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miR319c对灰霉病菌侵染的应答及其功能研究
【学位单位】:浙江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S436.412
【部分图文】:
浙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番茄miR319c对灰霉病菌侵染的应答及其功能研究的CT值-内参的CT 值)灰霉菌处理组(-所需检测基因的 CT 值-内参的 CT 值)对照组[66]。2.8 MiR319 过表达载体的构建和转基因植株的产生2.8.1 过表达载体的构建为了进一步研究 miR319c 在植物适应非生物胁迫或生物胁迫中发挥作用的机制,本实验构建了 miR319c 过表达载体,含有 miR319c 前体(pre-athmiR319c)的拟南芥互补 DNA(cDNA)被扩增,然后克隆到表达载体 pBIN438,产生ath-miR319c 过表达基因构建体,p35S-athmiR319c / p35S-Km。如图 1 所示,ath-premiR319c 基因处于 CaMV 35S 启动子下游。
第三章 实验结果1 灰霉菌侵染后番茄叶片的分子检测1.1 MIR319c 在灰霉菌侵染的番茄叶片表达变化先前的研究表明 miR319 与一些非生物胁迫(干旱、盐、寒冷、氮缺乏)有关,此外,本实验室之前在感染灰霉菌 7d 的番茄(金棚 1 号)叶片中进行高通量分析,研究响应灰霉菌胁迫的 sRNA,结果显示 miR319 由灰霉菌感染诱导[54]。为了研究灰霉菌侵染番茄后 miR319c 的响应模式和作用机制,本实验在感染了灰霉菌的番茄(microTom)叶片内检测 miR319c 的表达水平和表达动态(microTom 是模式植物,生长周期短,个体小,做转基因相对容易)。RT-qPCR结果表示,在感染了灰霉菌的番茄叶片内,随着侵染时间的推移,miR319c 的表达也在发生变化。本实验结果显示初级转录本的表达趋势显示上调;前体的表达趋势显示下调,miR319c 表达下调。
图 3 miR319c 在番茄中的靶基因 TCP24 和 TCP29 在感染灰霉菌的番茄叶片内的动2 过表达 MiR319c 转基因拟南芥分子分析2.1 转基因拟南芥的阳性鉴定2.1.1 Kan 基因的扩增为了筛选含有 miR319c 过表达构建体的阳性转基因植物,本实验以和转基因型的拟南芥基因组为 PCR 模板,扩增 Kan 基因并鉴定出 13 个阳因株系。如图所示,13 个 line 的基因组中均扩增出了 Kan 基因,说明过体已经在拟南芥中成功表达。图 4 野生型和转基因拟南芥叶片内 Kan 基因的扩增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用氯化镁防治葡萄灰霉菌[J];盐碱地利用;1987年04期
2 ;科学家发现灰霉菌可攻破果蔬的免疫防线[J];蔬菜;2013年11期
3 ;果蔬为何会长毛[J];发明与创新(A);2013年11期
4 ;科学家发现灰霉菌可攻破果蔬的免疫防线[J];种业导刊;2013年11期
5 袁章虎,张小风,韩秀英;灰霉菌抗药性研究进展[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1996年03期
6 张远平;用氯化镁防治葡萄灰霉菌[J];发明与革新;2000年05期
7 康立娟,张小风,王文桥,马志强,马振国;灰霉菌的抗药性与适合度测定[J];农药学学报;2000年03期
8 陈玉森,祁建民,方树民;红麻灰霉菌生物学特性及其交叉感染[J];福建农业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9 周毓君,郭明申,朱宝成,梁伯潘;草莓灰霉菌毒素的稳定性及致病力的研究[J];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3期
10 程东美;方小稳;张志祥;劳子良;;一品红灰霉菌抗病性筛选及其防治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7年1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张成花;何一凡;李勤;朱品宽;王奕文;许玲;;灰霉菌黑色素合成相关基因参与其生长发育及致病过程[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5年
2 张晓云;鹿秀云;郭庆港;李社增;王培培;赵卫松;马平;;枯草芽孢杆菌BAB-1挥发性抑菌物质对番茄灰霉菌的抑菌作用[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小辉;分裂源激活蛋白二激酶、钙调蛋白结合转录因子、NADPH氧化酶和腺苷同型半胱氨酸水解酶在番茄抗病抗逆反应中的功能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2 朱茂山;番茄灰霉菌拮抗放线菌及抑菌活性物质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丽萍;番茄miR319c对灰霉病菌侵染的应答及其功能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8年
2 田星;MiR394在植物与灰霉菌互作中的生物学功能及调控机制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8年
3 王晓芙;姜黄素的抗氧化性及对猕猴桃病原菌抑菌效果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8年
4 张伟;灰霉菌处理下番茄差异表达miRNA的识别及功能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年
5 杨思思;灰霉菌胁迫下小立碗藓转录组测序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7年
6 荆二勇;BIT对灰霉菌抑菌活性及抑菌机制的初步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7 崔志婧;灰霉菌产孢类群的划分及其遗传多态性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8 印利梅;茄科蔬菜灰霉菌对嘧霉胺抗药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9 陆仁森;灰霉菌隐花色素基因(Bccry)及突变体的筛选与表型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10 王丹;不同作物灰霉病菌生物学特性的比较研究和番茄灰霉病的生防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8246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dzwbhlw/28246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