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猕猴桃因其具有丰富的营养物质被誉为“水果之王”。近年来,随着猕猴桃栽培面积的不断增长,其病害情况也日益严重,尤其是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的发生,该病害致病性强、传播速度快,能够在短时间内造成植株的大面积死亡,严重影响了世界猕猴桃产业的发展。为了阐明猕猴桃应答溃疡病菌侵染的分子机制,本研究选取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平台猕猴桃子平台中29个猕猴桃品种(系),对其抗病性进行评价;选择其中高抗品种‘华特’和高感品种‘红阳’作为材料,利用RNA-Seq测序技术,分析了猕猴桃在受到病原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actinidiae(Psa)侵染后不同时间点的基因表达变化,筛选出了4类与抗病相关的基因;并在此基础上,详细研究了植物病程相关蛋白1(PR-1)的结构和功能。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猕猴桃品种(系)溃疡病抗性鉴定及不同评价指标的相关性分析(1)对29个不同猕猴桃品种(系)离体枝条接种Psa,逐日观察症状发现:接种6天后,部分品种(系)开始发病,接种点变红褐色,有少量或者溢出乳白色黏液,随着接种时间的延长,病斑直径也越来越大。在接种21天后,计算枝条的病情指数,对其抗病性进行评价,结果发现,C2-72、C红阳表现为高感(HS),D6-65、C1-74、CHort16-A、D14-57、D6-20表现为感病(S),C2-43、C金桃、C金艳、D优系-52表现为耐病(T),D徐香、D海沃德、D布鲁诺、A红宝石星、ASE1-5、AP1-2、AP4-2、EN4-32、AP6-1、AP3-3、A11-17、EN4-25、EN14-9、D金魁和D陶木里表现为抗病(R),EN12-16、EN12-31和E华特表现为高抗(HR),以上结果表明不同猕猴桃品种(系)抗病性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中华猕猴桃抗病性最差,美味猕猴桃抗病性次之,软枣和毛花猕猴桃抗病性最高。(2)对离体枝条病斑长度和病情指数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两者呈现极显著性正相关,相关系数r为0.957,病情指数越高,病斑长度越大,说明病斑长度也可以作为猕猴桃溃疡病病害鉴定的重要指标。(3)用流式细胞仪对29个猕猴桃品种(系)进行倍性检测,结果表明4倍体中华类型品种抗病性要强于2倍体中华类型品种,而在种间,倍性对抗性的影响不大。2.高抗品种‘华特’和高感品种‘红阳’在受到Psa侵染后的转录组分析(1)从‘华特’和‘红阳’不同时间点差异表达基因分析可以看出,在受到Psa侵染后,抗病品种‘华特’能够迅速的响应Psa的侵染,推测猕猴桃对溃疡病菌的防御反应可能集中在侵染12h前的早期反应,早期的差异表达基因可能在抗病反应中起到更重要的防御作用。(2)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结果表明在‘华特’和‘红阳’中有5个模块的基因表达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对这5个模块中的基因进行了KEGG富集分析,结果发现,MEgreenyellow模块和MEyellow模块的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植物-病原相互作用(Plant-pathogen interaction)、内吞作用(Endocytosis),在MEblack模块的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内质网蛋白加工(Protein processing in endoplasmic reticulum)、植物-病原相互作用(Plant-pathogen interaction),这些可能都是与猕猴桃响应抗病反应密切相关的途径。3.以高抗品种‘华特’和高感品种‘红阳’为材料,分别克隆其病程相关蛋白1基因的cDNA序列,命名为htPR-1和hyPR-1。(1)htPR-1和hyPR-1基因全长都是522bp,不含内含子,不同的是htPR-1和hyPR-1 cDNA序列有12个位点碱基发生了突变,导致其中编码的7个氨基酸不同,即发生了非同义突变。但是最终都是编码了173个氨基酸,这说明碱基位点的突变并没有导致翻译的提前终止。(2)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与拟南芥及烟草PR-1相似,htPR-1和hyPR-1都具有SCP-PR-1-like保守结构域,N-端都具有一个26个氨基酸序列的信号肽,亚细胞定位预测分析其是一种分泌蛋白。不同的是,htPR-1二级结构预测具有5个α-螺旋结构和3个β-折叠结构,hyPR-1二级结构预测则具有5个α-螺旋结构和4个β-折叠结构,这表明htPR-1和hyPR-1基因就是PR-1在猕猴桃中的同源基因。(3)通过多序列比对和构建进化树分析,发现htPR-1和hyPR-1基因与多种植物的PR-1基因具有很高的同源性,其中与番茄、马铃薯同源性较高,亲缘关系较近,聚为一类,而与玉米的亲缘关系较远。