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金纳米材料的吡虫啉免疫学检测方法的建立

发布时间:2020-08-27 12:30
【摘要】:新烟碱类农药是具有广谱和低生物积累的一类新型农药,吡虫啉是新烟碱类杀虫剂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类。作为一种低剂量具有显著杀虫效果的系统杀虫剂,吡虫啉已在全国范围内作为新一代杀虫剂使用,是一些传统杀虫剂(如有机磷、氨基甲酸酯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良好替代品。然而农业生产中吡虫啉的大量使用势必会引起农药残留,长期食用带有农药残留的粮食、蔬菜、水果,人体内会积累一定量的残留农药。研究表明吡虫啉会影响哺乳动物大脑的发育,具有一定的神经毒性、生殖毒性和遗传毒性,大剂量的吡虫啉会引起哺乳动物的胸腺,胰腺,骨髓的退行性改变,长期食用含有吡虫啉残留的农产品,还会对人体胃粘膜造成一定的损伤,因此开发一种高效实用的农残检测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获得吡虫啉单克隆抗体的基础上,基于抗原抗体反应建立了三种免疫学检测方法,实现了对农产品中吡虫啉的特异性检测。具体工作内容如下:1、建立了间接竞争ELISA检测方法(ic-ELISA),并对相关条件优化,得到回归方程为y=42.793x-65.32,相关系数(R~2)为0.9967,灵敏度(IC_(10))为0.06μg/L,检测范围(IC_(15)-IC_(85))为0.08-3.26μg/L。在与吡虫啉结构类似的七种农药中,抗体与噻虫胺、啶虫脒、噻虫啉的交叉反应率分别为1.18%、4.02%、8.48%,与氯噻啉的交叉反应率1.00%,与其他三种农药的交叉反应率均0.10%,该方法的回收率在83.61-112.65%之间,与商品化试剂盒检测结果比较相关系数(r)为0.9763。2、通过AuNPs负载大量的HRP形成AuNPs-HRP,再利用LBL技术对大量AuNPs-HRP封装形成胶囊形状,最后在胶囊表面连接二抗形成纳米胶囊探针。基于此探针,本实验建立了基于纳米胶囊探针的吡虫啉检测方法。对探针的相关条件进行了相关的优化,最终得到相关回归方程为y=39.719x-31.238,R~2=0.9487,检测范围(IC_(15)-IC_(85))为0.02-0.84μg/L,灵敏度(IC_(10))=0.01μg/L,比常规ic-ELISA灵敏度高6倍。该方法的回收率在80.34-120.84%之间,检测结果与商品化试剂盒检测结果相关系数(r)为0.9869。3、种子生长法制备了AuBPs,利用ALP的高效催化能力,催化对氨基苯磷酸钠(4-APP)去磷酸化产生对氨基苯酚(4-AP)和磷酸根离子,4-AP具有还原性,能将Ag~+还原为银单质并沉积到AuBPs表面引起其LSPR的改变(颜色变化和最大吸收峰波长偏移)。将这反应引入到传统ic-ELISA中建立了基于银沉积AuBPs的p-ELISA,回归方程为y=-57.691x+262.22,R2=0.992,检测范围为0.781-12.5μg/L,裸眼检测限为0.781μg/L,该检测方法对三种样品的平均回收率在76.82-124.17%之间,检测结果与商品化试剂盒检测结果相关系数(r)为0.9740。本研究建立的三种吡虫啉免疫学检测方法均能满足我国规定的农产品中吡虫啉最高残留限量标准(MRLs)。回收率均符合美国分析化学家协会(AOAC)标准。本研究建立的三种方法对于谷物、果蔬类农产品中吡虫啉的检测具有可行性。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S481.8
【图文】:

吡虫啉,化学结构,乙酰胆碱受体


图 1.1 吡虫啉化学结构Fig 1.1 Chemical structure of imidaclopri机理及危害用机制是通过模拟乙酰胆碱(Ach)竞受体结合,抑制 Ach 与乙酰胆碱受体不断刺激乙酰胆碱受体,从而干扰害虫导致昆虫死亡,这与传统的杀虫剂作用虫的中枢神经系统,对哺乳动物的毒性存在很多顾虑。研究表明吡虫啉会影响[5]、生殖毒性[6, 7]和遗传毒性[8, 9],大剂

标准曲线,样品基质,稀释倍数


1.3.9 加标回收率的测定采用对样本提取液进行稀释来降低样本基质的影响,并且对样品稀释倍数进行了优化。本研究分别对三种加标样品基质进行了2、5、10倍稀释,通过图1.6得知,随着样品稀释倍数的增加,三种样品的竞争曲线逐渐与空白对照竞争曲线相符,当样品稀释倍数为10倍时,三种样品的竞争曲线与空白对照标准曲线基本吻合,说明10倍稀释时三种样品的基质干扰可以忽略,考虑到过高稀释样品基质同时也降低了样品中目标物的浓度,所以选择10倍稀释样品基质来进行样品检测。为了评价建立的ic-ELISA方法的准确性和可行性,本实验进行了模拟样品加标回收实验

