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肥和虫害及机械损伤对油菜抗虫性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8-23 14:17
【摘要】:春油菜是内蒙古地区的主要油料作物,苗期害虫黄宽条跳甲(Phyllotreta humilis Weise)严重危害春油菜的生长,有效防治黄宽条跳甲、提高幼苗成活率是保证油菜产量的关键。硅(Si)作为一种有益元素,对提高植物非生物和生物胁迫抗性有重要作用,昆虫取食和机械损伤也会影响昆虫的抗性。本论文研究了硅肥、跳甲取食和机械损伤对油菜苗期生长和抗虫性的影响。结果如下:1.硅肥不同施用量对大黄油菜的影响(1)对大黄油菜生长与被害状况的影响。施用硅肥75.0kg/hm2对油菜的生长影响最大,幼苗的株高、鲜重及干物质积累量均大于对照和其他施肥量,油菜的产量也最高(2004.67kg/hm2),与不施硅肥的产量(1733.33kg/hm2)比较差异显著(P0.05)。另一方面,施硅肥处理降低了油菜黄宽条跳甲的虫口密度,硅肥施用量为75.0kg/hm2的虫口密度最小,幼苗叶片的被害指数也有相似的结论。(2)对营养物质含量的影响。和对照相比,硅肥3种不同施用量均可增加油菜叶片营养物质的含量。其中施肥量为75.0kg/hm2时,油菜叶片的营养物质含量最大,可溶性蛋白含量为12.26mg/g,可溶性糖含量为9.97mg/g,叶绿素含量为0.97mg/g,与对照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3)对防御酶活性的影响。3种不同硅肥施用量均可提高油菜幼苗防御酶活性。硅肥施用量为75.0kg/hm2时,油菜叶片的SOD、POD、PPO和PAL的活性均高于对照,且与对照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两个处理差异不明显。2.黄宽条跳甲取食和机械损伤对大黄油菜的影响(1)对营养物质含量的影响。跳甲取食和机械损伤均会降低大黄油菜叶片的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及叶绿素含量,且叶片受害等级越大,营养物质含量下降幅度越大,与对照存在显著差异(P0.05)。(2)对防御酶活性的影响。跳甲取食和机械损伤大黄油菜幼苗叶片后,其体内防御酶活性均升高。当受害等级为3级或机械损伤为重度时,四种防御酶SOD、POD、PPO和PAL的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3.重度机械损伤对大黄油菜影响的时间效应(1)对营养物质含量影响的时间效应。重度机械损伤后,油菜叶片营养物质和叶绿素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在12h或24h时降到最低,之后开始增加。机械损伤120h后,受损叶片的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均得到恢复,与对照相比无显著性差异。(2)对对防御酶活性影响的时间效应。油菜叶片受重度损伤处理后,随时间的推移,SOD、POD、PPO和PAL活性均被诱导增加,POD活性被诱导最明显,在12h时与对照相比活性增加了 66%。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S435.654
【图文】:

硅肥和虫害及机械损伤对油菜抗虫性的影响


图2硅肥不同施用量大黄油菜株高逡逑

硅肥和虫害及机械损伤对油菜抗虫性的影响


图4硅肥不同施用量大黄油菜叶片可溶性糖含量逡逑

硅肥和虫害及机械损伤对油菜抗虫性的影响


图11跳甲取食和机械损伤不同等级叶片的PPO活性变化逡逑..nra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萍;宋阿琳;李兆君;范分良;梁永超;;硅对锰胁迫下水稻吸收矿质元素的影响[J];环境科学学报;2015年10期

2 徐伟;卢爱军;付晓霞;毕嘉瑞;张吉辉;史树森;;大豆叶片主要营养物质含量及对实夜蛾幼虫取食和发育历期的影响[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15年02期

3 刘爱华;;水稻种植过程中缺硅症状及防治措施[J];北京农业;2014年18期

4 从春蕾;郅军锐;廖启荣;莫利锋;;蓟马取食、机械损伤以及外源水杨酸甲酯和茉莉酸对菜豆叶片防御酶活性的影响[J];昆虫学报;2014年05期

5 狄浩;赵伊英;褚贵新;梁永超;;硅对叶螨危害后棉花防御酶活性的调控作用及其与抗虫性的关系[J];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6期

6 张亚建;武阿锋;刘存寿;王旭东;;不同硅肥处理对苹果树硅及其他中微量元素吸收的影响[J];西北农业学报;2013年10期

7 王春林;秦舒浩;刘亚平;;不同形态及用量氮肥对小油菜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J];陇东学院学报;2013年05期

8 田旭涛;张箭;李丹;成卫宁;;茉莉酸处理菜豆对美洲斑潜蝇抗性的影响[J];植物保护学报;2013年04期

9 严俊鑫;关桦楠;迟德富;张永强;张丹;;机械损伤对重瓣玫瑰防御酶的诱导[J];植物研究;2013年04期

10 向妙莲;何永明;付永琦;曾晓春;黄俊宝;黄友明;;茉莉酸甲酯对水稻白叶枯病的诱导抗性及相关防御酶活性的影响[J];植物保护学报;2013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浪;施硅增强水稻对褐飞虱抗性的机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7年



本文编号:28016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dzwbhlw/28016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38c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