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桃黑”病原研究及拮抗菌筛选
发布时间:2020-10-16 00:49
核桃(Juglans regia L.)是世界重要的坚果树种,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是集食用、药用、材用等多种经济价值于一身的“木本油料”战略树种。核桃分布广泛,总产量约400万吨,我国种植面积和果实产量均居世界第一。然而在生产中,“核桃黑”发生严重,其在我国陕西、四川、山东等核桃种植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核桃黑”的发生与核桃炭疽病、核桃黑斑病等病原及举肢蛾、桃蛀螟等虫害有关。结合形态学、生理学和遗传学手段对“核桃黑”病原菌进行鉴定,通过拮抗实验表明菌株S21和菌株B1(Bacillus subtilis)对“核桃黑”病原菌具的抑制效果,并结合载体壳聚糖A(CH)和壳聚糖B(CL)进行室内和田间防治研究。取得如下结果:1.本研究通过组织分离法从陕西乾县的核桃炭疽病感病植株分离获得一株炭疽病菌,命名为菌株HTTJ;从陕西山阳核桃表面有黑斑的植株及核桃果仁水腐病的感病植株分别分离出一株泛团菌HB及一株苍白杆菌XF。人工接种条件下,分离得到的菌株均表现出相应的致病性。菌株HTTJ被鉴定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菌株HB被鉴定为成团泛菌(Pantoea agglomerans)及菌株XF鉴定为Ochrobactrum pituitosum。2.通过平板对峙试验筛选出对核桃炭疽病病原菌具有显著拮抗作用的真菌菌株S21和细菌菌株B1,其对菌株HTTJ的菌丝生长抑制率分别达到了72.39%和49.96%。菌株S21在与菌株HB及菌株XF对峙培养时,其抑菌圈宽度分别达到了7.97 mm和7.67mm,菌株S21经分子生物学鉴定为黑附球菌(Epicoccum nigrum)。3.确定了CH和CL抑制菌株XF和菌株HB的最低浓度,并测定其对炭疽菌株HTTJ的抑制作用。CH对菌株XF和菌株HB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0.3 g/L和3.5 g/L,CL对菌株XF和菌株HB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0.2 g/L和0.5 g/L。当CH浓度为0.8 g/L,其对菌株HTTJ的抑制率达到60%且可稳定保持;当CL浓度为1.0 g/L,其抑菌率才达到40%且浓度差异不显著;因此相同浓度的CH比CL抑制菌株HTTJ的效果显著且稳定。4.室内及大田试验结果表明,配制的混合制剂B1GA(由菌株B1、CH、GA、溴氰菊酯、无菌水配制而成)及XLCH(由CH、硫酸链霉素、溴氰菊酯、无菌水配制而成)均对菌株HTTJ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B1GA防治效果更加显著,达到80%。
【学位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S436.64
【部分图文】:
测量各处理的菌落直径 R 及对照组菌落直径 R0(孙玉英等 2015)。本试验中的测量数据采用 SPSS 数据分析软件进行处理及分析。按下列公式计算抑制率:菌丝生长抑制率(%)=(R0﹣R)/(R0﹣R1)× 100%2.2.6 统计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实验中的测量数据采用 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7 和 SPSS 11.0 数据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2.3 结果与分析2.3.1 核桃炭疽病病原菌致病性测定采用创伤接种菌株 HTTJ 的健康核桃叶片开始出现淡褐色小病斑,随着病斑扩展颜色加深,培养 8 d 后,叶片形成橘色分生孢子堆,而对照组叶片无明显发病症状(图2-1)。病原接种的核桃叶片发病症状与田间叶片发病症状相同,对接种后的发病出现典型病斑的叶片再次进行组织分离,纯化培养,再次分离到培养特征和形态同菌株 HTTJ一致的病原菌,符合柯赫氏法则,证明接种用的菌株 HTTJ 为核桃炭疽病的病原菌
图 2-2 C. gloeosporioides 菌落形态特征A:培养 7 d 的菌落;B:培养 15 d 的菌落Fig. 2-2 The colony morphology of C. gloeosporioidesA: colony cultured 7 d; B: colony cultured 15 d核桃炭疽病病原菌菌株在 PDA 培养基上均呈等径辐射生长:菌株正面中间黑灰丝中间毡状稍隆起,边缘白色絮状,反面青灰色。病原菌子实体在病斑上聚生,深褐色;培养 10d 后菌落上产生橙色分生孢子团(图 2-2),分生孢子产生在子盘上(图 2-3-C)。分生孢子单胞无色,长椭圆形(图 2-3-B);孢子在萌发出有分枝的芽管,其顶端形成卵形附着胞(图 2-3-C)。