原理图,纳米胶囊,探针,原理


谌?实验二 基于纳米胶囊探针的吡虫啉检测方法的建立26图2.1 纳米胶囊探针的合成原理及应用原理Fig.2.1 Synthesis 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 principle of nanocapsule probe(A)纳米胶囊探针的制备原理图;(B)基于胶囊探针的检测原理图(A) Schematic of preparation of nanocapsule probe;(B) Schematic of the probebased assay procedure.2.1 材料2.1.1 试剂与耗材NaH2PO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雪花;;免疫学检测分析前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探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4年30期

2 张永乐;厉小玉;潘克女;刘寿荣;;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实验室免疫学检测及其研究进展[J];医学研究杂志;2013年03期

3 靳淑玲,杨立宽,王北宁;阿萨希丝孢酵母菌病免疫学检测一例报告[J];北京医学;2002年06期

4 阎守国,赵立成,孙亚荣,魏庆福,马淑珍;内蒙古通辽市健康人群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的免疫学检测[J];临床肝胆病杂志;1988年03期

5 阎守国;赵立成;孙亚荣;魏庆福;马淑珍;;通辽市居民乙型肝炎免疫学检测(摘要)[J];内蒙古医学杂志;1989年01期

6 徐晓玲;;临床输血申请单免疫学检测指标填写结果审核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3年13期

7 章钢刚;赖卫华;;食源性致病菌免疫学检测方法研究进展[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5年09期

8 牛海江;梅毒相关免疫学检测方法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移植与血液净化分册);2005年05期

9 孙成刚,朱忆,叶远红,许洪伟,陆伟君,朱菊人;柏—查氏综合征患者免疫学检测的临床意义[J];山东医药;1998年06期

10 苏茂;;畜禽产品兽药残留的免疫学检测方法探讨[J];南方农业;2016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小坤;;长春局部地区群发与散发吉兰-巴雷综合征免疫学检测及临床对照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C];2014年

2 徐兆珍;关秀茹;关秀茹;关伟;任欢;;免疫学检测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肾炎诊断中的意义[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国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3 冯万周;;梅毒免疫学检测及临床应用[A];第十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汇编[C];2015年

4 樊璐;;2010~2014年南昌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免疫学检测结果分析[A];第六届中国临床微生物学大会暨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论坛论文汇编[C];2015年

5 曾梦;记方晓;冀池海;陈万里;张桂红;王衡;;PRRSV抗体的荧光微球免疫学检测方法的建立[A];中国兽医病理学2017年学术研讨会暨兽医病理学分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17年

6 刘诗琴;邵晨晨;谈思怡;黄建芳;郝代玲;冯沛然;向军俭;;人氮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免疫学检测方法的建立[A];第十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汇编[C];2015年

7 王志玉;王战勇;;HSV-I糖蛋白D酵母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表达产物的免疫学检测[A];山东预防医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03年

8 胡骁飞;孙亚宁;柴书军;职爱民;王磊;刘庆堂;邓瑞广;张改平;;植酸酶鼠源多克隆抗血清的制备与鉴定[A];第六次全国饲料营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温坤;车小燕;;SARS实验室诊断研究[A];第6次全国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10 王志亮;邹艳丽;R.Meyer;宋翠平;徐天刚;郑东霞;杜文金;谢仲伦;王树双;M.Vandevelde;;牛海绵状脑病几种免疫学检测方法的比较[A];第四届中国畜牧兽医青年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记者 张璐;肠出血性大肠杆菌一测即知[N];天津日报;2011年

2 刘雯;检查HP的方法[N];农村医药报(汉);2006年

3 潘明;镇江检验检疫突破六大食品安检项目[N];中国国门时报;2003年

4 潘明;镇江局6个科研项目中标[N];中国国门时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鹏;鼠疫诊断潜在靶点的筛选[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0年

2 季艳伟;花状纳米金及抗独特型纳米抗体在真菌毒素免疫学检测中的应用研究[D];南昌大学;2017年

3 何庆华;基于模拟表位的玉米赤霉烯酮全抗原生物合成及其免疫学检测性能的研究[D];南昌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祥东;基于金纳米材料的吡虫啉免疫学检测方法的建立[D];吉林大学;2019年

2 田园;展青霉素特异性抗体的制备及其免疫学检测方法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2年

3 刘斌;重金属镉、铅免疫学检测中样品处理的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4 郭常伟;重金属铜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免疫学检测方法的建立[D];暨南大学;2011年

5 张朋;鲤春病毒血症病毒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免疫学检测方法的建立[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6 魏东;氟喹诺酮类药物残留免疫学检测方法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7 丁s

本文编号:28061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dzwbhlw/28061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9ce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