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腐殖质由阴燃向明火转变的实验研究
【学位单位】:东北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S762.1
【部分图文】:
小到最低是国家非常重视、人民普遍关注、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W。因此,研??究森林火灾是如何发生的,及时预防才能讲危害降到最低,预防比扑救更有意义。??森林火灾可分为两类:明火造成的火灾和阴燃造成的火灾,如图1-1、图1-2所??示。前者是由可燃物热解后产生的可燃气体与空气接触,发生氧化放热反应,在这一过??程中,会形成肉眼可见的火焰,还伴随浓烟产生。后者是固体燃烧的一种形式,在这一??过程中没有火焰产生,但有烟产生,温度会升高,且阴燃能在一定条件下转变为明火。??通常固体材料的阴燃温度峰值在500-75(TC间,阴燃的传播速度在l-50mm/h间网。森林??中常见的松针,枯木,纤维素等都能发生阴燃,但是对森林阴燃火灾影响最大的是由森??林腐殖质或泥炭形成的。这种材料形成的阴燃燃烧时间较长,范围从几天到几月甚至更??长,有不易熄灭、不易被发现、看不到火焰和产生浓烟等特点,对森林
图3-1同步热分析仪??器主要特点:①Q600采用高可靠性的水平双臂双天平结构,同时测量于单臂梁的设计来讲,其结果漂移更小,重量测试的精度和准确度微量的重量变化(0.1吨)时,测量结果更精确。并且该仪器还可以样品的TGA。②Q600采用经长期实践证明性能最佳的水平吹扫气量的吹扫气体水平流过加热炉体,经过样品和参比盘后,最后流出以通过独立式的Inconel600气管进入,保护天平组件,并有效的容易的与质谱仪或红外分析仪联用。此设计保证了更好的基线稳定应,防气体回流,能将分解物质有效带出样品区。③Q600还提供自动在恒定的升温速率下加热样品,直到失重速率或总失重量超过操作者器便恒定在该温度,直至失重过程寒成。每一次失重过程发生时,都恒温的步骤,从而得到优异的失重分辨率。Q600可以同时测量重量和转变温度三种信息,并确保样品实验条件的同一性。??验方法??法采用的是热重法(Thermogravimetric),是指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
1下实验室时加热炉由室温加热到80CTC,升温速率控制为20°C/min,加热炉通控制流量为】〇〇m?L/min。记录腐殖质在加热过程中的热重曲线,如图3-2为腐气气氛下的TG-DTG曲线。左侧纵坐标为腐殖质剩余质量分数,右侧纵坐标质量损失速率。在热解过程中各阶段临界点温度范围及质量损失速率如表3-1示。每个热解阶段的失重率公式为:??W=m.?(2-1777〇?-?mA??m!—腐殖质在各热解阶段的初始质量;m2- ̄腐殖质在各热解阶段的剩余质量m0—腐殖质在整个热解过程中初始质量;m4—腐殖质在整个热解过程中最终质表3-1腐殖质热解的临界点温度??温度?T1/°C?arc?T3/-C??临界点温度?丨25?225?550表3-2腐殖质热解的各阶段的失重率??失重率?Wl/%?W2/%?W3/%??临界点失重率?2.914?0.910?6.51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振强;何芳;尤彦彦;孙鹏;安兵;张永健;;含水率对佛香阴燃速率影响的实验研究[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5年05期
2 颜聪;谢卫;李跃锋;黄朝章;杨贤林;陈晓东;李巧灵;;卷烟阴燃过程的数值模拟[J];烟草科技;2014年06期
3 钟圣俊;周乐刚;王健;;热表面上粉尘层阴燃的研究[J];燃烧科学与技术;2014年03期
4 杨传明;;营林措施在森林防火工作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年09期
5 莫善军;袁灼新;梁栋;郑方杰;;开敞条件下多孔可燃物阴燃实验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4期
6 徐威;姚春玲;;森林防火的必要性及防治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年02期
7 王健;张守玉;郭熙;董爱霞;陈川;熊绍武;房倚天;;平朔煤和生物质共热解实验研究[J];燃料化学学报;2013年01期
8 李强;程旭;姜韬;许中旗;;森林凋落物分解研究进展[J];河北林果研究;2012年04期
9 张世明;李建章;曹华;;扩散条件下褐煤正向阴燃特性的初步研究[J];煤矿现代化;2012年05期
10 何芳;唐秋霞;李永军;闸建文;蔡红珍;柏雪源;;含水率对玉米秸秆粉阴燃过程的影响[J];燃烧科学与技术;2012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杨玖玲;泥炭阴燃及阴燃气体生成规律的实验与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
2 王秋华;森林火灾燃烧过程中的火行为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0年
3 贾宝山;填充床内阴燃传播的数值模拟及阴燃着火—熄火、向明火转捩特性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4 俞自涛;着火前木材传热传质过程的试验和理论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梦;一维逆向阴燃的数学模型和数值解[D];北京化工大学;2017年
2 刘心竹;中国森林火灾防治效率测度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6年
3 者香;泥炭粒径、含水率和无机物含量对阴燃蔓延速率影响的实验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4 李芳;空间条件变化对聚氨酯泡沫阴燃传播的影响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4年
5 周乐刚;可燃粉尘热解动力学及阴燃过程模型研究[D];东北大学;2013年
6 牛丽红;拓扑地形上的林火蔓延模拟[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2年
7 王瑞智;扩散条件下巷道中煤层阴燃传播过程及其传播模型的研究[D];内蒙古科技大学;2011年
8 李芳;固态蒸馏制取乙醇的试验研究[D];天津科技大学;2011年
9 廖坚;煤焦颗粒燃烧特性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10 王(韦华)烨;黑龙江省主要草本可燃物燃烧烟气分析[D];东北林业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8469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dzwbhlw/2846991.html