(4)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显示,在受到病原菌Psa侵染后,PR-1基因在‘华特’和‘红阳’中都被显著诱导,但是其在‘华特’中的表达量要显著高于‘红阳’(5倍),这表明PR-1基因可能参与了猕猴桃响应Psa侵染的免疫应答反应。(5)亚细胞定位实验结果表明,pCAM35s-PR-1-GFP融合蛋白的绿色荧光主要分布在细胞质和细胞膜上。(6)为了研究htPR-1和hyPR-1基因的功能,分别构建过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的方法将htPR-1和hyPR-1基因瞬时表达到本氏烟草中,在接种Psa第14天时观察症状,结果发现htPR-1和hyPR-1基因都可以增强烟草对Psa的抗性。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S436.634.1
【图文】:
图 1.1 红阳猕猴桃感染细菌性溃疡病的症状(李黎等 2013)A-C:主干产生乳白色黏液;D:木质部变红褐色;E:叶片出现褐色斑点,病斑周围伴有黄色晕圈;F-G:花蕾、幼芽和嫩枝感病后枯萎。Fig.1.1 The symptoms of bacterial canker disease infection in Hongyang kiwifruitA-C: The trunk overflows milky white mucus; D: Reddening of the xylem; E: Leaf with brown spots surroundedby yellow halos; F-G: Buds, shoots and twigs wilting.

物也进化出了相应的抗性蛋白(R 蛋白)直接或者间接的识别病原效应因导植物产生 ETI 反应,效应因子被 R 蛋白识别后,又可通过自我修饰作用释放出新的效应因子继续引发新的 ETS 反应,随后植物也继续进化出新的白来特异性识别效应因子,引起新的 ETI 反应(图 1.2)。

猕猴桃应答溃疡病菌侵染的转录组研究及抗性相关基因挖掘、激活 Ca2+离子通道、促进蛋白质的翻译和次生代谢产物的产生等,植物产生免疫应答反应(图 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亚真;张芬;王丽鸳;韦康;成浩;;植物谷胱甘肽转移酶在类黄酮累积中的作用[J];植物生理学报;2015年11期
2 马立功;孟庆林;张匀华;刘志华;王志英;;向日葵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的克隆及抗病功能研究[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15年05期
3 石志军;张慧琴;肖金平;杨鲁琼;孙志伟;谢鸣;马远;;不同猕猴桃品种对溃疡病抗性的评价[J];浙江农业学报;2014年03期
4 史婵;陈薇兰;王静;贺闽;陈学伟;李伟滔;;三份重要水稻资源的稻瘟病抗性鉴定及不同评价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J];植物保护学报;2014年04期
5 张慧琴;毛雪琴;肖金平;章镇;谢鸣;;猕猴桃溃疡病病原菌分子鉴定与抗性材料初选[J];核农学报;2014年07期
6 李文奇;王芳权;王军;范方军;朱金燕;杨杰;邵敏;仲维功;;水稻P450基因Oscyp71Z2增强稻瘟病抗性的机制[J];中国农业科学;2014年13期
7 涂美艳;庄启国;马凤仙;陈栋;;猕猴桃溃疡病秋冬季综合防控技术[J];北方园艺;2014年04期
8 韩粉霞;韩广振;孙君明;张金巍;于绍轩;闫淑荣;杨华;;44份大豆微核心种质抗菌核病鉴定与评价[J];作物学报;2013年10期
9 李黎;钟彩虹;李大卫;张胜菊;黄宏文;;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的研究进展[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3年05期
10 袁伟;万红建;杨悦俭;;番茄Pto抗病基因家族的鉴定[J];江苏农业学报;2013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杨德翠;Cylindrocladium Canadense侵染对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光合特性的影响以及牡丹病程相关蛋白1基因的克隆和遗传转化[D];山西农业大学;2013年
2 付丽;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果胶裂解酶基因克隆及功能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刘莹;番茄丁香假单胞菌抗病基因Pto互作蛋白功能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17年
2 张弛;红阳猕猴桃四倍体诱导及其抗溃疡病特性初探[D];西南大学;2011年
3 邓祥宜;淹水胁迫及白粉病菌诱导小麦根细胞程序化死亡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
27970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dzwbhlw/27970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