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花黄精叶枯病病原菌鉴定及贝莱斯芽胞杆菌防病促生效果研究
【学位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S435.672
【部分图文】:
在叶片顶端先形成病斑,后不断扩大,在叶部形成椭圆形或不规则的水浸逡逑状病斑,叶片边缘变黄褐色,最终整个叶片枯死,病叶枯死后,不脱落,悬挂于茎秆。逡逑如图2.1所示。与周先治(2017)报道的黄精枯萎病症状相似,但是其报道中病原菌逡逑只鉴定到镰刀菌属,尚未进一步鉴定到种。逡逑遇邋19^1逡逑图2.1多花黄精感病植株症状逡逑Fig.2.1邋Symptoms邋of邋naturally邋infected邋plants邋of邋P.邋cyrtonema邋Hua逡逑2.3.2病原菌分离逡逑以感病的多花黄精叶片作为材料,根据菌落外观形态、颜色,去除表观上相同的逡逑菌株(见图2.2),得到5株真菌(PC-丨?PC-5)。逡逑Wnnm逡逑图2.2分离得到的不同菌株的形态逡逑Fig.2.2邋The邋morphology邋of邋different邋strains邋isolated邋of邋infected邋plants邋of邋P.邋cyrtonema邋llua逡逑14逡逑
菌株编号逦菌落特征逡逑Strain邋number逦Colony邋characteristics逡逑pc^i逦菌落初白色,后为灰白色,有黑色颗粒逡逑PC-2逦菌落灰黑色,表面形成黑色球形粒点逡逑PC-3逦菌落初白色,后为灰白色,表面干燥,菌落不PC-4逦菌落初期呈淡红色或白色,后期出现淡紫色色PC-5逦菌落呈白色绒毛状,干燥,不透明逡逑的致病性测定逡逑离物接种5盆长势一致的多黄黄精盆栽苗,每个处理接现PC-4致病(见图2.3),接种10d后,叶片接种位置向叶片边缘扩散,培养3周后,接种PC-4的植株叶片干
得序列在NCBI网站进行BLAST比对,确定该分离菌株为接种菌株,完成柯赫氏法逡逑则,可以认定PC-4为多花黄精叶枯病的致病菌。逡逑图2.4邋PC-4菌株的初次分离菌落形态与接种后发病叶片再次分离菌株形态对比逡逑Fig邋.2.4.邋Comparison邋of邋colony邋morphology邋of邋strain邋P(邋-4邋unci邋the邋strain邋isolated邋from邋last邋inoculation.逡逑2.3.4菌株PC-4的形态特征逡逑2.3.4.1菌落特征逡逑菌落初期呈淡红色或白色,后期颜色加深,出现淡紫色或深紫色色素。气生菌丝逡逑丰富且呈绒毛状。培养皿背面观察,菌落初期呈白色且色泽均匀,后期呈淡红色至紫逡逑色。多次纯化后,部分纯化菌落会出现颜色变化的情况。逡逑3d逦6d逦9d逦lid逡逑onnn逡逑h邋□□□□逡逑图2.5不同培养时间的菌株PC-4的菌落形态逡逑Fig.2.5邋Colonies邋of邋strain邋PC-4邋at邋different邋time逡逑2.3.4.2光学及扫描显微镜观察结果逡逑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菌丝为有隔菌丝,该菌株的分生孢子有两种类逡逑型:一种比较大,孢子呈纺锤形或镰刀形,大小为(15 ̄25)邋|Lim邋x邋(3 ̄5)邋(im,有逡逑16逡逑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赖春仙;;多花黄精栽培技术与经济效益分析[J];江西农业;2018年14期
2 袁名安;蒙世岛;吴梅;祝泽刚;;多花黄精的光合特性日变化规律探析[J];园艺与种苗;2014年12期
3 岳滨;;毛竹林下多花黄精种植试验研究[J];花卉;2017年10期
4 周建金;罗晓锋;叶炜;江金兰;;多花黄精组织培养技术[J];三明农业科技;2012年03期
5 陆振鑫;马占青;邹春晶;吕伟德;陈毅;翁嘉成;莫怡薇;何国强;宋涛;;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多花黄精引种驯化与高效种植关键技术试验研究[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8年11期
6 莫勇生;卢拓方;邱展鸿;张红岩;孙文波;;多花黄精组培苗快速繁殖体系建立研究[J];中国现代中药;2018年04期
7 周建金;叶炜;江金兰;;多花黄精种子繁殖技术的研究[J];三明农业科技;2013年02期
8 吴其国;胡叶青;陈帅帅;李井照;薛红梅;刘慧娟;;安徽不同产地野生与栽培多花黄精中黄精多糖含量比较[J];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年01期
9 宋荣;严蓓;易自力;孙毅中;朱校奇;周佳民;曹亮;李向荣;;湖南多花黄精栽培技术[J];湖南农业科学;2018年08期
10 梁永富;王康才;薛启;隋利;易家宁;;高温强光胁迫下水杨酸对多花黄精生理及光合特性的影响[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1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苏文田;刘京晶;斯金平;;多花黄精多糖与浸出物的时空变异规律[A];中国植物学会八十五周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93-2018)[C];2018年
2 何艳;朱玉球;刘京晶;付顺华;斯金平;;多花黄精的组织培养与植株再生研究[A];中国植物学会八十五周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93-2018)[C];2018年
3 刘新;段承俐;刘京晶;张新凤;斯金平;;多花黄精种质资源的ISSR遗传多样性分析[A];中国植物学会八十五周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93-2018)[C];2018年
4 陈菁瑛;黄颖桢;赵云青;;福建野生多花黄精与长梗黄精多糖含量与物质积累比较研究[A];中药与天然药高峰论坛暨第十二届全国中药和天然药物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邹辉;多花黄精林下仿野生栽培[N];湖南科技报;2016年
2 苏小芳 林欣 陈莉莉;每亩年增收500元以上[N];三明日报;2011年
3 郑金富;打造“海西生物硅谷”[N];闽北日报;201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玲;连续制备的多花黄精多糖的理化性质及活性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迟惠荣;多花黄精叶枯病病原菌鉴定及贝莱斯芽胞杆菌防病促生效果研究[D];浙江大学;2019年
2 杨光;多花黄精多糖对GLP-1分泌与表达的调节及其分子机制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8年
3 廖念;多花黄精产地加工炮制及其质量标准的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8年
4 彭小博;锥栗与多花黄精复合经营生态经济效益[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7年
5 傅飞龙;黄精、多花黄精和滇黄精种子萌发及出苗特点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7年
6 田启建;贵州黄精规范化种植关键技术研究[D];贵州大学;2006年
7 郑春艳;九华山多花黄精皂甙和多糖的分离与纯化[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8 刘芳源;多花黄精组培体系建立及甾体皂苷成分提取[D];安徽大学;2017年
9 王坤;多花黄精多糖的分离制备及其结构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3年
10 陈松树;不同处理对多花黄精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及播种技术研究[D];贵州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8346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dzwbhlw/28346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