血胞包裹在一起,形成结节和包囊。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丽君;郭亚平;刘平;王跃;马恩波;;镉长期暴露对中华稻蝗抗氧化机制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1年03期

2 皖石,王德民;中华稻蝗的发生及综合防治[J];中国农村科技;2002年09期

3 汪平,王旭东;中华稻蝗的发生、危害及其防治[J];安徽农业;2001年06期

4 张永华;安徽省中华稻蝗的发生及防治初探[J];植保技术与推广;1998年06期

5 刘珍,高山松,张连全,娄海玉;中华稻蝗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研究[J];昆虫知识;1997年04期

6 赵秀山,王新娟,崔雪梅, 孙从法;中华稻蝗的防治技术[J];植物保护;1995年02期

7 王海川,刘志斌,郑哲民;中华稻蝗各龄蝻的识别[J];青海农林科技;1995年04期

8 沈彩云,卢兆成,沈北芳,黄伯良;中华稻蝗的发生规律及防治研究[J];昆虫知识;1988年03期

9 任春光;中华稻蝗生物学特性的观察[J];植物保护;1988年04期

10 淮阴市稻蝗研究协作组;中华稻蝗发生危害地方规律及其防治对策研究初报[J];江苏农业科学;198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宋美延;高万泉;;中华稻蝗测报及防治技术的改进[A];北京昆虫学会成立四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0年

2 乔太生;唐华澄;刘景f^;李力;;中华稻蝗的营养成分分析及其蛋白质评价[A];庆祝北京食品学会成立十五周年论文集[C];1994年

3 崔志新;王蕴波;赵善欢;;印楝素对中华稻蝗呼吸作用影响的机理研究[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4 何忠;席瑞华;李炳文;王振庄;董振远;彭勇;冯顺富;;中华稻蝗Oxya chinensis(Thunb.)营养成分的分析及其利用价值的评价[A];北京昆虫学会成立四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0年

5 韩焱;段毅豪;乔海暄;马恩波;;阿维菌素及高效氯氰菊酯对中华稻蝗的毒力研究[A];中国动物学会北方七省市动物学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刘雪梅;李丽君;马恩波;;铬、镉对中华稻蝗谷胱甘肽硫转移酶活性的影响[A];中国动物学会北方七省市动物学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卢芙萍;李翠兰;段毅豪;郭亚平;马恩波;;马拉硫磷急性毒性与山西晋源中华稻蝗种群等位酶基因型之间的关系(英文)[A];中国动物学会北方七省市动物学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何振贤;沙广乐;胡锐;李红娜;邢彩云;安建创;张民治;;中华稻蝗综合防治中天敌资源的保护与利用[A];华中三省(河南、湖北、湖南)昆虫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张琰;任竹梅;郭亚平;马恩波;;短星翅蝗染色体的C带核型[A];中国动物学会北方七省市动物学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王保成;马恩波;向余劲攻;任竹梅;康乐;张亚平;;中华稻蝗中国群体遗传分化研究[A];中国的遗传学研究——中国遗传学会第七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丽君;环境污染物对重要农业蝗虫的生态毒性效应[D];山西大学;2006年

2 刘耀明;金属胁迫下中华稻蝗金属硫蛋白分子特性及功能研究[D];山西大学;2015年

3 张育平;中华稻蝗对重金属镉的解毒机制研究[D];山西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小莉;中华稻蝗免疫反应的研究[D];山西大学;2019年

2 寇利花;中华稻蝗小分子热休克蛋白的分子特性及镉胁迫效应[D];山西大学;2015年

3 王强;中华稻蝗不同龄期血细胞发育研究[D];山西大学;2012年

4 任丽娴;中华稻蝗金属应答转录因子基因OcMTF-1的分子特性及功能研究[D];山西大学;2015年

5 刘波;稻蝗及其近缘属部分种RAPD多态性及中华稻蝗种群遗传多态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6 任彩红;中华稻蝗血细胞形态学的研究[D];山西大学;2014年

7 张辰艳;中华稻蝗、长翅燕蝗和四川凸额蝗的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的测定及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8 丁国伟;中华稻蝗几丁质脱乙酰基酶基因分子特性及功能研究[D];山西大学;2015年

9 朴君;镉锌对中华稻蝗的毒性效应及对抗氧化系统的影响[D];山西大学;2013年

10 邢志国;一株具抑菌活性的中华稻蝗内生菌SDLH-Ⅱ发酵条件优化研究[D];山西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7719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dzwbhlw/27719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b8e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