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倍体西瓜抗枯萎病生理小种1的机理研究
【学位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S436.5
【部分图文】:
的环境中生长。2.2.5 枯萎病发病统计自发病之日起记录发病情况,并统计发病等级。等级的划分参照 Elmstrom 等(1981)的标准并稍作改动,具体如下:病情等级:0 级,无明显发病症状,与对照幼苗无差异;1 级,植株叶片出现黄化,子叶和叶片轻微萎蔫;2 级,一片真叶萎蔫或子叶严重萎蔫;3 级,子叶及 60%以上真叶萎蔫,不能恢复正常;4 级,整株萎蔫,60%以上枯死,但心叶仍成活;5 级,整株枯死;病情指数=(∑(病情等级×该病情等级下幼苗株数)×100)/(5×调查总株数)试验以 Sugarlee 为抗病对照品种,对郑州 3 号二倍体及同源四倍体进行苗期枯萎病接种鉴定,每一组材料重复鉴定 3 次,每重复鉴定设置 30 株。
品种Cultivar接种后的天数Days after Inoculation4 d 7 d 10 d 13 d 16 dSugarlee(R) 0 2.9±0.7 4.8±1.3 7.6±2.1 13.3±4.2郑州 3 号二倍体Diploid Zhengzhou No. 353.3±4.5 75.2±4.1 91.4±3.0 98.1±1.4 100郑州 3 号四倍体Tetraploid Zhengzhou No. 317.1±3.2 49.5±2.8 66.7±5.5 97.1±1.7 99±1.0注:R 表示枯萎病抗病品种。Note: R stands for the varieties that resistant to Fusarium wilt disease鉴定结果显示,与枯萎病抗性鉴定对照 Sugarlee 相比,郑州 3 号二倍体和同源四倍体西瓜病,但与二倍体相比,四倍体幼苗枯萎病的发病症状明显延迟。二倍体西瓜幼苗接种后 4 d 发病10 d 时大部分枯死;四倍体西瓜幼苗接种后 7 d 开始发病,13 d 时大部分枯死;四倍体比二倍延迟 3 d 感病;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四倍体相对于其同源二倍体抗枯萎病。
中国农业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第三章 枯萎病菌在不同倍性西瓜中的侵染过程观察的方式主要如下:第一种,从伤口入侵,植物断根等伤口及破损的细胞是枯萎病菌较易入侵的部位,病菌从根系伤口入侵寄主后能快速的在细胞间隙生长并在植物根系维管组织中定殖(图 3.1A、B);第二种,从侧根长出的位置入侵,由于主根侧根间存在自然缝隙,枯萎病菌更容易穿透表皮细胞的保护,入侵植物的维管组织,因此主根和侧根的连接处及须根较多的部位也比较容易引起枯萎病菌的入侵(图 3.1C、D);第三种,根毛处入侵,显微镜观察发现根毛较多的地方荧光较强,说明根毛的结构更有利于病原菌的附着,从而增加了病菌侵染的概率(图 3.1E);第四种,直接入侵,大量样品的观察发现,虽然植物根系的伤口及自然缝隙是枯萎病菌比较容易入侵的部位,但伤口并不是其侵染的必需条件,病菌也可以从细胞的缝隙及根系的凹槽等部位直接入侵植物细胞。其中幼嫩的部位如根尖等较易受到侵染,如图 3.1F 显示,根尖细胞除细胞核以外均被绿色荧光所覆盖。此外枯萎病菌萌发形成芽管,附着在根系表面逐渐侵染的过程中,观察到有纤细的菌丝产生,少量芽管顶端会膨大,但并不普遍,未观察的明显的附着胞侵染结构。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焦荻;任毅;宫国义;张海英;郭绍贵;张洁;许勇;;四倍体西瓜抗枯萎病生理小种1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研究[J];园艺学报;2015年06期
2 李猷;王日升;董登峰;张曼;刘文君;陈振东;董文斌;;西瓜与枯萎病菌非亲和互作相关基因的分离及表达分析[J];植物病理学报;2015年01期
3 朱红菊;刘文革;赵胜杰;路绪强;何楠;豆峻岭;高磊;;NaCl胁迫下二倍体和同源四倍体西瓜幼苗DNA甲基化差异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2014年20期
4 魏君革;孙海燕;李伟;邓渊钰;张爱香;陈怀谷;;西瓜枯萎病菌侵染西瓜根茎部的组织病理学观察[J];植物保护;2014年03期
5 朱红菊;刘文革;赵胜杰;路绪强;阎志红;何楠;袁平丽;关立颖;;NaCl胁迫对不同倍性西瓜幼苗Na~+、K~+和Ca~(2+)质量分数的影响[J];西北农业学报;2014年03期
6 乔燕春;林锦英;谢伟平;郑岩松;李莲芳;谢丽芳;;瓜类枯萎病研究进展(综述)[J];亚热带植物科学;2013年03期
7 张曼;羊杏平;徐锦华;刘广;姚协丰;李苹芳;;嫁接西瓜对西瓜枯萎病菌侵染的防御机制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13年08期
8 杜琳;范淑英;刘文睿;谢大森;;瓜类寄主与尖孢镰刀菌互作的研究进展[J];园艺学报;2012年09期
9 刘美艳;孙厚俊;王景景;王考艳;申杰;刘丹;张健;谢逸萍;;甘薯块根抗黑斑病酚类物质代谢的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2年24期
10 王景景;刘美艳;谢逸萍;孙厚俊;张健;;黑斑病对甘薯叶酚类物质含量、PPO及PAL活性的影响[J];广西植物;2012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吕桂云;西瓜与枯萎病菌互作的组织学和转录组学初步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段继发;盐胁迫下多倍体拟南芥MSAP甲基化分析以及PYL7突变体的创建[D];郑州大学;2017年
2 罗静瑶;香蕉在枯萎病诱导下的甲基化差异片段的分离与功能分析的初步研究[D];海南大学;2013年
3 张弛;红阳猕猴桃四倍体诱导及其抗溃疡病特性初探[D];西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8297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dzwbhlw/28297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