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葛皂苷A提取工艺及其微乳剂的研制

发布时间:2020-10-13 15:26
   苦葛皂苷对福寿螺具有较强的毒杀活性,其主要活性物质为苦葛皂苷A。为了更有效地提取苦葛植物中的杀螺活性成分,本文在建立苦葛皂苷A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条件基础上,对苦葛皂苷A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并进一步研制了苦葛提取物微乳剂,具体实验结果如下: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结果表明,在以乙腈:0.1%甲酸(FA)=40%:60%作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03 nm,流速0.8 mL/min,柱温30℃,进样量5μL的条件下进行苦葛皂苷A含量分析,该方法准确度高,方法回收率在91%~95%之间。研究了样品最佳烘干温度、超声波提取法、热回流提取法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苦葛样品最佳烘干温度为80℃。超声波提取研究结果表明,以75%乙醇为提取剂,料液比(质量比)1:20,提取0.5 h,提取效果较好,提取物中苦葛皂苷A含量为8.3%,提取率为1.14%;热回流提取研究结果表明,以75%乙醇为提取剂,料液比为1:40,温度60℃,提取1.5 h,提取效果较好,提取物中苦葛皂苷A含量为8.4%,提取率为1.18%。进行了D101型大孔树脂及C18分离纯化工艺优化,确定D101型大孔树脂最佳吸附时间为24 h、物料比为1:16,吸附后最佳洗脱剂为80%乙醇,最佳解析流速为4mL/min;C18纯化最佳洗脱剂为80%甲醇,流速1 mL/min。采用优化的大孔树脂及C18柱层析分离条件对苦葛提取物(苦葛皂苷A含量8%)进行分离纯化,制得含量为32.2%的苦葛皂苷A粗物质。研制了10%的苦葛皂苷微乳剂,其配比为:1 g苦葛提取物,加入甲醇4 mL,水6mL,1 g吐温80。采用可乳化法加工成10%苦葛皂苷微乳剂,经质量检测,所制得的微乳剂在冷、热贮稳定性及乳液稳定性都符合国家商品农药要求。通过浸杀试验和模拟稻田的盆栽药效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以60μg/mL 10%苦葛皂苷微乳剂溶液,处理后3 d对福寿螺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2.8%和85.7%。
【学位单位】:四川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TQ450.1
【部分图文】:

色谱图,标准样品,含量分析,空白样品


不同浓度标准样品的回收率如表 2-1 所示,5 个浓度的标准样品溶液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 91.6%、93.4%、94.8%、92.2%、91.5%,均在 91%~95%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 3.5%~7.1%之间。表 2-1 苦葛皂苷 A 的添加回收率Table 2-1 Addition recovery rate of Pedunsaponin A标样浓度(μg/mL)Standard concentration平均回收率(%)The average recovery相对标准偏差(%)RSD62.5 91.6 3.5125.0 93.4 7.1250.0 94.8 2.8500.0 92.2 4.91000.0 91.5 5.7采用 1.2.1 方法,对空白样品及 1 mg/L 苦葛皂苷 A 标准样品溶液进行检测,图 2-1为空白样品及 1 mg/L 苦葛皂苷 A 标准样品溶液含量分析色谱图。如图可知,苦葛皂苷A 的保留时间约为 13.49 min,同时此处没有干扰峰出现。

色谱图,不同溶剂,含量分析,皂苷


表 2-3 不同溶剂对苦葛皂苷 A 提取效果Table 2-3 The extraction effect of Pedunsaponin A on different solvents提取溶剂Solvent提取物质量(g)The quality of theextract苦葛皂苷 A 含量(%)Content of Pedunsaponin A苦葛皂苷 A 提取率(%)Rate of extraction ofPedunsaponin A水 0.71±0.0046a 0 045%乙醇 0.68±0.0037ab 4.40±0.21b 0.59c75%乙醇 0.61±0.0139b 8.39±0.15a 1.01b95%乙醇 0.16±0.0595c 2.88±0.11c 0.09a

色谱图,含量分析,色谱图,皂苷


提取率为 1.14%。提取物中苦葛皂苷 A HPLC 含量分析色谱图如下图2-3 所示。图 2-3 苦葛皂苷 AHPLC 含量分析色谱图Fig. 2-3 Chromatogram of HPLC content analysis of Pedunsaponin A2.4 热回流提取工艺优化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阎世江;张继宁;刘洁;;新型农药剂型微乳剂的发展现状及展望[J];农药市场信息;2016年08期

2 吕应年;何宇辉;田乐;牟伯中;;半边旗口服微乳剂的质量控制及稳定性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4年12期

3 黄惠燕;梁丽梅;余芬;吴美琴;张晓娟;黄小琼;;胰岛素自微乳剂肠道给药的降血糖效果考察[J];中国药房;2015年19期

4 王纯兰;田明月;唐为爱;丁娟;王娟;;棉花应用吡草醚微乳剂催熟的药效试验[J];棉花科学;2014年02期

5 周艳丽;李薇;薛超;韩红娥;;30%壬菌铜微乳剂防治水稻白叶枯病药效试验[J];农药;2014年05期

6 张国军;张丰转;;30%矮·烯微乳剂对水稻抗倒性及产量的影响[J];现代化农业;2014年05期

7 杨晓强;许鑫;周益明;钱曙光;石磊;;50%咪鲜·戍唑醇微乳剂防治水稻纹枯病效果及应用技术[J];上海农业科技;2014年05期

8 刘佳;李易初;;2.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防治十字花科蔬菜小菜蛾药效试验报告[J];中国林副特产;2012年01期

9 张龙;李佳佳;刘天晴;;诱致型氯氰菊酯微乳剂的制备、性质与应用[J];江苏农业科学;2012年11期

10 周守才;;3%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防治棉红蜘蛛效果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1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李海刚;灯盏花素口服吸收机制及其自微乳剂的研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2 何海冰;酮洛芬酯类前体药物亚微乳剂的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6年

3 王硕;水包油包纳米粒亚微乳剂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4 杨东升;三种难溶性杀虫剂的纳米载药系统构建、表征及药效功能评价[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7年

5 余超群;佐米曲普坦鼻用速效制剂的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11年

6 刘政军;溴虫腈的剂型与毒效关系及其在桑叶中降解规律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7 周一万;植物源农药制剂加工关键技术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侯鑫鑫;苦葛皂苷A提取工艺及其微乳剂的研制[D];四川农业大学;2018年

2 魏全胜;透骨草根粗提物9%水乳剂和8%微乳剂的研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年

3 林杰;香连微乳剂的制备工艺与质量标准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7年

4 戴域;毒氟磷微乳剂的制备及性能评价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7年

5 黎玲;多烯紫杉醇亚微乳剂的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7年

6 刘晓亮;水飞蓟宾亚微乳剂的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7年

7 纪标;阿昔洛韦棕榈酸酯亚微乳剂的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6年

8 段明华;阿昔洛韦亚微乳剂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4年

9 田文学;30%毒死蜱微乳剂研究及推广应用[D];山东农业大学;2004年

10 曹儒宾;复方苦部微乳剂的制备工艺与质量标准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8393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dzwbhlw/28393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1fb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