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海棠炭疽病病原菌鉴定、生物学特性及生物防治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31 09:23
   秋海棠是中国最重要的园艺观赏植物之一,作为盆栽植物被广泛种植。2017年,秋海棠炭疽病在山西省太谷县花卉种植温室严重发生,给种植者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本文对该病害进行了病原菌鉴定、生物学特性及生物防治等方面的研究,结果如下:1.秋海棠炭疽病主要危害茎和叶。茎部病斑梭形,褐色,凹陷,后期病斑表面密生小黑点。叶片受害多从叶缘开始发病,多为褐色、不规则形病斑,其上产生稀疏小黑点,随着病斑扩展,全叶焦枯死亡。2.从秋海棠不同发病部位分离纯化病原菌并接种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上,25℃培养10天。在PDA上,菌落初为灰白色,后由浅灰变至深灰色,边缘平滑,气生菌丝稀疏。菌落平均生长速率为11.2mm.d-1。培养10d后,产生分生孢子盘,分生孢子溢出形成粉红色黏孢子团。分生孢子无色,单胞,镰刀形,中央有1个油球,大小为18.5-27.6 μm×1.9-4.7 μm(平均大小23.0×3.2 μm)。分生孢子盘上有刚毛数根,刚毛直,暗褐色,具隔膜。形态学鉴定结果表明,秋海棠炭疽病病原菌为 Colletotrichum truncatum。3.选取代表菌株TGBC1、TGBC2、TGBC3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利用内转录间隔区(ITS1/ITS4)、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和p-微管蛋白(TUB2)三种引物分别对代表菌株进行PCR扩增,获得ITS-r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MG009236,MG009237,MG009238),GAPDH 序列(MG686558,MG686559,MG686560)和p-微管蛋白序列(MG686561,MG686562,MG686563),在 GenBank 网站进行分析比对发现3种序列与C.truncatum(KP748222,KP823799,KF697365)的序列相似性为99%-100%。4.将代表菌株孢子悬浮液(浓度为106个.mL-1)喷于健康秋海棠植株表面,以无菌水作为对照。5天后,接菌植株叶部和茎部表现感病症状,对照植株无发病症状。根据柯赫氏法则,证明C.rruncattum为引起秋海棠炭疽病的病原菌。这是C.truncatum为害中国秋海棠的首例报道。5.本试验对不同温度、pH、碳源、氮源对秋海棠炭疽病菌的营养生长和分生孢子产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发现秋海棠炭疽病菌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最适生长pH值为7;菌丝对多种单糖和双糖等碳源及有机氮、无机氮均可利用,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最适氮源为硝酸钠和甘氦酸。分生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范围是30-35℃。6.生防因子筛选结果表明,供试菌株中Jk-2、D-9、D-29、D-23均对秋海棠炭疽病菌有一定的抑制效果。其中枯草芽孢杆菌D-29抑菌效果最佳。供试14种植物提取物在2.0 mg.mL-1的质量浓度下对秋海棠炭疽病菌菌丝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丁香、石菖蒲、蛇床子、独活4种植物提取物的抑菌活性可达80%以上,其中丁香提取物对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最佳,抑菌活性高达100%。进一步研究发现丁香提取物对秋海棠炭疽病菌菌丝生长的抑菌活性与质量浓度的变化之间的关系呈正相关,质量浓度为0.5 mg.mL-1的提取物对菌丝生长的抑制活性可达87.88%,其EC50值为0.22 mg·mL-1。
【学位单位】:山西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S436.8;S476
【部分图文】:

症状


2.2结果与分析逡逑2.2.1病害症状逡逑发病部位主要是秋海棠的茎和叶片(图2-1)。茎部感病初期出现小病斑,后逐渐逡逑扩展为梭形、浅褐色、凹陷病斑,严重时扩展至整茎,病斑表面密生小黑点,发病后期逡逑整个茎缢缩成线状。叶片受害多从叶缘开始发病,多为褐色、不规则形病斑,其上产生逡逑稀疏小黑点,随着病斑扩展,全叶焦枯死亡。严重时整株死亡。逡逑图2-1炭谊菌病軎症状逡逑Fig2-lThe邋symptoms邋of邋begonia邋anthracnose逡逑2.2.2病原菌的形态学鉴定结果逡逑分离纯化获得的菌株在PDA上培养性状一致。菌落初为灰白色,后由浅灰变至逡逑深灰色,边缘平滑,气生菌丝稀疏(图2-2),菌落平均生长速率为llJmnvd-1。培逡逑养10d后,在PDA上产生半埋生分生孢子盘(图2-3a、b、c)。后期可观察到分生逡逑孢子溢出形成的粉红色黏孢子团(图2-3d)。逡逑分生孢子盘上有刚毛数根,刚毛直,暗褐色,具隔膜(图2-3e)。分生孢子无色,逡逑单胞