图 2-2 C. gloeosporioides 菌落形态特征A:培养 7 d 的菌落;B:培养 15 d 的菌落Fig. 2-2 The colony morphology of C. gloeosporioidesA: colony cultured 7 d; B: colony cultured 15 d核桃炭疽病病原菌菌株在 PDA 培养基上均呈等径辐射生长:菌株正面中间黑灰,气生菌丝中间毡状稍隆起,边缘白色絮状,反面青灰色。病原菌子实体在病斑上聚生,近球形,深褐色;培养 10d 后菌落上产生橙色分生孢子团(图 2-2),分生孢子产生在分生孢子盘上(图 2-3-C)。分生孢子单胞无色,长椭圆形(图 2-3-B);孢子在萌发过程中长出有分枝的芽管,其顶端形成卵形附着胞(图 2-3-C)。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42491
【学位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S436.64
【部分图文】:
测量各处理的菌落直径 R 及对照组菌落直径 R0(孙玉英等 2015)。本试验中的测量数据采用 SPSS 数据分析软件进行处理及分析。按下列公式计算抑制率:菌丝生长抑制率(%)=(R0﹣R)/(R0﹣R1)× 100%2.2.6 统计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实验中的测量数据采用 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7 和 SPSS 11.0 数据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2.3 结果与分析2.3.1 核桃炭疽病病原菌致病性测定采用创伤接种菌株 HTTJ 的健康核桃叶片开始出现淡褐色小病斑,随着病斑扩展颜色加深,培养 8 d 后,叶片形成橘色分生孢子堆,而对照组叶片无明显发病症状(图2-1)。病原接种的核桃叶片发病症状与田间叶片发病症状相同,对接种后的发病出现典型病斑的叶片再次进行组织分离,纯化培养,再次分离到培养特征和形态同菌株 HTTJ一致的病原菌,符合柯赫氏法则,证明接种用的菌株 HTTJ 为核桃炭疽病的病原菌
图 2-2 C. gloeosporioides 菌落形态特征A:培养 7 d 的菌落;B:培养 15 d 的菌落Fig. 2-2 The colony morphology of C. gloeosporioidesA: colony cultured 7 d; B: colony cultured 15 d核桃炭疽病病原菌菌株在 PDA 培养基上均呈等径辐射生长:菌株正面中间黑灰丝中间毡状稍隆起,边缘白色絮状,反面青灰色。病原菌子实体在病斑上聚生,深褐色;培养 10d 后菌落上产生橙色分生孢子团(图 2-2),分生孢子产生在子盘上(图 2-3-C)。分生孢子单胞无色,长椭圆形(图 2-3-B);孢子在萌发出有分枝的芽管,其顶端形成卵形附着胞(图 2-3-C)。
图 2-2 C. gloeosporioides 菌落形态特征A:培养 7 d 的菌落;B:培养 15 d 的菌落Fig. 2-2 The colony morphology of C. gloeosporioidesA: colony cultured 7 d; B: colony cultured 15 d核桃炭疽病病原菌菌株在 PDA 培养基上均呈等径辐射生长:菌株正面中间黑灰,气生菌丝中间毡状稍隆起,边缘白色絮状,反面青灰色。病原菌子实体在病斑上聚生,近球形,深褐色;培养 10d 后菌落上产生橙色分生孢子团(图 2-2),分生孢子产生在分生孢子盘上(图 2-3-C)。分生孢子单胞无色,长椭圆形(图 2-3-B);孢子在萌发过程中长出有分枝的芽管,其顶端形成卵形附着胞(图 2-3-C)。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茹;李金花;柴兆祥;王蒂;;壳聚糖抑菌作用的研究[J];中国马铃薯;2009年06期
2 李随院;冯纪年;李新昌;李建军;;山阳县“核桃黑”成因初步调查及防治策略[J];陕西林业科技;2009年05期
3 裘纪莹;王未名;陈建爱;王同燕;励建荣;;拮抗菌在果蔬保鲜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食品工业科技;2009年05期
4 翟梅枝;问小强;刘枫;高智辉;张亚丽;;核桃属植物内生真菌的分离及其抑菌活性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5 高兆银;佘露;杨凤珍;李敏;胡美姣;;水杨酸壳聚糖复合涂膜对芒果采后病害防治效果的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09年03期
6 冯小强;李小芳;杨声;王廷璞;;壳聚糖抑菌性能影响因素、机理及其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酿造;2009年01期
7 侯立群;王钧毅;赵登超;王开芳;崔淑英;高尚峰;;核桃新品种‘元林’[J];园艺学报;2008年10期
8 高海生;朱凤妹;李润丰;;我国核桃加工产业的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J];经济林研究;2008年03期
9 袁志林;陈益存;章初龙;林福呈;陈连庆;;中国木霉属内生真菌一个新记录种 Trichoderma chlorosporum(英文)[J];菌物学报;2008年04期
10 曹荣花;刘晓光;高克祥;Mendgen K;康振生;;芦苇内生真菌Choiromyces aboriginum M1w1c6的拮抗作用及其生物防治潜力[J];植物保护学报;2008年02期
本文编号:28424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dzwbhlw/2842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