序列,菌株,秋海棠,序列


株的ITS序列与C」r佭他?的相似性均达到99%。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TGBC1、逡逑TGBC2、TGBC3邋菌株与邋C97401、KX197402、KX197403、KX197404逡逑以自展支持率100%聚在一起(图2-4)。采用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和(3-微管逡逑蛋白(TUB2)引物分别对代表菌株进行PCR扩增获得GAPDH序列(登录号分别为逡逑MG686558,邋MG686559,邋MG686560)(图邋2-5)和p-微管蛋白序列(登录号分别为邋MG686561,逡逑MG686562,邋MG686563)(图2-6),在GenBank网站进行分析比对发现获得的序列与逡逑的序列相似性为99。/。-100%。逡逑Fin逡逑L#xy逡逑图2-2菌株TGBC1培养性状(左图为正面,右图为背面)逡逑Fig邋2-2邋Culture邋characteristics邋of邋TGBC1邋on邋PDA逡逑2.2.4致病性测定结果逡逑离体有伤回接会引起秋海棠茎发病。茎组织变软内陷,湿度较小时中间灰白色,夹逡逑杂少许小黑点,边缘暗褐色;湿度大时,黑色分生孢子盘较多,且有灰白色霉层。植株逡逑活体接种5天后,植株叶部和茎部表现感病症状,对照植株无症状表现。根据柯赫氏法逡逑贝IJ,证明C.逦为引起秋海棠炭疽病的病原菌。逡逑11逡逑

序列,致病性测定,秋海棠,炭疽病


逦1逡逑0.2逡逑图2-6基于TUB2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逡逑Fig2-6邋Phylogenetic邋tree邋constructed邋base邋on邋the邋sequences邋of邋TUB2逡逑图2-7致病性测定结果逡逑Fig2-7邋The邋results邋of邋the邋pathogenicity邋test逡逑2.3结论与讨论逡逑在对山西太谷地区温室秋海棠早期病害的调查中发现有秋海棠炭疽病的发生。高逡逑温度、高湿度的环境条件下炭疽菌极易侵染秋海棠,引起炭疽病的发生,造成经济损逡逑14逡逑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太炎;;我国秋海棠属的中草药[J];中草药;1988年11期

2 柏斌;7个秋海棠属新品种的育成[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05年03期

3 管开云;山口裕文;李景秀;李宏哲;马宏;;中国秋海棠属植物的传统利用(英文)[J];云南植物研究;2007年01期

4 黄扬;唐文秀;钟树华;盘波;黄莹;;广西特有秋海棠属植物观赏特性评价[J];陕西林业科技;2019年01期

5 田代科,李景秀,管开云,李志坚;秋海棠属植物白粉病发生与防治[J];植物保护;2000年04期

6 梁定仁,陈秀香;广西秋海棠属一新种[J];植物研究;1993年03期

7 蒋佳雯;徐文芬;杨亮;何顺志;;秋海棠属药材的质量标准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年01期

8 王意成;;花叶兼美的秋海棠属植物[J];中国花卉园艺;2007年22期

9 ;资讯[J];中国花卉园艺;2005年06期

10 刘艳芬,樊慧敏;秋海棠属植物离体培养的研究进展[J];河北林业科技;200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刘演;;广西秋海棠属植物种质资源的调查与收集[A];中国植物学会七十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3)[C];2003年

2 田代科;肖艳;舒江平;付乃峰;;中国秋海棠属植物的多样性及自然杂交发生特点[A];中国植物学会八十五周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93-2018)[C];2018年

3 赵宝林;;四季秋海棠在节约型园林中的应用[A];北京市“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化”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记者 张雯雯 通讯员 葛蕾;云南培育出7个秋海棠新品种[N];科学时报;2011年

2 柏斌;昆明两花卉研究项目获中科院资助[N];中国绿色时报;2006年

3 袁翠陵;秋海棠属的佼佼者——丽格海棠[N];中国绿色时报;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郑丽慧;基于DNA条形码和指纹图谱鉴定5种秋海棠属药用植物[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6年

2 张宝清;秋海棠炭疽病病原菌鉴定、生物学特性及生物防治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8年

3 李海燕;秋海棠属花发育及快繁体系的建立[D];东北农业大学;2005年

4 杨亮;贵州秋海棠属的系统学研究[D];贵阳中医学院;2009年



本文编号:28086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dzwbhlw/28086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bd8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